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面調度
場面調度
場面調度(法語發音:[miz.ɑ̃.sɛn][miz.ɑ̃.sɛn] “舞檯布置”)是用來描述戲劇或電影製作的設計方面的一種表達,本質上是指“視覺主題”或“講故事”,通過分鏡、電影攝影和舞台設計的視覺藝術手法,並通過導演以富有詩意的方式來表達。它也常被用來指電影中的多個單一場景來表現電影。被稱為電影批論的“宏大未定義辭彙”。
當場面調度應用於電影時,它指的是相機及其布置前的一切事物——構圖,場景,道具,演員,服裝和照明。場景調度隨著電影的攝影和剪輯,影響了電影在其觀眾的眼中的逼真度或可信度。設計的各種元素通過產生時間和空間感,以及設置的情緒,有時候能暗示角色的內心狀態。場景調度還包括由演員的定位和移動以及鏡頭中的對象形成的構圖組成。這些都是導演要監督的領域。與導演合作的最重要的人之一是美術指導。這兩者緊密合作,在實際攝影之前相當長的時間(甚至到開始)內完善場面調度的所有方面。美術指導通常負責電影的整體外觀,負責領導各個部門,負責個人場景,地點,道具和服裝等等。著名法國電影評論家 和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將這種布景美學描述為不通過剪輯的場景中的精心編排。
因為它與鏡頭攔截的關係,也是專業編劇中有時用來表示對話之間的描述性(動作)段落的術語。
場景設計
"場景布置"的一個重要元素是場景的布置和場景中的物體(道具)的設置。布景設計可用於放大人物情感或主導情緒,包括電影中的身體、社會、心理、情感、經濟和文化意義。美術指導和導演做出的最重要的決定之一就是拍攝外景還是在片場拍攝。這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在片場拍攝時,布景和道具必須被考慮到。然而,在片場拍攝因其成本效益而比外景拍攝更為普遍地被使用。
電影攝影
燈光的強度、方向和質量會影響觀眾對人物、動作、主題和情緒的理解。光(和陰)可以強調紋理、形狀、距離、情緒、白天或夜晚的時間、季節、魅力;它會影響顏色在色調或深度上的呈現方式,並能使觀眾將注意力集中在構圖的特定元素上。例如,高光可以喚起人們對形狀和紋理的關注,而陰影往往隱藏著事物,創造出一種神秘或恐懼的感覺。因此,必須事先對燈光進行徹底的規劃,以確保其對觀眾的預期效果。因其協調攝像機和燈光而是這個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空間
空間的表現影響了電影的閱讀。電影中場景和物體的深度、接近程度、大小和比例都可以通過相機的放置和鏡頭、燈光、布景設計來加以控制,從而有效地確定故事世界中元素的情緒或關係。
視覺藝術
在框架內的物體、角色和空間的組織。關於電影構圖的一個最重要的概念是保持對稱的平衡。這指的是在一個鏡頭中,光線、顏色、物體和/或圖形的均勻分佈。不平衡的構圖可以用來強調電影的某些導演希望給予特別注意的元素。這個工具之所以有效,是因為觀眾更傾向於關注一些不平衡的東西,因為這些事物看起來很不同尋常。導演布置的角色位置也會因角色的重要性而有所不同。
服裝設計
服裝就是指人物穿的衣服。使用特定的顏色或圖案,敘事電影中的服裝是用來表示人物或明確人物之間的區別。
化妝師
建立時間期間,揭示人物性格特徵和信號變化。
演員
電影中表演風格的歷史和文化差異如此之大。在早期,電影、舞台表演和電影作用是難以區分,在電影早期,舞台表演和電影表演是很難區分的,因為大多數電影演員以前都是舞台演員,因此不知道其他的表演方法。最終,早期的情節劇風格,顯然得益於19世紀的戲劇,在西方電影中被賦予了一種相對自然的風格。這種更為自然主義的表演風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 Stanislavski)的關於的理論的影響,這一理論涉及演員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
電影膠片
該選黑白或彩色的、微粒或顆粒狀的。
方案的比例
矩形圖像的寬度與其高度的關係。每種高寬比都會產生一種看待世界的不同方式,並且是電影表現意義的基礎。
攝影機調度的運動形式有推、拉、搖、跟、移、升、降。以鏡頭位置分,有正拍、反拍、側拍等形式;以鏡頭角度分,有平拍、仰拍、俯拍、升降拍及旋轉拍等形式。一般來講,若干銜接鏡頭,用同一個運動形式拍攝,會給人流暢的感覺,用忽而仰,忽而俯的角度拍攝,會給人強烈的對立感覺。
電影從無聲變為有聲以來,運用場面調度連續拍攝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 蒙太奇分切,但是並未完全排除蒙太奇手段。場面調度與蒙太奇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可以 藉助於蒙太奇技巧,通過演員和 攝影機運動的速度和節奏的變化,在相互對比之中,揭示出一種更為深刻的涵義。只有當這兩種表現手段融為一體時,電影語言的藝術表現力才更具有強烈的感染人的作用。假定有這樣兩個片斷:一個是 地下工作者在充滿陽光的火車站裡坐在 椅子上等候著,另一個是另一個地下工作者為了和他接上關係正在陰森森的密林中被敵人追蹤拚命奔逃。一個是靜、亮、暖色,另一個是動、暗、冷色,這兩個片斷多次對比著交遞出現,能使觀眾在緊張的氣氛中,更強烈地感受 地下工作者為革命冒生命危險的優秀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