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樹之戀》改編自艾米的同名小說,由李路執導,王珞丹、李光潔等主演。
該劇講述的是“靜秋”和“老三”的一段凄美愛情。但不同於電影及小說的是此次電視劇版雖為一部愛情劇,但勵志色彩卻貫穿其中,從老三對靜秋有兄長和精神導師的風範,到靜秋在老三病重前衝破家庭束縛、相互扶持,通過他們二人情感和思想的變化,展示了知青年代的中國年輕人求知上進、堅忍不拔的奮進品質。
1974年春,家庭出身不好的高中女生靜秋因母親多病、家境貧寒而退學,在學校做起了臨時工。因為寫得一手好文章,靜秋爭取到了一個作為後勤人員跟隨學校教材編寫小組下鄉的機會。靜秋寄宿在樸實憨厚的西村坪張隊長家,隊長一家人有意撮合靜秋和家裡的老二長林。一曲手風琴演奏的蘇聯歌曲“山楂樹”讓靜秋再次邂逅曾經對她施以援手的勘探隊員孫建新,而這個孫建新恰恰也是在張隊長家搭夥的“老三”。
老三在村長家常常幫靜秋洗床單、換燈泡,借書給靜秋看,甚至幫她寫教材。在為貧下中農演出的過程中,老三和靜秋的一次合作讓靜秋感受到了老三卓越的才華和對她熾熱的感情。老三送周末輪休的靜秋走山路回家,並向她表明了愛意。兩顆年輕的心越來越近,在山楂樹下老三衝動地擁抱並親吻了靜秋,靜秋的內心既甜蜜又害怕。老三背靜秋過河被同樣在河邊苦苦等待的長林看見,憨厚的長林答應什麼也不說,但靜秋還是害怕別人看出她跟老三之間的秘密,怕別人看出來老三對她好,靜秋對老三的態度越來越冷淡生硬。
丹青的妹妹丹娘一直苦苦追求老三,她以老三“未婚妻”的身份突然來到勘探隊。靜秋無意間聽說老三已有未婚妻,深感自己被欺騙,氣憤難平。面對丹娘的逼婚和無理取鬧,老三與她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情緒激動時兩人雙雙跌落山崖。靜秋與村民一起搜救,這時她才知道老三和丹娘原來都是高幹子弟,才意識到自己與老三的差距。丹娘受傷的腿可能會留下殘疾,老三在病床前照顧她,他很真誠地告訴丹娘,他會一直照顧丹娘直到她康復,但卻不能愛她。他最終拒絕以照顧丹娘為由選擇做她的人生伴侶,並為此跟父親鬧翻。
電視劇版《山楂樹之戀》劇照
丹娘傷愈並最終理解了老三對靜秋的愛,她決定放手成全。她主動找到靜秋,解釋了自己與老三之間的事,並鼓勵靜秋勇敢地追求真愛。誤會冰釋后,老三、靜秋這兩個相愛的年輕人在江邊亭子有了第一次甜蜜的約會,而這一幕卻被前來探望靜秋的長林、長芳兄妹倆無意發現,更被靜母知道“老三”這個“高幹子弟”正在追求自己的女兒。媽媽再次嚴肅警告靜秋,不要被男人的甜言蜜語和小恩小惠迷惑。
靜秋所在的學校文藝小分隊到一個離西村坪不遠的地方演出,演出結束后,她偷偷去見老三,了解到老三的良苦用心並獲悉了職工子女可以“頂職”的消息。靜秋媽媽辦理了離職手續,可靜秋的“頂職”卻遲遲批不下來。全家陷進極度貧困的境地,靜秋不得不去紙廠打零工,為了不被下流的工頭萬駝子輕薄,靜秋跳下高牆受傷。老三得知此事,偷偷將萬駝子暴打一頓,卻陰差陽錯導致靜秋的同學李健康進了看守所,老三意欲自首,面對未卜的前途,二人在江邊黯然分別。
為了救老三,靜秋去求丹青幫忙,身為區教育科科長的丹青誤以為靜秋來找自己辦“頂職”的事兒,對靜秋加以言語羞辱。實際上,萬駝子的傷並無大礙,在丹青的幫助下,老三被釋放,他立刻去看望靜秋,靜秋打零工時腳下被石灰燒爛的小洞讓老三心疼不已。為了讓靜秋去醫院,他甚至不惜用刀划傷自己。老三送靜秋回家被靜母撞見,靜母和老三的一番談話后,老三答應靜母會等待一年零一個月,等待靜秋工作轉正之後再來見靜秋,會堂堂正正地跟靜秋在一起。然而,媽媽卻把靜秋盯得更緊了。
