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白虹(1904-1985),筆名劍溪。遼寧瀋陽人。畢業於北京京華美術學院西畫系。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開封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工書法篆刻,書法擅諸體,尤精行草、大篆。作品曾參加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展。
龐白虹(1904-1985),筆名劍溪。遼寧瀋陽人。畢業於北京京華美術學院西畫系。解放后先後在開封市文教局、文聯、文化館從事群眾藝術工作。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開封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工書法篆刻,書法擅諸體,尤精行草、大篆,風格雄渾、恣肆、老辣,個性鮮名;篆刻出入秦漢。作品曾參加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展。
龐白虹於北京京華美術學院畢業后曾在張家口、西安等地任教。抗戰後,到開封定居。1949年後,先後供職於開封文教局、文聯、文化局。並與文秋野等人創辦開封美術學校。曾任河南省書協副主席、開封市書協主席等職。
作品
“古人論書寧拙勿巧、寧澀勿滑,至言也”。這是辛酉秋,黃菊初綻之時,龐白虹酒後憶古人語而欣然書之的一幅立軸內容(《書法》1991年4)。人們常說酒後吐真言,龐白虹先生所錄古人論書句,也應看著是他的“真言”吧。媒體上介紹龐白虹先生書法藝術的文章很少,作品也少見,因此對他的書法很難做出一個較客觀、明晰的評論,然而我們從其有限的一些書法印刷品來看,其追求古拙厚重、線條起伏變化的主觀意願是顯而易見的。其書拙有餘而澀略嫌不足。目前所見龐白虹書法,書體有
篆書、隸書、行書和草書。楷書作為幼功,多少會去涉獵一番,自不待言。龐先生篆書寫的很有個性,質樸無華,用筆大膽隨意,一任自然,頗具“樸野”之趣,取意在吳、齊之間,結字又有“散氏盤”遺意。龐氏諸體中,以篆書成就最高。行書作品可能過於強調線條的粗細變化,以及折筆的提按頓挫,偶有“鶴膝”出現。另外,龐白虹寫三點水,頭二點下筆濃重,第三點極輕,且多向右帶筆,當然這只是個人書寫習慣和特點,無關字的好壞。龐白虹行書如此,
草書亦如此,比如草書“錄唐詩軸”,“江城五月落梅花”之“江”字便是典型代表。這件草書軸紙本,135×66厘米,書寫時間不詳。觀這件作品,讓我們想起明代一位草書家張弼來。兩人作品在面目上確實有相同之處,但我們不能以此便武斷地說龐白虹就是學
張弼。此書寫的非常豪放,節奏起伏較大,時有放縱之筆,如“沙”字末筆侵入第二行,第二行末二字“樓”與“中”亦“攪”在一處,皆體現了作者書寫時放筆不覊、痛快淋漓、直抒已意的豪情。河南幾位老書家如
謝瑞階、
陳天然、龐白虹等皆有畫家身份背景,(當然,這一現象並非河南一地才有,只是因談龐白虹書法而引起)這裡面除了“書畫同源”因素外,是否中國人毛筆書寫的“基因”在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作為畫家與之更有內在相關的聯繫?我們提出這個問題,還基於一個考慮,畫家背景的書家,尤其主要以畫畫為主的書家,他們的書法作品往往畫意很重,對書法的書寫法度看的略輕,講的明白一點,多少有點我行我素的意味,這或許是一種缺憾,但是否可以看作是其長處呢?龐白虹是一位涉獵較廣的藝術家,他攻油畫、雕塑、兼習圖畫,擅書法、篆刻,在書法中還兼擅各體。因此,在他的作品中雜糅多家,體現各種趣味的嘗試,不因循某家某派,也就不足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