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統計學

社會經濟統計學

社會經濟統計學是以社會再生產理論為依據,研究國民經濟的生產、分配、流通、使用各環節的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情況的科學。它有強有力的國家統計信息網路支撐,可為國家準確、及時、全面、系統地掌握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對國民經濟和社會運行實施有效管理提供諮詢報務,是我國應用最廣泛的應用統計學。

課程簡介


社會經濟統計學”是為經濟地理與城鄉區域規劃專業(4年制)和城市規劃專業(5年制)的本科生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能較好地了解社會經濟統計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內容體系,牢固掌握對社會經濟問題進行統計分析方法,為開展實際研究奠定較為堅實的理論與方法基礎。課程內容包括:概論,國民經濟統計內容與任務,國民經濟活動條件分析,國民經濟活動過程與成果統計,財政、金融、價格統計,人民生活消費統計,國民經濟效益統計。
社會經濟統計學是研究社會經濟統計活動的規律和方法的學科。社會經濟統計是對社會經濟現象的一種調查研究活動。它密切聯繫事物的質的方面,調查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方面,並用數字語言儘可能精確地表述出來。社會經濟統計學就是研究如何進行這種調查研究活動的一門社會科學。它的特點,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數量性、綜合性、具體性。在社會經濟統計長期實踐中,逐步明確了社會經濟統計具有信息、服務和監督三大職能,亦稱為社會經濟統計的整體功能。這是對社會經濟統計的職能作用最全面最完整和最科學的概括,是對社會經濟統計工作的發展和拓廣。

歷史沿革


在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形成過程中,已出現了統計的萌芽。在國家產生以後,統治階級為了徵兵、勞役和稅收,需要了解人口、土地、糧食和牧畜等的數量。最早的統計是從人口和土地的計量開始的。在封建社會中,統計已略具規模,但總的說來發展緩慢。至資本主義上升時期,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生產逐步社會化,統計逐漸擴大到工業、農業、商業等各個方面。在這種統計活動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人們開始總結統計實踐的經驗,逐漸形成了比較系統的統計理論知識,產生了統計學。現在,一般公認的最早的統計學著作,是英國W.配第1676年所著的《政治算術》。還有差不多同時出現的德國H.康令(1606~1681)所著的《國情論》。此後,在統計學說史上形成長期並存的“政治算術學派”和“國勢學派”。兩大學派的共同點,在於都以社會經濟作為研究對象;不同之點,在於是否把數量方面的研究作為這門學科的基本特徵。經過兩百年之久的爭論,到19世紀中葉,統計學作為一門對社會經濟現象進行數量分析的科學才得到社會的公認。在政治算術學派和國勢學派的爭論還沒有完全解決時,比利時的L.A.凱特爾(1796~1874)在他的《社會物理學:或試論人的才能的發展》(1869)等著作中,把概率論引入了統計學,開闢了統計學的新領域,逐漸形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即數理統計學。
目前世界上存在著多種統計學派。數理統計學派認為,統計學就是數理統計學,是現代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是通用於研究隨機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量特徵的方法體系。數理統計學在近幾十年中,在理論、方法和應用上有了很大的發展。社會統計學派則認為,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現象,目的在於研究社會現象內部的聯繫和相互關係。
K.馬克思和F.恩格斯是社會主義社會經濟統計理論的奠基人。他們在領導第一國際的革命運動中,提出無產階級必須建立自己的統計,作為了解各國工人階級狀況、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制定國際工人運動戰略策略的依據。列寧曾指出社會經濟統計是認識社會的有力武器之一,是國家監督的重要工具之一。他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統計的理論建設、制度建設、組織建設奠定了基礎。毛澤東強調實事求是、調查研究,並把“注意基本的統計”作為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之一。

主要特點


社會經濟統計的主要特點是

數量性

包括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多少,現象之間的數量關係,質量互變的數量界限。社會經濟統計是在與一定質的聯繫中,反映這些數量方面的現狀和它們的發展變化過程。

總體性

即對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的數量方面的認識。

具體性

指具體事物的數量方面。它研究具體事物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的數量表現。因此,它總是同現象的質密切聯繫在一起的。④社會性。社會經濟現象是人類社會活動的條件、過程和結果。它們都是人類有意識的社會活動,都和人們的利益有關。社會經濟統計的認識主體也有社會性。

主要成果


社會經濟統計活動的成果有:①統計資料;②統計方法。在社會經濟統計學的發展過程中,曾一度把這兩方面的成果都包括在自己的研究範圍以內。實際的發展情況表明,社會經濟統計學的研究領域,逐步向後者發展。它已經成為一門認識社會經濟現象數量方面的方法論學科。

