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區天后宮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南沙天后宮緊臨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坐落於大角山東南麓,依山傍水,其建築依山勢層疊而上,殿宇輝煌,樓閣雄偉,在天后廣場正中就是石雕天后聖像,是為紀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建築特點是集北京故宮的風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氣勢於一體,其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建築之最,被譽為“天下天后第一宮”,也是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

地理環境


簡介

南沙區天后宮
南沙區天后宮
天后林默,(公元960年——987年)民間稱之媽祖,是沿海百姓崇祀的海神。她是宋代福建湄洲嶼的一個奇女子,暫短的生命留下了許多行善濟世,救助海難的動人傳說。歷來備受治國者的褒封。人們逐漸把她奉之為神,頂禮膜拜。據資料顯示,現今世界上約有一億多人信奉天后,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天后宮,足見其影響的深遠。
南沙區天后宮
南沙區天后宮
徠明代,南沙鹿頸村曾建有天妃廟一座,為南沙天后宮的前身。清乾隆年間,經重修定名為“元君古廟”,后被日軍炸毀。一九九四年,國家政協副主席,著名實業家霍英東先生倡議並捐資重建南沙天后宮,於一九九六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誕辰)舉行了隆重的落成慶典。重建的南沙天后宮坐落於南沙大角山東南麓,面對煙波浩淼的伶仃洋。1.5公頃的廣場上,矗立著美麗善良的巨型天后聖像。建築的特點則集北京故宮的風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氣勢於一體,其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建築之最。這裡草木蔥蘢,繁花吐艷,還有楊柳依依的池塘,高聳的南嶺塔,雅緻的小山亭。曖日晴煙,涼風習習。樹上的鳥兒自由歌唱,花間的彩蝶翩翩起舞。一派祥和的景象,令遊客流連忘返。
景區內更有大角山炮台多座,與東莞的沙角炮台相守望。當年鴉片戰爭,硝洇滾滾,寫下了中國人民抗擊英帝國主義可歌可泣悲壯的一頁。現今炮台內彈痕殘壁,依稀可尋。國家已將其列為重點保護文物。逐漸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是值得青少年參觀學習和緬懷的好地方。

旅遊信息


交通

從江南大道南到南沙天后宮自駕路線:萬國廣場(江南大道中南)-南沙天后宮距離最短行駛。
總里程:65.3公里。
大約耗時:48分鐘。
1.從萬國廣場(江南大道中南)出發行駛1.6公里到達新港西路。
東南向出發沿江南大道中行駛782米。
左轉駛入昌崗東路行駛98米。
靠右行駛741米駛入新港西路。
2.沿著新港西路行駛3.7公里到達新港中路。
駛入新港西路行駛2.0公里。
靠左行駛1.7公里。
駛入客村立交橋行駛34米駛入新港中路。
3.沿著新港中路行駛2.0公里到達新港東路。
駛入新港中路行駛2.0公里駛入新港東路。
4.沿著新港東路行駛5.7公里到達華南快速幹線
駛入新港東路行駛1.1公里。
右轉駛入無名路行駛4.6公里駛入番禺大橋
5.沿著華南快速幹線行駛4.6公里到達京珠高速公路。
駛入番禺大橋行駛4.6公里駛入京珠高速公路。
6.沿著京珠高速公路行駛31.8公里到達京珠高速東線。
駛入京珠高速公路行駛15.0公里。
駛入沙灣大橋行駛1.2公里。
駛入京珠高速公路行駛15.6公里駛入京珠高速東線。
7.沿著京珠高速東線行駛8.6公里到達虎門高速公路。
駛入京珠高速東線行駛8.6公里駛入虎門高速公路。
8.沿著虎門高速公路行駛7.2公里到達目的地南沙天后宮。
駛入虎門高速公路行駛2.9公里。
左轉行駛1.6公里
右轉行駛1.6公里。
右轉行駛1.1公里。
到達目的地附近。
萬國廣場(江南大道中南)-十九涌餐館距離最短行駛。
總里程:81.0公里。
大約耗時:1小時1分鐘。
1.從萬國廣場(江南大道中南)出發行駛4.6公里到達東曉南路。
東南向出發沿江南大道中行駛782米。
左轉駛入昌崗東路行駛98米。
靠右行駛469米。
靠右駛入無名路行駛3.3公里。
2.沿著東曉南路行駛9.6公里到達環城高速公路。
駛入無名路行駛1.4公里。
右轉行駛160米。
左轉駛入無名路行駛8.1公里。
3.沿著環城高速公路行駛19.5公里到達南沙港快速路
駛入無名路行駛19.5公里駛入沙灣大橋。
4.沿著南沙港快速路行駛46.5公里到達X298。
駛入沙灣大橋行駛2.1公里。
駛入南沙港快速路行駛32.4公里。
駛入無名路行駛12.0公里。
5.沿著X298行駛693米到達目的地十九涌餐館。
行駛693米。
到達目的地附近。
在廣州市區到天后宮:一:坐地鐵4號線到地鐵總站金洲站下,問下人到公交車站,有很多車可到天后宮。二:可從大學城乘坐地鐵四號線坐到黃閣汽車城站,下車後到旁邊的黃閣公交場乘坐黃閣環線公交車,票價三塊,車直達天后宮門口。

