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系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系
船舶與海洋工程系建於1943年,是我國船舶與海洋工程教育和科研的發源地,進入二十一世紀后,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事業的蓬勃發展,船海系也茁壯成長,在全部四次教育部組織的學科評估中均獲第一。
船海系擁有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66名,專職教師114名,正高比例29.8%,博士學位比例66.7%,海外博士比例19.3%,人才集聚。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5名(含雙聘院士)、長江學者6名、傑青2名。
船海系國際聲譽良好,在最近發布的上海軟科世界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排名中名列世界第一,10多名教授在ITTC、ISSC等國際權威學術組織中任職。以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C.C.Mei教授為評估專家組長的國際評估中,被認為“開展了出色的原創性研究,對中國的造船工業貢獻很大,海洋工程應用領域表現突出,ROV的研究工程世界一流”。
最近,基本完成了大規模實驗設施基地建設,初步構建了“大海洋”格局。以船舶與海洋工程為基幹,一端對接造船產業、海上資源開發行業、海軍裝備建設,形成了包含成果轉化、產品開發、海上作業、工程服務等的支撐體系,另一端擴展到包括海洋國策研究、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科學探索、海洋資源調查等的基礎學術領域,以服務海洋強國、海上絲綢之路、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雙一流建設、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等國家戰略為宗旨,向著國際頂尖學科的目標快速前進。
擁有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實驗室、國家“高新船舶與深海開發裝備”協同創新中心、中國工程院“中國海洋裝備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深海技術試驗大型科學儀器中心五個國家級基地,與日本千葉大學共建的“海洋仿生力學”聯合研究中心,和一批教育部、交通部、海洋局、海事局、上海市省部級基地,具備完善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支撐體系。
船海系秉承交大培養“第一等人才”優良傳統,多年來培養了首艘萬噸輪總設計師、首艘科考船總設計師、首艘潛艇總設計師、首艘航空母艦總設計師、首艘核潛艇總設計師、首艘超深水鑽井平台總設計師、首艘超深水載人深潛器總設計師、首艘深海無人遙控深潛器總設計師等為代表的大批科技精英、技術專家和行業骨幹。近年來,培養了全國優博、全國優秀工程碩士、教育部優秀新人、上海市優博、上海市優碩等一批優秀畢業生。在校學生獲全國船海設計大賽一等獎、全國海洋航行器大賽一等獎、美國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等國內外競賽大獎多次。就業率100%,畢業生分佈在國內主要科研事業單位、大型國有企業和三資企業等,學生深受行業歡迎,供不應求。同時,與英國NCL大學、日本橫浜國立大學等多所國外高校開展雙學位培養,畢業生的傑出表現在海洋工程領域產生了全球影響力,“交大”畢業生已成為國際海洋工程中心美國休斯頓人才市場的公認品牌,EXXON、SHELL、CHEVRON、TECHNIP、SMB、MODEC等國際知名企業均有本學科培養的技術骨幹。
船海系擁有全球規模最大、功能齊全、世界領先的重大試驗設施群體。我國首座、世界最深的海洋深水試驗池,裝備與功能當前居世界第一,成為國際海洋工程界開發深海裝備的首選試驗設施。同時還擁有國內最寬最深的多功能船模拖曳水池、風洞循環水槽、空泡水筒、海洋工程水池、水下工程水池、水聲水池、先進位造實驗室、內波分層流水槽、操縱PMM裝置、立管疲勞試驗裝置、液艙晃蕩裝置、平台定位模擬培訓操作系統、高溫高壓深海微生物採樣培養裝置、飽和潛水模擬艙等試驗設施,形成了科學研究、試驗驗證、工程實施三位一體的完整教學科研試驗技術體系,並依託國家深海技術試驗大型科學儀器中心、上海潛水設備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等國家級標準化規範化機構推進設備設施的標準化服務和開放共享。
船海系注重產學研用融合,通過協同創新中心和國家實驗室等多個國家級平台,深度學科交叉,開展“大海洋”格局科學研究。近年來,主持大量國家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973、863、自然基金重大重點等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取得深海平台、特種船舶設計、統一波浪理論、全海深無人潛水器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在深海平台研發中,第6代和第7代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的研製,支撐我國海上油氣開發實現從300米到3000米的歷史性跨越;在特種船舶設計中,自主研發的絞吸式挖泥船,在我國海上國家權益保障上發揮重要作用;在統一波浪理論方面,應用同倫分析方法于波浪分析中,為揭示海洋奧秘揭開了新的一頁;在全海深無人潛水器研製中,挑戰人類極限的11000米ROV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一批國家級和省部級獎項。
系主任:汪學鋒;副系主任:鄒早建、張維競、柳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