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王清福的結果 展開
- 特別有效營銷諮詢機構創始人
- 美國華裔報人、民權領袖
- 雲南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人事處處長
- 高級工程師
王清福
美國華裔報人、民權領袖
王清福(1847年—1898年),出生於中國山東省即墨。曾用名王彥平、王緩祺。美國華裔報人和民權領袖。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王清福出生在山東省即墨,王家在太平天國戰火中衰落,父親王方中領著王清福乞討流落到了煙台。在煙台,王氏父子被一對美國浸信會傳教士夫婦收留。
19世紀60年代中期,這對夫婦帶著王清福來到美國。赴美后,王清福先後在華盛頓的浸信會學院(今喬治華盛頓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的路易斯伯格學院(今巴克奈爾大學)就讀。在美國學習期間,他成績優異,還得到學校的表彰。他完成學業后,並沒有立即回國,而是耗時數月遊走美國,直到他對美國國情有所了解之後,方才回歸祖國。
王清福回國后曾在鎮江海關擔任過比較重要的職務。根據美國報刊報道,王清福後來似乎組建了一個反清組織,並通過海外關係從國外購買了一批槍械。但這批武器在運回中國經過海關時被清政府發現。王清福從此成了清王朝的欽犯,他不得不四處流亡,積累的財物也損失殆盡。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王清福只好拋妻別子,亡命美國。
1868年,王清福到美國華府進入哥倫比亞學院預校就讀,次年轉往賓州路易斯堡學校。完成學業后,王清福耗時數月遊走美國,考察社會制度、社團構建等狀況,了解美國國情。
1871年王清福先在上海海關得到一份翻譯工作,之後去了鎮江海關任職。
1871年8月31日,王清福與祖籍山東蓬萊的劉雨山結為夫妻,主婚人是在蓬萊的一位名叫Crawford的浸信會牧師。在另一位名為Hartwell牧師的相關記載中,劉雨山曾是蓬萊浸信會學校學生,畢業后留校執教。而後,王清福組建了反清組織,更將兒子取名“復生”,寓意為中國將於滿清帝制覆滅后獲得新生,結果被清政府通緝“一千五百兩銀子,要王清福的人頭。”為此,王清福不得不四處流亡,以逃避緝捕,他的財物也損失殆盡。
1872年末,王清福拋妻別子,亡命美國。
1874年4月3日,王清福在密西根州宣誓歸化為美國公民。
1876年,隨著美國總統大選的到來,為了討好勞工階層並爭取選票,民主黨、共和黨的政客們爭相以“華人滾出美國”為競選口號,爭先恐後在各自全國大會上通過反華綱領。當時美國排華的言論,除了強調華人與美國白人在語言、文化、宗教、經濟競爭方面存在相互排擠等因素外,還武斷地認定華人素質低劣,不能同化,不可能被改造成好的美國公民。針對這種對中國人、中國文化的無端指責和誤導宣傳,王清福在對泛濫於美國的庸俗社會進化論、白人種族優越論進行批駁的同時,特別注重對中國優秀文化的介紹和解釋。
1883年,王清福在紐約創辦了美國的第一份華文報紙《華洋新報》。這份報紙同時還出了英文版《ChineseAmerican》。
1884年7月30日,王清福在紐約市貝爾街32號組織了華人聚會,聚會的主要議題,就是要組建華人參政聯盟。
1892年9月1日,美國東部的華人在紐約市舉行大會,討論如何應對排華的吉利法案。“華人平等權利聯盟”,在大會上宣告組成,王清福被推舉為聯盟的秘書長。
1893年1月,王清福作為“美國華人平等權利聯盟”的代表前往美國國會出席聽證會,就《排華法案》作證。
1897年秋,王清福再次發動了向美國國會請願廢除排華法案並爭取華人投票權的運動。此時,王清福已擔任美國華人平等權利聯盟主席。
19世紀70年代后,美國的種族關係快速逆轉。“白人至上”思潮捲土重來,與之并行的,是一波接一波的反華排華浪潮。王清福觀察發現,當時美國排華的言論,都是出於對中國人、中國文化的無知和有意的誤導。王清福一方面對當時泛濫於美國的庸俗社會進化論、白人種族優越論據理批駁;同時特別注意對中國文化優秀成分進行宣介。正是在反對排華風潮的抗爭中,王清福成為最早向美國大眾傳播和解說中國文化的先驅。在伏案寫作之外的大量時間裡,王清福往來於美國各大城市,以及加拿大一些有華人的城市,進行巡迴演講。僅在1876年一年中,他就作了80餘場演講。王清福在演講中用事實和辨析一再申明:美國人應該了解和尊重中國文化及其道德價值;基督教文明和儒家文明在教人與人為善的道德原則上,基本是相同的;基督教文化不應該有獨霸心態,不應該排斥而應接納其他文化。
在《華洋新報》上,王清福不停地勸說華人放棄陋習,樹立華人自重自尊新形象。他還試圖把在美國的華人各種幫派和社團團結到一起,推進華人進入美國主流社會。他還在許多美國著名雜誌上發表文章,向美國人陳述中國文明的成就。
王清福,是在海外為爭取華人的平等權利與尊嚴篳路藍縷的先驅。
2009年,紐約市博物館編撰出版了《紐約400名人錄》,在400位名人中,有5位華人,而排在最前面的,就是王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