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學院
1916年在山東創立的理工學校
中文名:青島英學塾→青島學院→青島學院商業學校
日文名:青島學院商業學校(ちんたうがくいんしょうぎょうがっこう)
1916年4月日本青島基督會青年會建立青島英學塾。
1921年4月青島學院實業學校正式開辦。實業學校相當於大專,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5年。
1923年起日本文部省(教育部)納入計劃,每年均撥予經費。
1925年4月,夜間班的青島學院再次改稱為青島學院實業學校,與白天班的青島學院商業學校雙行並軌。(校址門牌號為館陶路12號)
1933年,青島學院在台西建新校舍(校址門牌號為單縣路26號),商業學校遷往新校舍,館陶路校舍作為實業學校。
1934年末,新校舍建成。1935年1月1日,商業學校完成遷校。
1938年又增加高等科,相當於大專。
1939年,日佔當局曾擬為青島學院成立高等商業學校。
1945年,青島商業學校被命令停止運轉。
1946年11月,青島1中高中部遷入商業學校舊址。
日德戰爭的結果是日軍佔領青島,繼而設立守備軍,發布軍政,數萬日本人蜂擁到來,所攜子女無處安頓,而青島守備軍尚無精力建設教育設施。日本於1914年佔據青島,大批日本人跨海來到了青島,將膠州路以北,上海路以西,萊州路以東開闢為新町——新市區。主要為日本人居住,商業區。其中葉櫻街,今館陶路為金融一條街。銀行、跨國公司等先後落戶於這條街上。
日本人在青島開辦的學校,多僅招收日本僑民的子弟。民國五年(1916年)在葉櫻街上辦的青島學院則中日學生兼收,到後期中國學生大大多於日本學生。1916年4月,作為日本青島基督會青年會的文化事業,為了給予日本和中國人子弟提供教育而創立青島英學院。最初時把教會的一個房間空出來當作教室,僅有50-60名學生,教授英語,日語和簿記三門課程。在要求和贊助之下,學校開始擴大規模正式建設校舍,並改名為青島學院。變學製為本科和高等科,本科為甲種商業學校,學期三年,高等科為專門學校,學期一年。恰逢山東鐵道管理部的委託,接受青年職工,頓時學生人數增至300,學校以此契機得以壯大。1918年3月,該校第一批本科生十名畢業的同時,又得到130餘名新生,於是學校共有學生400多人。人數增多造成校舍狹小,教學很不方便,所以再次投資13000元改造擴建,第二年又有新生入學,所以1919年該校共有學生500餘人,其中有中國人100餘人。畢業的學生有去內地或國外的,有進入高等學府的,有參加工作的。其大半仍然活動於青島及青島周邊。上世紀30年代以後,實業學校以日本學生為多,而商業學校以中國學生為多。
校舍為“凹”字形,一“橫”為辦公室、教室,東部一豎為禮堂,可容納400人,西部一豎為圖書館和實驗室,校內面積大,有三個小湖泊,體育場在青島各中學里是最大的。因而每年中等學校運動會,“青商”的成績是最好的。
日本人辦的這所學校,與其本土學校一樣,嚴格的校規,服從式管理。校長、老師的話就是“命令”,需完全服從。低年級學生稱高年級學生為“前輩”,也必須服從。於是“青商”一些低年級學生把新買的制帽、制服弄髒,再幾遍的來洗,使新校服像是舊校服,這樣會被認為是高年級學生,受到尊重。
日本在青島有著強大勢力,青商學生也以“好打架”聞名。有人把青商學生當成“半個兵”來看,在社會上口碑不好。他們的學習成績還是不錯,在1941年以前,每個畢業生都會迅速找到一份工作。隨著日本戰爭失利,經濟凋疲,不斷裁員,青商畢業后也難找工作了。
1938年以後青島學院的實業學校與商業學校都配備了教官,增加了“軍訓”課。1942年後,在青島進行“巷戰”演習,當做了預備役的士兵。“青商”在軍訓課中配備有真正的武器——三八大蓋,這引起了在嶗山的抗日游擊隊“青保”的注意。他們趁夜從太清宮前小碼頭乘船航行到貴州路海濱(上世紀80年代填海后成“八大峽”)上岸后,摸至青商西樓底層槍械室,劫去了長槍一百一十多支。青商校長被免職。
在日本有“青島學院校友會”,多次來青島尋訪“母校”。
校徽
校徽中央是由Tsingtao的T,Gakuin(學院的日語發音)的G,組合而成。
周圍的櫻花象徵日本,稻米象徵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