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素音青年翻譯獎

獎項

“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前身為《中國翻譯》編輯部1986年開始年年舉辦的“青年有獎翻譯比賽”。《中國翻譯》雜誌社將韓素音女士有關翻譯的一段肺腑之言印在了獲獎證書上,以之共勉:“翻譯是一項高度創造性的工作。為了中國的四個現代化,為了更好地與世界人民交流,我們有責任重視、做好這項工作。”

簡介


1989年3月,中國譯協的老朋友韓素音女士訪華期間,與《中國翻譯》雜誌主編葉君健在京見面。韓素音女士一直非常支持中國的翻譯事業,在了解到正在舉辦的這一青年翻譯獎后,當即表示願意提供一筆贊助基金使這項活動更好地開展下去。經過商議,《中國翻譯》雜誌決定用這筆基金設立“韓素音青年翻譯獎”。1989年原名為“第四屆青年有獎翻譯比賽”的大賽,在揭曉活動中便改稱為“第一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本競賽每年舉行一次,至2012年已舉辦24屆。競賽目前分英譯漢和漢譯英兩個獎項,參賽者限定為45歲以下的青年翻譯工作者和翻譯愛好者。每年《中國翻譯》雜誌第一期(1月15日出版)公布競賽原文和規則,同年5月30日截稿,雜誌第六期(11月15日出版)公布獲獎名單以及參考譯文、參賽譯文評析。本競賽以其優秀的選材、嚴格的匿名評審制度、對評審結果的詳細解讀,而受到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外青年的積極參與。是中國翻譯界目前組織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翻譯比賽,發掘和激勵了一批又一批優秀青年致力於翻譯事業。
2003年,第十六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頒獎儀式上,唐家璇國務委員發來賀詞說:“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我很支持,希望能逐年辦下去,而且越辦越好。”

