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隆盛鎮的結果 展開

隆盛鎮

重慶市綦江區下轄鎮

隆盛鎮,隸屬於重慶市綦江區,位於綦江城區北部,介於北緯29°04'18"~29°07'27"、東經106°48'26"~106°53'22"之間。東鄰南川區神童鎮、石蓮鎮,南連永城鎮萬盛區金橋鎮,西靠三角鎮,北接巴南區接龍鎮、石灘鎮。區域面積130平方千米。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隆盛鎮常住人口為18691人。截至2019年,隆盛鎮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2011年,隆盛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58億元,比上年增長18.3%;第一產業產值2.35億元、產增1.57億元;第二產業產值3.23億元,比上年增長45.8%;第三產業產值1.53億元,比上年增長18.8%。2018年,隆盛鎮工業企業個數共26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有17個。

歷史沿革


隆盛鎮[重慶市綦江縣隆盛鎮]
隆盛鎮[重慶市綦江縣隆盛鎮]
1986年,屬隆盛區。
1993年12月,合隆盛、新場兩鄉為隆盛鎮。
2001年7月,蓮石鄉併入隆盛鎮。

行政區劃


2011年,隆盛鎮轄蓮花、山林、梨子、雙拱、順山、榮農、可樂、新屋、十隆、振興、玉星、葫蘆、獅鈴、長春、石樑、黃山、中橋17個行政村,隆盛1個社區。
截至2019年,隆盛鎮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隆盛社區、蓮花村、黃山村、山林村、梨子村、雙拱村、順山村、榮農村、可樂村、新屋村、十隆村、振興村、玉星村、葫蘆村、獅鈴村、石樑社區村、中橋村、長春村。
名稱簡介
順山村順山村,解放時屬綦江縣隆盛鄉第十四保。解放后,以保為單位成立農民協會。1951年4月,改保為村,改甲為鄰第十四保改為順山(以順山溝得名)。
中橋村1952年9月,從長春村和石樑村各劃出一部分,建立中和村(因從兩個村划來,所以稱中和村)。1980年12月實行政社分開,中和大隊復稱中和村。
石樑村石樑村,解放時屬綦江縣隆盛鄉第三保。解放后,以保為單位成立農民協會。1951年4月,進行基層政權建設,廢除舊的保甲制度,改保為村,改甲為鄰。
長春村解放前的長春村位於隆盛場西,解放時屬綦江縣隆盛鄉第二保。解放后,以保為單位成立農民協會。
獅鈴村獅鈴村,解放時屬綦江縣隆盛鄉第五保。1951年4月,第五保改為獅鈴村(以獅鈴寺得名),2001年8月13日,撤銷鴨池村,併入獅鈴村。
葫蘆村葫蘆村,解放時屬綦江縣隆盛鄉第六保。1951年4月,改保為村,改甲為鄰,第六保改為葫蘆村(以地形似葫蘆得名)。
玉星村玉星村,解放時屬綦江縣隆盛鄉第八保。1951年4月,改保為村,第八保改為玉皇村(以村內玉皇觀廟得名)。
隆盛社區隆盛社區在解放前叫隆盛場,屬綦江縣隆盛鄉第一保。
名稱簡介
十隆村十隆村,解放時屬綦江縣隆盛鄉第十保。1951年4月,改保為村,改甲為鄰,第十一保改為十隆村(開會地點在五斗壩,距隆盛場十里得名)。
黃山村黃山村組織機構的演變過程經歷了較長的時間,可以追溯到1959年4月,從插蓮大隊和山林大隊各劃出一部分,組建黃山大隊(以泥質呈黃色得名)。
雙拱村雙拱村,解放時屬綦江縣蓮花鄉第六保。解放后,以保為單位成立農民協會。1951年4月,改保為村,改甲為鄰,第六保改為雙拱村(以光緒年間建的雙拱橋得名)。
山林村山林村,解放時屬綦江縣蓮花鄉第三保。解放后,以保為單位成立農民協會。1951年4月,改保為村,改甲為鄰。第三保改為山林村(以山林成片得名)。
榮農村隆盛鎮榮農村,解放時屬綦江縣隆盛鄉第十三保,1951年改保為村,第十三保改為雲龍村,雲龍村因雲龍寺(今天的竹亭崗寺)而得名。
蓮花村蓮花村地處隆盛鎮最東端,東臨南川,西靠巴南,面向本鎮,是三區經濟文化集散地,海拔高度900多公尺。
梨子村梨子村位於隆盛鎮東北部(屬原龍鳳、桂花、梨子三村合併),與巴南區石灘鎮相鄰,幅員面積8.6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650米。
可樂村可樂村,解放時屬綦江縣隆盛鄉第十二保。解放后,以保為單位成立農民協會。1951年4月,改保為村,第十二保改為可樂村。
振興村振興村,解放時屬綦江縣隆盛鄉第九保。1951年4月,改保為村,改甲為鄰,第九保改為振興村(以振興寺得名)。

