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帝侯號戰列艦
一戰德國主力戰列艦之一
大選帝侯號戰列艦為一戰德國主力戰列艦之一,建造於漢堡的伏爾甘船廠,是四艘國王級戰列艦的第二艘艦,其名稱取自霍亨索倫王朝的勃蘭登堡選帝侯——腓特烈·威廉的尊稱。
大選帝侯號在五座雙聯裝炮塔中裝備有十門305毫米50倍徑速射炮,且最高航速為21節,德國戰敗后,與國王號、邊境總督號及威廉王儲號一同於1919年6月21日在英國的斯卡帕灣自沉。
大侯號是以“替換腓特烈·威廉選帝侯號”(Ersatz Kurfürst Friedrich Wilhelm)作為臨時代號在漢堡的伏爾甘船廠建造,生產序列為4。艦隻是在1911年10月進行龍骨架設,並於1913年5月5日下水。在下水儀式上,普魯士王子奧斯卡親臨現場為艦隻命名。由於歐洲的政治緊張局勢在1914年中期加劇,最終的建造工作被提前,因此首次船塢試驗在7月15日進行,舾裝工作則在30日完成,使它得以在同一天被編入公海艦隊服役。大選帝侯號共花費了德意志帝國政府4500萬金馬克。
大選帝侯號的標準排水量為25796噸,而在全作戰負載時,最大排水量可達28600噸。其全長為175.4米,有29.5米的梁寬和最大9.19米的吃水深度。大選帝侯號由3套AEG-伏爾甘蒸汽渦輪機驅動,每套負責控制一個螺旋槳軸及輸出44483匹軸馬力的最大功率,最高速度則為21.2節。蒸汽由運作在16個水密艙室內的3台燃油及12台燃煤的舒爾茨-桑尼克羅夫特式細管徑三鍋筒水管鍋爐提供。艦隻能夠以12節的速度航行最多8000海里。額定船員編製為41名軍官和1095名士兵。
大選帝侯號在五座雙聯裝炮塔中裝備有十門305毫米50倍徑速射炮作為主炮:其中艦艏和艦艉各有兩座以超射布局的炮塔,另一座則單獨布置在兩個煙囪之間的艦舯。它的副炮系統則包括十四門150毫米45倍徑速射炮、六門88毫米45倍徑速射炮以及五門500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其中一門分佈在艦艏,兩邊舷側各兩門。艦隻的主裝甲帶有350毫米厚。甲板為30毫米厚,主炮塔和前司令塔則裝甲有300毫米厚的鋼板。
大選帝侯號戰列艦
服役日期:6/30/1914
沉沒:於1919年6月21日在英國的斯卡帕灣自沉。水面以上部分拆毀,大部殘骸留在海中。
排水量:25,796噸(設計) / 28,600噸(最大)
尺寸(米): 175.40(全長) x 29.50 x 9.19
動力: 12台燃煤鍋爐,3台燃油鍋爐;3 台AEG-伏爾甘渦輪機,43300馬力3軸,2舵並列配置
最大速度21節,續航能力8000海里/12節;2400海里/21節。
主炮:10門305mm/50倍徑炮,5座雙聯炮塔
副炮:14門150mm/45倍徑炮,舷側單裝
防魚雷艇/防空炮:10門單裝88mm/45倍徑炮
魚雷:5座500mm魚雷發射管(水下安裝,前部一座,A炮塔和D炮塔兩側各一座)
乘員: 1136人(軍官41名)
日德蘭大海戰中,大選帝侯號屬於第三戰列艦分隊,被5枚15英寸炮彈,3枚13.5英寸炮彈命中。
1916年11月,“大選帝侯”號和“威廉王儲”號在丹麥海岸附近參加救援行動,目的是拖回擱淺的U-20(1915年擊沉盧西塔尼亞號郵船的那艘潛艇),11月5日被英國潛艇J1擊傷。1917年3月這兩艦又在赫爾格蘭相撞受損,但均在4月底重新恢復戰鬥力。後來兩艦又與“國王”號等參加了Albion(阿爾比恩)行動,在里加灣與俄軍作戰,“大選帝侯”號在此期間撞上了水雷。
“大選帝侯”已被打撈,但由於自沉及打撈時往往會導致龍骨受損、艦體扭曲,而將其校正又極費時間和金錢,所以打撈上來的德國戰艦大多拆卸回爐,變成了廢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