德保矮馬

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德徠保矮馬,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德保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德保縣位於雲貴高原的延續部分,草地面積6.74萬平方公里,適宜養殖牲畜。德保矮馬系挽、馱、乘兼用型。成年矮馬體高104厘米以下,成年馬體型矮、短、粗、壯、結構勻稱,整體緊湊結實。頭平直,額寬適中,眼小而突,耳豎立,鼻翼馳張靈活,頸與頭結構勻稱、粗厚。胸寬深發達,腹圓大,向兩側凸出,稍下垂,后腹上收。背腰平直,前與髻甲、后與尻結合良好。

2018年2月1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德保矮馬”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特點


德保矮馬前肢直、後肢弓,腕關節明顯,管短直,系部長短適中,蹄近圓,蹄壁堅韌。四毛(鬃、鬣、尾、距)濃密,毛色多數為騮毛,少數為粟、青、黑和兔褐色。

產地環境


德保縣位於雲貴高原的延續部分,屬於典型山石區,森林面積1333.20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51.77%,草地面積6.74萬平方公里,因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季節不明,為闊葉林、灌木林等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植物生長繁茂,牧地廣闊,牧草種類多,全年可見青草,草質營養高。縣境內岩溶地貌廣泛分佈,佔全縣總面積的65.58%,以石山為主,山巒連綿環繞,石灰岩裸露,山坡崎嶇小山路多,而且坡度大。這些條件,造就了德保矮馬體型矮小精悍、體態勻稱、體質強健,馱重能力優越,適應炎熱氣候等特點。

歷史淵源


漢書》及《後漢書》中的描述為:“高三尺,乘之可於果樹下行”。
明朝嘉靖年間,德保縣矮馬已成為朝廷貢品。
1981年,以中國農科院王鐵權博士為組長的矮馬科研組深入研究德保矮馬得出,德保矮馬的矮小性是以遺傳為主因的結論。證實了德保矮馬就是“果下馬”的後裔。

生產情況


2017年,德保縣矮馬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面積2571.03平方公里,2矮馬存欄7000多匹。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德保矮馬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百色市德保縣所轄城關鎮、敬德鎮、馬隘鎮足榮鎮、隆桑鎮、那甲鄉巴頭鄉、東凌鄉、燕峒鄉、龍光鄉、榮華鄉、都安鄉共計12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6°09′-106°59′,北緯23°01′-23°39′ 。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生產區域的環境質量必須符合GB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NY/T388-1999畜禽場環境質量標準、NY5027-2008無公害食品畜禽飲用水水質。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德保矮馬採取自然交配、個體選擇、純種繁殖和保種選育的生產方式,建立德保矮馬原種場和德保矮馬保種基地,保種選育群體均進行規範化登記與管理。矮馬的品種鑒定應符合DB45/T111-2003《德保矮馬》規定。
(3)生產過程管理,包括農業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規定:
①飼養方式:根據不同情況採取自然放牧、半放牧半舍飼和完全舍飼圈養等方式。自然放牧採食純天然牧草,舍飼飼餵本地農作物及其產品或種植的優良牧草,適當補喂混合精飼料。
②種馬飼養管理:種公馬配種期應加強運動,延長放牧時間,增加飼餵精飼料,保證精液品質優良。種母馬妊娠中後期需要添加營養,同時適當放牧。
③飲水條件:水源以地頭水櫃、水井為主,清潔衛生,符合飲用水標準條件。
④圈養馬舍建設:選擇背風向陽、地勢較高、土質乾燥的地方建造。馬舍為鋼架和磚混結構,頂棚為隔熱材料。每匹馬占舍內面積6平方米-8平方米,馬舍外建立室外運動場。
⑤疫病防治:按免疫程序對相關疫病免疫接種,實行春、秋兩季驅蟲,加強馬匹常見病的防治。
⑥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所用藥品必需有《獸葯生產許可證》和批准文號。飼料、藥品使用符合NY5032-2001無公害食品生豬飼養飼料使用準則和NY/T5030-2016無公害農產品獸葯使用準則。
(4)矮馬的品種鑒定:
德保矮馬3歲成年,對成年的矮馬進行體高、體長、體斜長、胸圍、管圍進行測量記錄,同時對德保矮馬外貌特徵進行描述,矮馬的品種鑒定應符合DB45/T111-2003《德保矮馬》規定。
(5)生產記錄:保種選育群體均進行規範化登記,建立育種檔案,包括種公馬和種母馬個體檔案,配種、產駒、斷奶記錄,幼駒發育和調教記錄等。個體檔案包括編號、來源、產地、年齡、毛色、系譜、後代。種馬場飼料種類及來源、配方及各種添加劑使用記錄,疫病防治記錄,記錄檔案保留2年以上。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質量安全:銷售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檢疫、檢測,並出具相關合格證。
徠專用標誌使用
地域範圍內的德保矮馬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在其產品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德保矮馬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形式) 。

榮譽


2018年2月1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德保矮馬”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