主要景觀


景點介紹

南沙天后宮是參照福建田湄洲媽祖廟建成的(該廟是媽祖廟的祖廟),佔地100公頃。其整體建築是清代宮殿式的建築風格,莊嚴肅穆,極具宮廷的氣派。天后聖像高達14.5米,屹立在佔地1.5公頃的天后宮廣場上。整座天后宮四周綠樹婆娑,殿中香煙裊裊,置身其間令人頓生超凡脫俗的感覺。
矗立在天后宮廣場巨大的天后石雕聖像,用365塊花崗岩石砌成,象徵著天后娘娘在一年365天中都保佑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廣場中央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條中軸線,南沙天后宮的建築物都是依據這條中軸線而建造的。
牌坊原全國宗教協會主席趙朴初先生生前為牌坊題詞。穿過牌坊便到達山門。山門是天后宮的正門,室內供奉是“千里眼”和“順風耳”這兩尊像神。
山門兩側有鐘樓和鼓樓。鐘鼓樓內的鐘和鼓都按時敲擊。每逢節慶期間,這裡更是鐘鼓齊鳴,一派喜氣洋洋的氣氛。
獻殿則位於山門的正上方。殿內供奉著“蹈海天后”,四海龍王則持圭在兩旁站立著,寓意天后女神統領四海龍王的安瀾利運。
正殿是南沙天后宮的中心,木雕神龕中分別供奉著以香檀木雕刻貼金的天后像,以及從天后故里湄洲媽祖廟點睛分靈出來的出巡軟身天后像。整個殿堂仁愛與威嚴同在,正氣與聖潔共存。
寢殿位於正殿之後,是天后起居休息之所,內供奉素裝的天后坐像,兩側布置模仿天后日常生活的器具和擺設。從這閨房中,可看見天后是一位十分艱苦樸素的民間女子。
南嶺塔塔高45米、共8層。據傳,修塔的原因大致有四:一是此塔可平衡右側較高的大角山的主峰;二是應了所謂“左青龍”的說法;三是天后既為海神,就必應有指路導航的建築物在此;四是該塔作為人們登高眺望的建築,它同時亦是一座標識物。與此同時,這塔的層數是8層,之所以是雙數,與其它塔單數的不同,是因為民間傳說中有這麼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即男神仙的代碼是單數,女神仙的代碼是雙數。天后是女神,因此天后宮內,無論是階梯、瓦楞還是對聯的單聯(上聯或者下聯)字數,都是呈雙數的。
放生池是遊客放生的地方,所謂種善因得善果。放生是一大善事,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遊客來這裡放生。
大角山炮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鴉片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英勇的中國軍民在此與外國侵略者殊死拚鬥,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壯烈詩篇。炮台在1982年被國務院正式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地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對大角山炮台這一文物古迹十分重視,專門撥出巨款重修,並於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前夕對廣大遊客開放。對遊客開放的七座炮台分別是:振威台、振定台、安平台、安勝台、安威台、安定台、安盛台(后改名為流星台)等,以及火藥局即洋彈藥庫一座。
-----------------南沙天后宮方位線路圖--------------
南沙後天宮景區和廣東各城市的距離。
廣州市40公里。
深圳市40公里。
東莞市11公里。
中山市40公里。
順德市50公里。
旅客乘車方法。
1.乘廣州地鐵四號線(萬勝圍-->黃閣汽車站或金洲站),下車後轉乘地鐵接駁巴士,如360、361A、361B,直達天后宮大門口。
2.廣州市汽車總站(即省汽車站對面)乘南沙空調專線車-->南沙汽車站下車,轉乘南沙環島專線或一汽巴士,即可到達天后宮。
3.番禺市橋汽車總站乘南沙專線車,南沙汽車站下車,轉乘南沙環島專線或一汽巴士,即可到達天后宮。
4.廣州天河公交場—南沙天后宮(親水公園)短線。
廣州天河公交場發車:7:30時8:10時12:00時13:10時。
南沙天后宮發車:9:30時10:30時14:30時16:00時。
旅客自駕車。
若旅客自駕車到天后宮景區,可根據上圖所示線路行駛。
Copyright©南沙天后宮技術支持:網天科技。
地址:廣州市南沙區大角山。
南沙天后宮方位線路圖
南沙天后宮方位線路圖
農曆三月二十三,天后誕,南沙天后宮慶典---------------------------南沙天后序---------------------
天后—林默(公元960-987年),人民親稱“媽祖”,是中國乃至世界公認的海上保護神。
天后‘雖屬中國民間信仰之一'但不是憑空想象的神明偶像,而是一個是實實在在的人‘一個勇敢無畏的人,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人。她曾以一介女子,在湄洲灣海上涉波履險,救急救難;她曾以神的名義,鼓舞著鄭和遠航艦隊的官兵,同心協力,實現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壯舉----七下西洋;她曾以正義的化身,激勵著滿懷愛國熱情的鄭成功壯士,從荷蘭殖民主義者手裡,收復了祖國的神聖領土台灣;她始終以愛的源泉,充溢著千千萬萬中國海員和華僑的心田,庇佑他們走遍五洲四海
天后,本是宋代一位普通民間女子,在短暫的一生中,留下無數救難濟世的動人事迹,贏得當代和後人的敬仰。後來又根據眾多的神話傳說,人們漸漸把她奉祀為神,形成一種民間信仰。一千多年來,在中國沿海的眾多城鎮,以及內陸江河沿岸的要埠,直至像貴州鎮這樣的西南古城,都建有天后的祀廟;台灣更建有天后廟八百餘座,三分之二的人敬奉天后;港澳地區,媽祖的名字早已是家喻戶曉。
此外,在東南亞、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非洲各國,甚至在北歐的挪威、丹麥,只要那裡有中國海員、華僑,那裡就有天后的足跡,就有敬奉天后的人。

