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拳擦掌

漢語成語

摩拳擦掌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móquáncāzhǎng】,意思是形容戰鬥或勞動之前,人們精神振奮,躍躍欲試的樣子。出自《李逵負荊》第二折:“俺可也摩拳擦掌,行行里按不住莽撞心頭氣。”

典故


摩好拳頭,擦好手掌。形容鬥爭或行動前做好準備工作,一種躍躍欲試的樣子。元.關漢卿《單刀會》三折:“但題起廝殺呵,摩拳擦掌。排戈甲,列旗槍,各分戰場。”《東周列國志》八六回:“士卒感〔吳〕起之恩,如同父子,咸摩拳擦掌,願為一戰。”《孽海花》一九回:“這一聲號令,階下那班如狼如虎的健仆,個個摩拳擦掌,只待動手。”亦作“磨拳擦掌”。元.羅貫中《風雲會》二折:“你磨拳擦掌枉心焦,休得要亂下風雹。”亦作“擦掌磨拳”《紅樓夢》第一百五回:這一言不打緊,唬得賈政上下人等面面相看;喜得番役家人摩拳擦掌,就要往各處動手。明沈璟《義俠記.全軀》:“後邊來了,擦掌磨拳,只等冤家到。”亦作“擦拳磨掌”。《兒女英雄傳》二五回:“吹鼓手、廚茶房,以致嬪相伴娘、家人僕婦,一個個擦拳磨掌。”亦作“擦拳抹掌”。《兒女英雄傳》三五回:“場外那一起報喜的,一個個擦拳抹掌的,都在那裡盼裡頭的信。”

例句


比賽前,同學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這是第一次出馬,人們都~,心裡突突跳著準備戰鬥。——梁斌《紅旗譜》四十八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但題起廝殺呵,摩拳擦掌,排戈甲,列旗鎗,各分戰場。
明施耐庵《水滸》第六十三回:眾軍摩拳擦掌,諸將協力同心,只等梁山泊軍馬到來,便要建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六十三回:張飛摩拳擦掌,只等敵軍來。小軍連罵了三日,全然不出。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百零八回:將士皆磨拳擦掌,爭先奮勇。乃選驍勇有力者,約二萬人,謂之壯士,別為一軍,為衝鋒。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五回:這一言不打緊,唬得賈政上下人等面面相看;喜得番役家人摩拳擦掌,就要往各處動手。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八十四回:眾鄉老聚在一處來看水怪,方知是人假扮水怪搶掠,一個個摩拳擦掌,全要打水怪以消忿恨。
《孽海花》第一九回:這一聲號令,階下那班如狼如虎的健仆,個個摩拳擦掌,只待動手。
現代釋義
[例]馬上就要上場了,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準備一場空前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