歷屆賽事匯總


年份1986年
賽次首屆青年有獎翻譯比賽
主辦單位《中國翻譯》編輯部
亮點參賽對象為35歲以下青年。該競賽自此每年舉辦一次。
英譯漢組原文Sunday/Elizabeth Best
年份1987年
賽次第二屆青年有獎翻譯比賽
聯合主辦單位浙江省翻譯工作者協會
亮點參賽者年齡放寬到40歲。
英譯漢組原文The Kiss/Kate Chopin
年份1988年
賽次第三屆青年有獎翻譯比賽
聯合主辦單位湖北省譯協、武漢譯協
英譯漢組原文Doug Heir/Lynn Rosellini
年份1989年
賽次第一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原第四屆青年有獎翻譯比賽)
聯合主辦單位江西省翻譯工作者協會
亮點韓素音女士為“有獎翻譯”活動提供贊助基金,經過商議,《中國翻譯》雜誌決定用這筆基金設立“韓素音青年翻譯獎”。因此1989年原名為“第四屆青年有獎翻譯比賽”的大賽,在揭曉活動中改稱為“第一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英譯漢組原文Trust/Andy Rooney
年份1990年
賽次第二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聯合主辦單位陝西省翻譯工作者協會
英譯漢組原文Han Suyin's China
年份1991年
賽次第三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聯合主辦單位天津翻譯工作者協會
英譯漢組原文The Colour of the Sky/Alfred Russel Wallace
年份1992年
賽次第四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聯合主辦單位江蘇省翻譯工作者協會
亮點參賽者年齡放寬到44歲。
英譯漢組原文The Blanket/Floyd Dell
年份1993年
賽次第五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聯合主辦單位福建省翻譯工作者協會
英譯漢組原文How Should One Read a Book?/Virginia Woolf
年份1994年
賽次第六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聯合主辦單位重慶市翻譯工作者協會。
英譯漢組原文Glories of the Storm
年份1995年
賽次第七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聯合主辦單位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廣州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共同承辦單位廣州翻譯協會、廣州科技翻譯協會
英譯漢組原文Why Measure Life in Heartbeats?
年份1996年
賽次第八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聯合主辦單位南京翻譯家協會
共同承辦單位南京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
亮點首次增設漢譯英方向。
英譯漢組原文Felicia's Journey/William Teevor
漢譯英組原文可愛的南京
年份1997年
賽次第九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聯合主辦單位湖南省翻譯工作者協會、長沙鐵道學院《外語翻譯》編輯部
英譯漢組原文A Visit with the Folks
年份1998年
賽次第十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聯合主辦單位上海市科技翻譯學會
共同承辦單位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上海科技翻譯》編輯部
亮點再次增設漢譯英方向。
英譯漢組原文The Man in the Water
漢譯英組原文懷想那片青草地
年份1999年
賽次第十一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聯合主辦單位商務印書館
共同承辦單位《中國翻譯》編輯部、商務印書館“譯作室”
英譯漢組原文The Treasures in Store at the Shore
漢譯英組原文黎明前的北平
年份2000年
賽次第十二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聯合主辦單位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
英譯漢組原文Garibaldi in the Assembly/George Macaulay Trevelyan
漢譯英組原文霞/冰心
年份2001年
賽次第十三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聯合主辦單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英譯漢組原文On Going Home/Joan Didion
漢譯英組原文歌德之人生啟示/宗白華
年份2002年
賽次第十四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聯合主辦單位清華大學外語系
英譯漢組原文An Experience of Aesthetics/Robert Ginsberg
漢譯英組原文想起清華種種/王佐良
年份2003年
賽次第十五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聯合主辦單位外交學院英語系
英譯漢組原文A Person Who Apologises Has the Moral Ball in His Court
漢譯英組原文常想一二
年份2004年
賽次第十六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聯合主辦單位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英譯漢組原文Entering The Maze
漢譯英組原文啟示
年份2005年
賽次第十七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聯合主辦單位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
英譯漢組原文Beauty (Excerpt)
漢譯英組原文老來樂
年份2006年
賽次第十八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聯合主辦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
英譯漢組原文The Literature of Knowledge and the Literature of Power
漢譯英組原文讀書苦樂
年份2007年
賽次第十九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聯合主辦單位澳門理工學院
亮點漢譯英組譯文首次與英譯漢組持平。
英譯漢組原文The Making of Ashenden (Excerpt)
漢譯英組原文在義與利之外
年份2008年
賽次第二十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聯合主辦單位中國翻譯協會
共同承辦單位《中國翻譯》編輯部、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
英譯漢組原文Philosophy vs. Emerson (Excerpt)
漢譯英組原文父愛的尺度(節選)
年份2009年
賽次第二十一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聯合主辦單位北京大學翻譯碩士(MTI)教育中心
共同承辦單位得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元培世紀(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SDL公司、北京東方正龍數字技術有限公司等機構的大力支持。
亮點本屆比賽實行在線提交參賽譯文方式並設了複賽環節。
英譯漢組原文Beyond Life
漢譯英組原文可貴的“他人意識”
年份2010年
賽次傳神杯第二十二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聯合主辦單位中國翻譯協會、《中國翻譯》編輯部
共同承辦單位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承辦
亮點參賽者年齡放寬到45歲以下。
英譯漢組原文Hidden Within Technology's Empire, a Republic of Letters
漢譯英組原文蝸居在巷陌的尋常幸福
年份2011年
賽次第二十三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聯合主辦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
亮點競賽文章改變過去以文學為主的風格,首次選用商務類題材;
有效譯文數量突破2000人。
英譯漢組原文Are We There Yet?
漢譯英組原文摩天大樓指數——如影隨形的經濟危機
年份2012年
賽次第二十四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
聯合主辦單位江蘇人文環境藝術設計研究院(中國譯協江蘇培訓中心)
英譯漢組原文It’s Time to Rethink ‘Temporary’
漢譯英組原文語言與社會身份

韓素音簡介


韓素音(HanSuyin,1916.9.12--2012.11.2),本名周光瑚,著名英籍華人女作家。曾先後在燕京大學和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就讀。
1952年,她的自傳體小說《瑰寶》在西方世界引起轟動,奠定了她在國際文壇上的地位。1956年,好萊塢據此改變的電影《生死戀》獲三項奧斯卡獎。韓素音的作品幾乎都與中國相依相戀。她多次會見和採訪中國國家領導人,並寫下一系列關於中國問題的專訪和紀實作品。
1980年代以來,韓素音的作品陸續被翻譯介紹到國內,如自傳《傷殘的樹》、《無鳥的夏天》、《凋謝的花朵》、《吾宅雙門》、《再生鳳凰》,小說《青山青》、《等到早晨來臨》、《迷人的城市》及傳記《周恩來的世紀》、《早晨的洪流:毛澤東與中國革命》等。
韓素音為獎掖後學,鼓勵文化交流,捐資設立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中外科學基金獎、彩虹獎、中印友誼文學獎和普及英語獎。其中韓素音青年翻譯獎是我國翻譯界最高獎項,被稱作翻譯界的“奧斯卡”。
2007年4月,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引進、出版了在西方世界風靡了半個世紀的《瑰寶》(中文版),使這部書寫中國的經典小說終於回歸了祖國。
韓素音對中國的情感終生不渝。她曾說:“我的一生將永遠在兩個相反的方向之間跑來跑去:離開愛,奔向愛;離開中國,奔向中國。”
韓素音生前長住瑞士洛桑。她於瑞士洛桑時間2012年11月2日中午12:30分去世,享年9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