天后生平

根據《湄洲志》和台灣《林氏太宗譜》的記載,天后姓林,名默,世居福建莆田賢良港。父惟愨(一說名願),宋初宮都巡檢;母王氏,生一男(名洪毅)五女。宋建隆無年(960年)庚辰三月廿三日生第
六女,彌月不聞啼聲,異之,因名曰默,甚鍾愛之。七歲教之學,悉解文義。10歲喜靜坐一室。12歲,有老道士玄通者來其家,授以玄微秘法。十五歲能為常人治病,常渡海至湄洲救助海上遇險船舶。其秋9月,父與兄浮海而北,時西風正急,狂濤震蕩,女在機織,忽閉睫,神色有異,手持梭,足踏機軸,狀如有所挾,母怪其假寐,撫之醒而梭墜地,曰:“阿父無恙,兄歿矣!”俄而父歸,言於怒濤中幾溺者屢,似有主其舵令二舟相近者,終於父舟脫險,兄舟舵折而沉。次日,女與母、嫂駕舟入海,尋得兄屍。鄉人神之,稱之為神姑。28歲九月九日,別諸姐日:“今日欲遠遊以暢懷,恨不得同行。”家人漫笑之。逐渡海上湄峰最高處,聞隱隱有鼓樂聲,彩雲布合,逐不相見。時雍熙四年(987年)丁亥,里人建廟於其處祀之。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虎門大角山炮台-----------
虎門是珠江的主要入海口,是南中國的重要門戶,虎門要塞是我國八大要塞之一,是鴉片戰爭的主戰場。虎門炮台始建於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後幾經毀壞、幾經修建,共計有炮台50座。大角山炮台雄踞虎門西岸,與沙角炮台隔江對峙,扼守虎門水道出口,構成虎門要塞的第一道防線。二次鴉片戰爭后,大角山炮台增設為:振陽、振威、振定、安平、安定、安威、安勝、安盛等八處炮台,分佈在南北兩道山樑上。十九世紀初,英國殖民者向中國輸入大量鴉片,正當煙毒危及中國生存的關鍵時刻,欽差大臣林則徐赴廣東禁煙,與兩廣總督鄧廷禎,水師提督關天培等整頓海防,緝拿煙販,嚴懲受賄官吏,並於6月3日至25日在虎門海灘銷毀237公斤鴉片,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英國對中國的侵略蓄謀已久,叫囂“要用武力教訓中國政府懂得對外義務”。1840年6月下旬,英侵華遠征軍艦船48艘,陸海軍15000餘人抵達廣東海面,並宣布從28日起封鎖廣州江面和海口,於是震驚中外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同年6月30日,英軍主力北上,攻陷浙江定海,艦抵天津,直逼北京,道光皇帝懾於英艦炮火威脅,將林則徐、鄧廷禎二人革職,改派琦善為欽差大臣,與英方談判求和。1841年1月雙方正談判時,英軍突然進攻虎門,隨即於1月26日非法搶佔香港。1841年1月7日,英軍同時進攻大角、沙角炮台,左路英軍共四艦1400多人,110門火炮,向大角炮台猛烈轟擊,並派小船搶佔灘頭,大角炮台千總黎志安率200多名官兵英勇抗擊,浴血奮戰,但終因寡不敵眾,大部傷亡,大角炮台淪入敵軍之手。1856年10月,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兩廣總督葉名琛採取投降路線,英法聯軍乘虛而入,大角山炮台於同月23日再度被陷。帝國主義的野獸侵略,給中國人民戴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沉重枷鎖,這民族的恥辱,我們當永世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