分科介紹


社會經濟統計學是一門多科性的學科。它的基本分科是: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經濟統計學、社會統計學、部門統計學及統計史。在部門統計學中,又分為人口統計學、農業統計學、工業統計學、教育統計學、文化統計學、衛生統計學等。

學科聯繫


除各部門統計學與相對應的部門學科聯繫密切外,社會經濟統計學作為一個整體,與哲學、政治經濟學和數學的關係最為密切。
社會經濟統計學與哲學的關係: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最一般規律。它所闡述的關於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係,關於實踐是人類認識的基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矛盾的對立統一觀點,質和量的辯證關係,事物普遍聯繫和相互制約的觀點等,對統計發揮認識工具的作用,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例如,總產值、凈產值、工資、利潤、勞動生產率等具體統計指標,都反映一定的經濟範疇。在確定它們的概念和計算範圍時,也是以政治經濟學所闡述的有關原理為依據的。
社會經濟統計學與經濟學等實質性科學的關係:
所謂實質性科學,是指這類科學的內容及任務在於揭示客觀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以指導人們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區改造世界,如經濟學、人口學財政學、市場營銷學等,都屬實質性科學。社會經濟統計學是一種方法科學,它只是提供人們如何從數量方面入手去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因此,社會經濟統計學的形成和運用不能脫離實質性科學的理論指導,否則會走入為統計而統計、搞數字遊戲的歧途。
社會經濟統計學與數學、數理統計的關係:
社會經濟統計學是從數量方面入手認識社會的武器,離開數量結不成其為統計。統計在搜集數據、整理和分析數據時,需要運用數學原理和數理統計淡化,需要運用數學原理和數理統計方法,這是不言而喻的。隨著社會經濟統計學的發展和實踐的要求,現代社會經濟統計學所運用的數字方法,已不限於初等數學所提供的運演演算法則,屬於高等數學領域的微積分、線性代數和作為數學一個分支的數理統計學的某些方法,也需要引入社會經濟統計學。例如社會經濟統計學中的平均指標、標緻變動度、抽樣推斷、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都是數學與數理統計方法在社會經濟中的應用。因此,學習社會經濟統計學,要有相應的數學基礎知識,否則有些內容會感到難以消化,運用起來也很難得心應手。

相關圖書信息


基本信息

社會經濟統計學
社會經濟統計學
書 名: 社會經濟統計學
作 者:鄒順華
出版時間: 2010年01月
ISBN: 9787509519653
開本: 16開
定價: 28.00 元

內容簡介

《社會經濟統計學(修訂版)》內容簡介:重新修訂編寫的《社會經濟統計學》這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編者吸收了多年的教學、科研實踐,特別是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吸收了有關統計改革的新成果,引用了最新的統計資料,加強了對統計分析方法的介紹,儘力充實社會經濟統計學的內容。此次又作了進一步的修改與調整,在本教材的體繫上,既注意科學性,又注意實用性和操作性。在寫法上,力求概念準確、層次分明、重點難點突出、語言簡煉、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使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作者簡介

鄒順華,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曾任全國統計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中國統計教育學會理事,中國統計教育學會高教分會常務理事。武漢市統計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計統系副主任。現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信息系系主任。曾獨著《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1部,主編《統計學》、《社會經濟統計學教程》等教材9部,主編《證券百科全書》、《統計辭典》等工具書6部。在國家和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十餘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統計概述
第二節 統計的職能與統計方法
第三節 統計指標和指標體系
思考與練習
第二章 統計數據的搜集
第一節 統計調查概述
第二節 統計調查方案
第三節 統計調查的組織方式
思考與練習
第三章 統計數據的整理與顯示
第一節 統計數據整理概述
第二節 統計分組
第三節 次數分佈
第四節 統計整理數據的顯示
思考與練習
第四章 統計數據的描述與分析
第一節 統計絕對數與相對數
第二節 集中趨勢的測定與分析
第三節 離中趨勢的測定與分析
思考與練習
第五章 時間序列分析與預測
第一節 時間序列概述
第二節 時間序列動態分析
第三節 時間序列平均分析
第四節 時間序列長期趨勢分析與預測
第五節 季節變動的分析與預測
思考與練習
第六章 統計指數分析
第一節 統計指數概述
第二節 統計指數的編製方法
第三節 指數體系與因素分析
思考與練習
第七章 抽樣調查與估計
第一節 抽樣調查的基本問題
第二節 抽樣誤差及其分佈
第三節 抽樣調查的組織形式
第四節 抽樣估計方法
第五節 必要抽樣數目的確定
思考與練習
第八章 相關與回歸預測
第一節 相關分析的一般問題
第二節 相關關係的判斷與分析
第三節 回歸分析與預測
思考與練習
附錄 概率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