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寺位於重慶市綦江縣隆盛鎮蓮花村梁山寨。隆盛鎮蓮花村距綦江縣城約45公里,是個藏在深山少人知曉的偏僻山村。這裡號稱“一腳踏三縣”,與南川市、巴南區相連。
徠隆盛鎮蓮花村距綦江縣城約45公里,是個藏在深山少人知曉的偏僻山村。這裡號稱“一腳踏三縣”,與南川市、巴南區相連。
梁山寨位於海拔850米高的梁山,從
隆盛鎮出發要步行40多分鐘的山路才能到達。沿著石板路往上爬,隱藏在厥草樹叢中的梁山寨殘門舊址便出現在眼前。沿著寨門往裡走,便看到了建築在一方形似“龍脊”上的梁山寺。
聽
蓮花村的老人們說,梁山寨是“明清”時代修建的,以前是用來躲避土匪的,後來匪患消除后則人去樓空。由於年久失修,寨子里大部分房舍已經損毀。寨子後面的天井石屋一直以來都供有菩薩,後來就逐漸演變成現在的小廟——梁山寺。
據當地人說,以前蓮花鄉這一帶土匪橫行,鄉民進寨避難時遭遇天旱缺水,於是便在寨子里修建寺廟乞雨避禍。所以,當地人普遍認為,這對聯應該是當年為祈求天降甘霖、保佑平安而留下的傑作。當地老人對對聯上的字也有自已的看法,“你看嘛,有雲,有雨,有氣,有金,有心,這不是說要誠心,才能得到雲和雨,才能逃過刀光劍影之禍嗎?對聯上的那些造字描繪的是這梁山寺的地形地貌,‘雲霧繚繞’、‘山勢嵯峨’,好形象喲!”
奇異文字
梁山寺門楣上有一副對聯,對聯對仗整齊,筆畫蒼勁,然而,遺憾的是,這幅對聯上的文字就像“天書”,令人難以讀懂。由條石砌成的寺門,兩側和門楣上有類似文字的刻畫,線條的凹槽被人填成了黑色,十分清晰。遠看分明是對聯加橫批,上下聯各7個字,橫批4字,除了“橫批”的第二個“字”有少許殘缺外,其餘的“字”都完好無缺。然而,走近了認真看,卻讓人傻眼了——“楹聯”的每個“字”,都不是單純的一個“字”,而是由幾個繁體漢字組合而成,構成了完全無法辨認的另類“字”。例如,三個繁體的“雲”字呈品字型堆砌排列;“不”、“上”、“下”三個字組合在一起;“正”、“真”、“心”組合在一起;還有兩個繁體的“雲”字左右並列,等等,這些“字”都堆砌得複雜古怪,像漢字組合,卻無人能讀;似圖案壁畫,又難以捉摸,難道這梁山寺里隱藏著什麼玄機?
奇異文字
梁山寨的梁山寺,除了當地人知道外,外面的人幾乎無人知曉。如果梁山寺果真是明清時期的古寺,那麼這石壁上的古怪刻文,就一定有明清時期的烙印。然而,仔細觀察梁山寺后又發現,寺內的佛像石質較新,佛像的造型也明顯沒有古樸質感,更沒有風化的跡象。尤其是中間的觀音像背後,連一點青苔都沒有。由此可見,梁山寺內的佛像年代並不久遠,並非是古代造像。封達炎先生說:“聽老人說,梁山寺里的佛像、法器是在‘破四舊’的時代被毀的。現在的梁山寺,只有刻有‘對聯’的那堵牆壁是原來的,其餘的東西都是後來修建的。”在寨門右側內的石壁下方,我們發現了一塊石碑。碑上不少文字都已風化侵蝕,惟獨“宣統三年冬月吉旦”幾個字還能看見。在廟裡的一尊
送子觀音的坐石上,我們還發現了“乾隆二十一年十月”的字樣。由此推測,梁山寨起碼在清朝乾隆年間就已存在,那麼,梁山寺古壁上的刻文也應該有百多年的歷史。那麼,是誰、在什麼時候、在這個藏在深山無人知的梁山寺門楣上刻下了這些古怪的“文字”呢?而且,問題的關鍵是,這些刻文,究竟蘊藏著什麼秘密?它們是可以讀解的“文字”嗎?這些看起來像文字的“字”,或許代表的是某種神秘的符號,或者是某種編碼?“天書”是古漢字嗎?我們翻閱了以收錄豐富古漢字而著稱的《
康熙字典》,卻查不到這18個“字”! 人們對“天書”的看法各異,有人認為這些“字”其實是有人蓄意而為的文字遊戲,去掉每個字當中的某個特定部分,才是正確的解讀方法。然而,該去掉哪個特定部分呢?也有人認為,每個字都是一個特定的謎語,只要解開每個字的謎,把每個“謎底”串起來,就能讀解這“對聯”的含義了;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幅造字聯,是道家和道教造的密碼字,是從字形上去體會字的意思;也有人認為,這完全是古人故弄玄虛,其實這些“字”根本沒什麼意義。
從事古文字研究的人認為,這些“字”應該是漢字組成的對聯,但又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對聯。申達說,它應該是由普通漢字組合而成的“堆碼字”。堆碼字的各部分,就如同魔術中的各個箱子,它們能夠組合在一起表示某種含義,也能被分隔開,各自表示不同的含義,這就是“堆碼字”的神奇。例如,上聯的前三個“字”就被分拆為“三雲二雲無青氣”。古漢語中,青氣代表著天的意思,這前三字似乎代表“雲天”的意思。但是,按照申達先生的意思推下去,這些文字就更讓人糊塗了。上聯的文字就該被分拆為“不上下”、“正真心”、“形金西大山”、“真同”;下聯的七個字就該被拆為“一守心”、“身空心”、“人西口玉同”、“晃宮”、“兀兀青氣”、“幻景”、“木果”。橫批則被拆為“至成”、“形金(此處殘缺)去心”、“形金道寸”、“正青心”。這樣的“堆碼”,可能蘊藏什麼奧秘嗎?申達自已也說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