現任領導

肖代光:黨委書記、人大主席,主持黨委、人大全面工作。馬志成:黨委副書記、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主管招商引資工作。
劉發: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人大副主席,協助書記主抓黨務、紀檢、人大、宣傳、信訪、群團等工作,分管黨政辦公室,負責鐵路建設征地拆遷工作。興隆社區、泉水溝村駐片領導。
沈玉秀:黨委委員、副鎮長,協助鎮長主抓民政、計生等工作。分管社會事業與計劃生育辦公室。白果灣村、新開村駐片領導。
張程:黨委委員、副鎮長,協助書記、鎮長主抓武裝、人防、政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司法、人民調解、優撫、安全、交通、勞動保障、文教衛生、廣播、事管中心等工作。石竹村、松柏村駐片領導。
李遠志:黨委委員、副鎮長,協助鎮長分管農業、農村工作,規範化服務型政府建設工作,科技工作,招商引資工作等。分管經濟發展辦公室。黃桷埡村、茅庵塘村駐片領導。
陳開洪:黨委委員,協助鎮長主抓國土、村鎮建設、場鎮管理、機關內務等工作。分管城鄉建設管理辦公室。負責鐵路征地拆遷工作。古頂村駐片領導。
羅興斌:黨委委員、鎮長助理,協助鎮長主抓財政、財貿工作。分管財政所。負責豐收村新農村建設工作。豐收村駐片領導。
青雲忠:鎮長助理,負責豐收村新農村建設工作。
賴強:鎮長助理,負責黃桷埡村新農村建設工作。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隆盛鎮位於綦江城區北部,介於北緯29°04'18"~29°07'27"、東經106°48'26"~106°53'22"之間。東鄰南川區神童鎮、石蓮鎮,南連永城鎮、萬盛區金橋鎮,西靠三角鎮,北接巴南區接龍鎮、石灘鎮。東西寬15公里,南北長16.8公里。海拔最高點1050米、為蓮花山蓮花瓣;最低點344米、為中橋村河。區域面積130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氣候資源

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平均氣溫17.5℃,其間七月高氣溫可達40℃,一月最低氣溫-5℃。平均降雨量1100mm。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紅薯。有林地4726畝,森林覆蓋率25.4%。
境內“三縣碑”(綦江、南川、巴南)、“方斗山”、“令牌石”、“蓮花瓣”、長春茶山、三丘田水庫等自然景觀引人入勝,是人們休閑、觀光、娛樂的好去處。

土地資源

耕地面積51566畝,其中田25972畝,土25594畝,人均耕地1.43畝。
1999年隆盛鎮糧食總產量15137噸。水稻面積6200畝,年產3053噸;玉米面積10620畝,年產4780萬噸;紅苕面積11466畝,年產1060萬噸;小麥面積13544畝,年產4930萬噸;豌豆面積378畝,年產609噸;胡豆面積1654畝,年產471噸;油菜面積4368畝,年產菜籽725噸;花生面積4326畝,年產506噸;棉花面積1520畝,年產棉79噸;柑橘507萬株,年產2198噸,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儲量非常豐富,石灰石、白雲石、綠豆岩、石英砂等80多種,品位高,竹木製品,棕製品產量高,質量優,遠銷雲、貴、川等地。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隆盛鎮有居民13272戶,戶籍人口36970人,其中城鎮人口8579人、農業人口30248人。
2018年,隆盛鎮戶籍人口有35803人。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隆盛鎮常住人口為1869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隆盛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58億元,比上年增長18.3%;第一產業產值2.35億元、產增1.57億元;第二產業產值3.23億元,比上年增長45.8%;第三產業產值1.53億元,比上年增長18.8%;財政收入實現721萬元,比上年增長81.8%;農民人均純收人實現7723元,比上年增長20.9%。
2018年,隆盛鎮工業企業個數共26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有17個。

第一產業

隆盛鎮是重慶市綦江區山地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全鎮圍繞現代農業要求布置產業,採取“一圈一區三基地”區位規劃,發展潛力巨大。獼猴桃、水中泥鰍養殖、大棚蔬菜、重慶柿子產品質美價廉。
2011年,隆盛鎮在永豐河流域6個村發展以精品蔬菜、辣椒為主的種植業,建成全縣高產稻鰍種苗示範基地10公頃,建成萬頭養豬場5個。
2011年,隆盛鎮糧食總產量19818噸、農業人口人均655公斤,實現農業經濟總收入9.68億元。

第二產業

民營經濟發展日趨強勁,隆盛造紙廠、重慶華成紡織有限公司、興勝頁岩磚廠、石英砂廠、碎石建材集團公司、華聯建築有限公司、年產10萬隻生態養雞場等服務優質、誠實守信、質量好、檔次高、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可佳。
2011年,隆盛鎮有商業網點457個、從業人員1200人,集貿市場3個。

交通


隆盛鎮境內有隆盛-接龍、隆盛-綦江、隆盛-萬盛、隆盛-南川公路縱貫。

社會


教育

2011年,隆盛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533人、教師9人,小學3所、在校生1714人、教師115人,初中2所、在校生1283人、教師103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文化事業

2011年,隆盛鎮有鎮文化活動中心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8個,鎮圖書館1個、農家書屋17個。

醫療衛生

2011年,隆盛鎮有有一級甲等衛生院1所、農村合作醫療點17個,醫療衛生人員71人,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03張、擁有醫療衛生人員1.24人,2011年開展診療3.7萬人次,住院手術110台次,治療出院3000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隆盛鎮建立敬老院2所、收養農村五保戶和場鎮“三無”人員34人,五保家園2所、收養農村五保戶15人,城鄉居民參加養老保險1.7萬人、參保率95%,城鄉居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保險3.4萬人、參保率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