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信義會

瑞典信義會

瑞典信義會於公元2000年前是瑞典的國教會。它擁有約690萬會眾,是瑞典最大的基督教(新教)教會,亦是世界上最大的信義宗教會,然而,只有百分之2的信徒會恆常參與周日崇拜。它擁有這麼多不活躍會眾,是因為其會眾的嬰孩會於出生時自動成為會眾,此舉直至1996年才取消。近年來,瑞典信義會會眾數目不斷減少。

正文


瑞典信義會或瑞典教會(瑞典語:Svenska kyrkan)於公元2000年前是瑞典的國教會,故又譯為瑞典國教會。它擁有約690萬會眾,是
瑞典最大的基督教(新教)教會,亦是世界上最大的信義宗教會,然而,只有百分之2的信徒會恆常參與周日崇拜。它擁有這麼多不活躍會眾,是因為其會眾的嬰孩會於出生時自動成為會眾,此舉直至1996年才取消。近年來,瑞典信義會會眾數目不斷減少。
瑞典信義會的主教長為烏普薩拉大主教,現任主教長為安德斯·維爾德。

歷史


中世紀
9世紀時,基督教開始傳入瑞典一些部落,但由於瑞典與其他北歐國家一樣,直至公元1000年它才進行基督教化。瑞典國王奧洛夫接受了洗禮。然而,由於當時國界未定,故此瑞典全境直至12世紀拆除烏普薩拉神殿前仍未全面基督教化。在北方的拉普蘭,推行基督教又花上了另一個世紀的努力。
北歐的基督教會原由不來梅大教區管轄。1104年,隆德教區成為北歐全地的大教區,後來烏普薩拉於1164年成立,成為瑞典的大教區,直至今日。1248年3月,教廷特使摩德納的威廉出席了謝寧厄(Skänninge)的教會聚會,使瑞典教會與羅馬天主教會的關係更緊密。
在全國都最受尊崇的天主教聖人是12世紀時的瑞典國王聖埃里克(埃里克九世)和在14世紀見異像的聖女畢哲,但也有聖人在一些區域受尊崇,如南曼蘭的聖博特維德、聖埃斯基耳和斯莫蘭的聖西格弗里德。
瑞典一直是信奉天主教,於16世紀20年代宗教改革后改信新教。
宗教改革
1523年,古斯塔夫·瓦薩取得權力后不久,便致信羅馬天主教教宗,要求確認任命約翰內斯·馬格努斯為瑞典大主教,以接替被國會取締和放逐的古斯塔夫·特羅勒。
古斯塔夫承諾若教廷承認他對主教的任命,便會聽命於羅馬教廷。然而,教宗要求特羅勒複位,令古斯塔夫晉陞了瑞典的改革派奧洛斯·佩特利等人以報復。他支持改革派文章的出版,並委派佩特利負責推廣這些文章。1526年,所有有關天主教的出版被打壓,而教會所得什一奉獻的三分之二被挪用作償還國債。
古斯塔夫·瓦薩策劃慶功典禮時,瑞典正式放棄了舊宗教的傳統[3]。
宗教改革取締了一些天主教禮儀。然而,這些轉變比德國的溫和得多;現時很多瑞典的教會仍保留天主教的製品,如十字架、十架像和聖像。而很多基於聖人歷的節日於18世紀才因強烈反對而撤銷。
古斯塔夫·瓦薩死後,統治瑞典的是傾向恢復天主教的約翰三世和同時統治天主教波蘭的齊格蒙特三世。齊格蒙特三世的叔父興兵奪位,自行繼位為卡爾九世后,儘管他本人信奉喀爾文主義,但以推廣信義宗作為與其侄兒爭權的手段。
1526年,《新約》被翻譯成瑞典語,而整本《聖經》也於1541年完成翻譯。1618年和1703年出版了修訂翻譯版。1917年和2000年瑞典定立新的翻譯本為官方譯本。瑞典宗教改革者和馬丁·路德編寫的聖詩也被翻譯。半官方的讚美詩集出現於17世紀40年代,而瑞典信義會於1695年、1819、1937和1986年通過《瑞典詩集》(Den svenska psalmboken)為官方的詩集。

行政區劃


瑞典信義會劃分為13個教區,每個教區設一主教,但烏普薩拉教區另設有烏普薩拉大主教。
教區、主教座、座堂
教區 主教座 座堂
烏普薩拉教區 烏普薩拉 烏普薩拉大教堂
哥德堡教區 哥德堡 哥德堡大教堂
海訥桑德教區 海訥桑德 海訥桑德大教堂
卡爾斯塔德教區 卡爾斯塔德 卡爾斯塔德大教堂
林雪平教區 林雪平 林雪平大教堂
隆德教區 隆德 隆德大教堂
呂勒奧教區 呂勒奧 呂勒奧大教堂
斯卡拉教區 斯卡拉 斯卡拉大教堂
斯德哥爾摩教區 斯德哥爾摩 斯德哥爾摩大教堂
斯特蘭奈斯教區 斯特蘭奈斯 斯特蘭奈斯大教堂
維斯比教區 維斯比 維斯比大教堂
韋斯特羅斯教區 韋斯特羅斯 韋斯特羅斯大教堂
韋克舍教區 韋克舍 韋克舍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