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屍,漢語漢字,拼音:shī,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本義一般認為指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引申為人體側卧陳放的樣子;屍也引申為屍體、死屍,這個意思舊時也寫作“屍”。現在“屍”已成為“屍”的異體字。

“屍”是漢字部首之一,“屍”作意符的字大多與人體或人的居住有關,如:屋、尾、履、尿、層、屁等。

文字源流


屍
屍是象形文字。屍字習見於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也習見於西周金文,多用為夷方、東夷、准夷、南准夷之“夷”,不用為屍體之屍,也不用為“卧”之義。西周文獻如《詩》中屍字也是常見,也沒有一例用為屍體之屍者。容庚《金文編》:“案:金文作‘匕’,象屈膝之形,意東方之人其狀如此,后假夷為屍而屍之意晦,祭祀之屍其陳之而祭,有似於屍,故亦以屍名之。《論語》‘寢不屍’,苟屍為象卧之形,孔子何為寢不屍,故屍非象卧之形矣。”姚孝遂、肖丁《小屯南地甲骨考釋》:“我們認為,‘屍'非象卧形,當為象箕居之形。古文字‘屍’均用作‘夷’,典籍多作‘夷’。《論語·憲問》:‘原壤夷俟’,《賈子·等齊》:“‘織履蹲夷’,‘夷’皆為箕踞之義,亦即‘屍’之本義。”從上引幾位名家之說看,屍本像箕踞之形,箕踞為屍字之本義,典籍作夷,甲骨文金文多借屍為東夷之夷,不見用其本義者。用為屍體之屍始見於春秋文獻,如《左傳》,這一用法不但是後起義,而且是“屍”字用為祭祀時代表神靈接受享祭者之後產生的引申義或假借義。屍字從甲骨文、經西周金文、一直到秦代古隸文字、《說文》篆文在形體上沒有很大的變化,至漢代隸書才與現代楷書屍字形體接近。用於屍體之義后孳乳為屍。用於蹲踞之義,在典籍中一方面借用“夷”字為之,一方面又製造“居”字以代替本義。商代人皆以坐為常見姿勢(坐即跪下后臀部壓在後腳跟上),東夷人以屍(箕踞)為常見的坐的姿勢,因此用來指東夷人,至西周泛指東、南少數民族。
殷商時期或更早,氏族成員特別是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死後,會被扶坐在高台上受祭祀,其身體稱為“屍”。“屍”的甲骨文是一個屈膝或側卧的人形,是死後享祭之人的象形。對於死去已久的先祖,則由生人化妝后充任屍主接受祭祀,亦稱為“屍”。後來,祭祀中的受祭之屍逐漸被陳列木刻牌位、畫像所替代,並沿用至今,“屍”亦因此引申為神主、神像。《說文·屍部》:“屍,陳也。”。“屍”又引申出陳列之意。
屍
屍是會意字。人死後以其屍體為神主,故從屍從死會意。段玉裁註:“死者,終也;屍者,主也(神主牌位)故曰終主。”又“今經傳字多作屍,同音假借字也,亦尚有作屍者。”王筠句讀:“屍乃屍之分別文。”屍屍為古今字,屍不見於先秦兩漢出土文字資料,大約產生於漢代,傳世先秦兩漢文獻多以屍字表示神主及屍體之義,屍字可能是漢代產生的俗體字。清桂馥《說文解字義證》:“《易。師》‘或輿屍’石經作‘屍’。《吳子》:‘僵屍而哀之’,《史記魯世家》:‘不如殺以其屍與之’,《漢書》:‘漢遣使至康居求谷吉等屍’,師古日:‘屍,屍也’。”唐代顏師古注《漢書》用屍字給屍字作注,可見屍字至唐代還不是被人們悉知的字,人們悉知的仍然是屍字。

基本釋義


shīㄕˉ
1.死人的身體:~體。~骸。僵~。借~還魂。
2.〔~位〕空占著職位而不做事,如「~~素餐,“~~誤國」。
3.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詳細釋義


【名】
(1)象形。小篆字形,屍像卧著的人形。本義: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2)同本義。
屍,神像也。象卧之形。——《說文》。按,憑幾曰卧。
神具醉止,皇屍載起。鼓鍾送屍,神保聿歸。——《詩·小雅·楚茨》
祝延屍。——《儀禮·士虞禮》。註:“屍,主也。孝子之祭不見親之形,象心無所系,立屍而主意焉。又,男,男屍;女,女屍,必使異姓,不使賤者。”
孫可以為王父屍。——《禮記·曲禮
屍,所祭者之孫也。祖之屍則主人乃宗子。禰之屍則主人乃父道。——《儀禮·特牲禮》注
(3)神主牌,以木為之。
載屍集戰何所急。——《楚辭·天問》
(4)又如:載屍以行(載著神主牌而行)。
(5)姓。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陳也。象臥之形。凡屍之屬皆從屍。式脂切(屍)陳也。陳當作敶。攴部曰。敶、列也。小雅祈父傳曰。屍、陳也。按凡祭祀之屍訓主。郊特牲曰。屍、陳也。注曰。此屍神象。當從主訓之。言陳非也。玉裁謂。祭祀之屍本象神而陳之。而祭者因主之。二義實相因而生也。故許但言陳。至於在牀曰屍。其字從屍從死。別爲一字。而經籍多借屍爲之。象臥之形。臥下曰伏也。此字象首俯而曲背之形。式脂切。十五部。凡屍之屬皆從屍。
康熙字典
《廣韻》式之切《集韻》升脂切《正韻》申之切,音蓍。《說文》屍,也。象卧之形。《釋名》屍,舒也。骨節解舒。不能復自勝斂也。《論語》寢不屍。《禮·喪大記》凡馮屍。興必踴。
又神象也。古者祭祀,皆有屍以依神。《詩·小雅》皇屍載起。《大雅》公屍來燕來寧。《朱子曰》古人於祭祀,必立之屍。因祖考遺體,以凝聚祖考之氣。氣與質合,則散者庶乎復聚。此敎之至也。
又主也。《詩·召南》誰其屍之,有齊季女。《箋》主設羹之事。
又也。《左傳·庄四年》楚武王荊屍,授師孑焉,以伐隨。《注》謂師於荊也。
又《禮·表記》事君,近而不諫,則尸利也。《前漢·鮑宣傳》以拱默屍祿為智。《注》言不憂其職,但知食祿而已。
又姓。《廣韻》秦屍佼為商君師,著書。
又三屍,神名。《正字通》本作,俗作屍。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屍
書寫演示
屍
書法欣賞
屍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先秦高本漢系統ɕi̯ər
王力系統ɕǐei
董同龢系統çjed
周法高系統stʰjier
李方桂系統hrjid
西漢
東漢
南北朝齊梁陳北周隋脂之jiei
隋唐擬音/高本漢系統ɕi
擬音/王力系統ɕǐe
擬音/董同龢系統ɕjei
擬音/周法高系統ɕiɪi
擬音/李方桂系統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韻書集成

韻書字頭韻攝聲調韻目字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平聲上平六脂開口呼三等全清式之(脂)切ɕjei
集韻平聲上平六脂開口呼三等次清升脂切ɕiI
韻略平聲升脂切
增韻平聲升脂切
中原音韻陰平支思全清ʂï
中州音韻平聲支思生之切
洪武正韻平聲全清申之切ʃie
切韻平聲開口呼三等全清式脂切
分韻撮要陰平第三幾紀記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尸祝、輿屍、屍體。

相關成語

屍鳩之平、屍鳩之仁、馬革裹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