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財經大學信息學院

雲南財經大學二級學院

雲南財經大學信息學院2007年5月成立,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兩個本科專業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兩個碩士點,並承擔全校計算機公共課的教學任務。 (3)在選修課中體現經濟管理類課程,使學生既有計算機專業基礎,又有經濟管理類的知識。余建坤,四川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碩士畢業,信息學院院長,教授,計算機應用技術碩士生導師。

概述


全院教職工共6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人,博士和在讀博士8人,教師中碩士以上學歷達90%;機構設置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信息技術教育系、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辦公室、實驗室和團總支。
1、定位
學科建設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關係到教學、科研和學院的整體發展,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也是學院是否具有競爭力的關鍵。我院力爭把握好學科發展的動態變化,依託雲南財經大學在經濟學、管理學方面的優勢,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管理科學與工程為支撐,將學科的發展與我校財經、金融、管理等優勢學科相融合,籌建開放的、為學校各學科服務的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以優勢學科的交叉點作為突破點,密切跟蹤學科前沿,不斷優化學科結構,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研究領域。
(1)數據挖掘技術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
該方向直接面向經濟管理領域信息處理的需要,研究數據挖掘技術在因素分析、趨勢預測、風險預測、欺詐識別、監管與決策等方面的應用,為雲南財經大學經濟管理類學科從事熱點、難點課題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技術與手段。
(2)企業信息化與決策支持
該方向主要研究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企業設計過程、製造過程、管理過程和商務過程等全方位的應用,特別是中小企業信息化,實時管理控制、企業資源計劃、企業間協同與電子商務平台等的規劃、設計、集成,以及知識管理與決策支持模型、系統開發等理論與實踐。在該方向上的研究成果,可直接應用於社會,為雲南省乃至全國的信息化建設提供服務。
(3)軟體工程與形式化描述方法
主要研究體系結構描述語言(ADLS)、連接子、風格、逐步求精、分析技術、模擬、支撐工具;UML中幾種圖形的代數和操作語義、動態圖形的模擬執行、圖形在軟體系統的需求分析和設計中的建模;以代數描述語言OBJ為基礎,對代數描述理論、實現技術、應用展開進一步探索,擴展OBJ本身、把它與其它形式化方法相結合,如OBJ和面向對象、OBJ和UML、OBJ和Petri網等。
(4)信息系統決策模型及其管理模式研究
自上個世紀70年代起,國外學者將企業對於信息系統的選擇問題作為信息管理的重要研究領域進行,比較有代表性的工作包括: Nolan 階段發展模型、Davis的信息技術接納模型等。由於該領域的研究工作不僅包括技術選擇,而且還蘊含了對企業業務流程優化的研究、企業管理模式的變革等。鑒於我國企業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深入,該領域的研究對於指導企業信息化實踐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立足於現有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通過幾年的努力,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在跟蹤國內外研究前沿的基礎上,爭取能獲得後續研究項目經費的支持,縮小與國內同行在該領域的差距,將該領域的研究推向國內學科前沿。

辦學目標


本著“以碩士點建設為龍頭、以行業應用為重點”的原則在學科建設方面爭取進一步的發展。加強學科梯隊建設,為學科發展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鼓勵承擔國家和省部級基金項目和重大項目,奠定應用開發基礎,擴展在經濟行業承接信息技術應用開發的能力和範圍;堅持科技創新,提高獲獎、專著、論文的數量和質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使科技潛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1)通過對行業構件技術的研究,提高經濟領域計算機應用開發的效率和水平,整體水平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2)結合經濟信息化建設,研究經濟領域計算機應用的集成方式,為經濟信息化建設的順利實施提供可行的技術方案,整體水平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3)通過與我校傳統優勢學科結合,把現代信息技術引入相關學科,提升傳統優勢學科的學術水平,進一步增強傳統優勢學科的競爭優勢;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實現“零”的突破,橫向課題經費達到200萬;
(5)“十一五”期間發表SSCI、SCI、EI檢索論文3-5篇;
(6)爭取2009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成為省級重點專業,獲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2014年獲得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博士授予權。
3、措施
(1)碩士點建設對學科建設具有重要的支撐性,我們將以“控制目前本科生的培養規模不變,適當擴大研究生培養規模”為原則,加大碩士點的建設力度,以數據挖掘技術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為重點,加強計算機應用研究。
(2)承接重大課題,拓展學科方向,鼓勵多承接橫向課題,培養1-2項國家級課題,3-4項省廳級課題。
(3)結合雲南經濟發展實際,以經濟管理領域的應用為目的,突出運用多學科交叉方法,促進本學科基礎理論研究的深入和應用研究的推廣。
(4)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改善教學科研條件。
(5)通過訪問學者、學術討論會、合作研究、主辦和參加學術會議、邀請專家學者講學等多種方式,加強同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與交流,培養學術梯隊。
(6)努力形成與經濟管理相結合的具有特色的課程體系,培養具有經濟管理理論背景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門人才。
(7)努力將本學科的相關實驗室建設成為具有區域優勢和特色的實驗室,使之初步具有承擔省、部級和國家級項目的基礎能力。

