纓冠

詞語

纓冠,漢語詞語,拼音是yīng guān,注音是ㄧㄥ ㄍㄨㄢ,意思是形容急迫或急切救助他人;仕宦的代稱。

詞目


纓冠

拼音


yīng guān

注音


ㄧㄥ ㄍㄨㄢ

引證解釋


⒈謂不暇束髮而結纓往救。后因以“纓冠”形容急迫或急切救助他人。
孟子·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雖被髮纓冠而救之,可也。”
李東陽 《邃庵太宰先生初度迭前韻奉壽》:“纓冠義切煩趨赴,鼎釜生餘藕保全。”
李漁 《玉搔頭·締盟》:“若非鴇母纓冠,幾乎不能面聖。”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保路運動·辛亥遜清政變發源記》:“當予等被逮戒嚴,成都函電均不能發,邵岷叔 至資州發電發函呼籲,乃得同鄉京官纓冠相救。”
程善之 《和孟碩獄中詩》之三:“贈策漫教論往事,纓冠竟自失天機。”
⒉仕宦的代稱。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下》:“布衣韋帶,白首不仕者有矣;結髮纓冠,老而不退者有矣。”
《明史·趙永傳》:“大學士楊一清 重其才,欲引以自助,乃以他語挑之。 永正色曰:‘可以纓冠污吾道乎?’遂請致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