專業建設


1、定位與目標
(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為使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辦出特色,辦出水平,我們將以“加強基礎、分類培養、突出應用、注重實際”為原則,走應用研究為主的發展道路,以學科建設帶動專業建設,密切結合計算機技術的新發展,科學地整合課程體系,突出計算機技術與經濟、管理互相滲透、注重應用的專業特色,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提升科研水平。
“加強基礎”就是注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內涵,夯實專業基礎、優化課程體系、精心設計和實施教學計劃,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較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與方法的人才;
“分類培養”就是通過教學指導計劃的修訂、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等措施主動按學生興趣和特長進行分類培養;
“突出應用”就是依託我校經濟、管理類學科的優勢,緊密結合社會需要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發展,注重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
“注重實際”就是根據就業市場對人才的要求及金融、財政等行業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特殊要求,強化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2)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培養具備現代經濟理論、現代管理理論、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系統思想和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能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
2、措施
(1)課程建設
課程建設是本科教學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是保證培養方案順利執行,保障教學質量提高的前提。我們將採取大力加強精品課程建設、建立課程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加強課程建設的組織並建立課程建設激勵機制等措施做好課程建設。
(2)建立分類培養機制
建立相應的教學指導計劃,鼓勵學生加強自我定位,並根據學生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專業發展方向。如對繼續深造的學生加大理論知識的學習,對在工程類有興趣、有能力的學生強化技能訓練,根據市場需求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最新發展,鼓勵參加相應的計算機水平認證和資格考試。
(3)在選修課中體現經濟管理類課程,使學生既有計算機專業基礎,又有經濟管理類的知識。
(4)鼓勵學生參加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和計算機類的全國競賽,有一定能力的學生可以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從大二開始,組織學生形成計算機軟體開發小組,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5)重視實驗教學,完善金字塔收縮擴張實驗教學方案,開設課程設計類課程。
(6)每年舉行計算機軟體設計大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7)形成任課教師、班主任、團總支齊抓共管的局面,以學生學習能力為中心,培養複合應用人才。
出高質量科研成果提供優質服務。

學科建設


計算機應用技術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下屬三個二級學科之一,它是計算機學科服務於國民經濟的鑰匙與紐帶,因此其地位與作用十分重要。2006年以來,信息學院加強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科的研究與實踐,經過兩年的努力,該學科已形成了整體性較強的研究方向,教學科研隊伍得到加強,對外交流取得進展,科研成果顯著,設置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兩個本科專業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兩個碩士點,實現了碩士點“零”的突破。
2006年,發表國家級和省部級論文73篇,教材9部,其內容涉及數據挖掘、信息安全、網路技術、資料庫技術和軟體工程等領域。我院教師承當的項目《四川省民營企業資金的籌集與投向研究》成功結題。《面板數據建模問題研究》、《基於機群系統的分散式數據挖掘演演算法研究》、《依託電子商務構建現代物流系統》、《數據倉庫技術在數字化校園中的應用研究》、《旅遊吸引力的模糊綜合評價》《基於電子商務的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網路教學模式與學習模式研究》七個雲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獲得立項、《軟體體系結構的UML模式和驗證》一個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得立項,五項校級課題獲得立項。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的申報,2007年13位教師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位教師申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6年指導大學生參加數學建模比賽,獲得國家級獎項3項,省部級項目3項。結合財經類院校的特點,與統計、經濟類學科結合,以雲南省經濟發展為背景,將數據挖掘的理論成果應用於經濟分析領域。在科學研究方面採取的主要措施是(1)鼓勵承接重大課題,拓展學科方向:(2)圍繞雲南經濟發展所遇到的問題,突出運用多學科交叉方法,以數字化和信息化技術促進本學科基礎理論研究的深入和應用研究的推廣;(3)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加強條件建設:(4)進一步加強同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與交流,培養梯隊,通過訪問學者、學術討論會、合作研究等進行校際交流;(5)主辦和參加學術會議、邀請專家學者講學等多種方式展開學術交流。
本學科與國內外主要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有著長期、廣泛而深入的聯繫。2006年來,本學科教師多次參加學術會議,有望在辦學層次、科技交流和師資培養等方面取得進展。

學院領導


信息學院院長:余建坤 教授
余建坤,四川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碩士畢業,信息學院院長,教授,計算機應用技術碩士生導師。現擔任雲南省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兼教育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數據挖掘與數據倉庫。近年來,發表論文20多篇,出版教材10部,主持或參與多項科研課題。曾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雲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紅河州科技進步二等獎,紅河州科技進步三等獎,2000年被評為雲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業技術人員。
信息學院黨委書記:施仲軍
施仲軍,男,漢族,1966年11月生。碩士、副教授。現任雲南財經大學校黨委委員、校長助理、信息學院黨委書記。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旅遊管理。
信息學院副院長:曾志勇 博士
曾志勇,男,1974年11月生。博士、副教授,雲南財經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1999年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工學碩士學位,2002年獲上海交通大學工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工商銀行軟體開發中心上海研發部,參加數據倉庫開發,任高級技術副經理、項目經理,高級工程師職稱。2005年底調入雲南財經大學計算機系。研究方向:決策支持、數據挖掘、并行計算。
信息學院副院長:吳曉松 教授
吳曉松,男,1962年12月生,中共黨員,教授,碩士,在讀博士。現任雲南財經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負責教學管理、實驗室管理、國際交流與合作。同時是雲南財經大學學術帶頭人、學科建設梯隊人員、中國管理科學學會會員、雲南省信息協會會員。從事教育工作14年,培養了大批本科畢業生和研究生,十多年來累計發表論文達50餘篇,其中部分論文被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心全文引印。多年來承擔了多項省級科研課題,並獲得過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多種獎項。
專業方向:管理理論、微觀經濟學、管理經濟學、企業管理、制度經濟學。
信息學院調研員:胡順昌
胡順昌 男 漢族 1953年12月生 中共黨員 雲南東川人。雲南師範大學數學係數學教育專業畢業,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經濟管理專業畢業,中級職稱。現任雲南財經大學信息學院調研員。長期從事政治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的研究和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