靜秋的“頂職”終於批下來了,學校安排她到校辦農場去鍛煉半年,一個十分偶然的機會,靜秋得知老三生病住院,聽說是很嚴重的病。靜秋義無反顧地只身前往醫院,在醫院護士的宿舍里,二人相擁而眠……
那一夜后,老三留下一封信后就突然不見了蹤影,醫生護士們告訴靜秋老三得了只是感冒而並非絕症,靜秋疑惑時將此事告知表姐美諾,美諾表姐堅持認為靜秋也和自己一樣被壞男人害了。傷心欲絕的靜秋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靜母在江邊找到了她,而一直在遠處的老三也看到了這一幕,老三被靜母痛罵卻只能將實情埋在心裡。面對自己即將不久於人世的殘酷現實,老三寧願讓靜秋恨自己……
電視劇版《山楂樹之戀》劇照
日子如水般寧靜地逝去,靜秋也似乎已經平復了的心情,忘記了過往,卻突然巧遇已經有孕在身的丹娘,而丹娘身邊的男人竟然不是老三!跟好友鍾萍的一番談話后,靜秋突然明白那一晚老三真的像他說的那樣,什麼也沒做,她將和老三相遇、相知、相愛的點點滴滴統統回憶了一遍后,便意識到老三是躲起來了,他的生命早已開始了倒計時!靜秋瘋狂地尋找老三,心力交瘁卻毫無結果,絕望的靜秋失去了生活的勇氣,媽媽求靜秋為了這份愛情,也為了家人好好活下去。同學李健康也答應幫助靜秋尋找老三。
終於有一天,老三的弟弟孫建民找到靜秋,通過老三臨終前的日記她得知老三的確是得了白血病,在他還可以行走的時候,就常常偷偷地遠遠地來看望她,到後來躺倒在床上,他就讓弟弟代替自己去看靜秋,回去再講給他聽。孫建民對她說,哥哥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讓靜秋好好地生活下去。老三在日記最後一頁寫道:“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25歲了,但是我會等你一輩子。”
靜秋趕赴醫院,在靜秋無數次的呼喚聲中,兩滴淚劃過彌留之際的老三的臉龐,他帶著一份永恆的愛,在靜秋地陪伴下永遠地離去。
演員表
角色名 | 演員名 | 配音 | 備註 |
---|
老三 | 李光潔 | | 孫建新 |
靜秋 | 王珞丹 | | |
靜秋媽媽 | 黃梅瑩 | | |
張村長 | 雷恪生 | | |
老三父 | 翟萬臣 | | |
大媽 | 王麗雲 | | |
李主任 | 岳秀清 | | |
林丹青 | 林繼東 | | 老三的發小 |
鍾萍 | 宋軼 | | 靜秋的閨蜜 |
靜思 | 郜耀平 | | 靜秋的妹妹 |
張長林 | 侯劍 | | 村長家的二兒子 |
張長芳 | 浦蒲 | | |
李健康 | 李彥明 | | |
孫建民 | 劉政緋 | | 老三的弟弟 |
林丹娘 | 孫璐 | | 暗戀老三 |
張美諾 | 趙葉索 | | 靜秋的表姐 |
靜新 | 吳超 | | 靜秋的哥哥 |
亞民 | 孫嘉一 | | |
瘦子 | 孫一理 | | |
四眼 | 張振華 | | |
成醫生 | 周浩東 | | |
大嫂 | 王晴 | | |
萬駝子 | 盛石頭 | | |
職員表
出品人 | 周莉、王焰、張小波、張軍、閆和平 |
---|
總導演 | 李路 |
製作人 | 李路 |
美術設計 | 王紹林 |
編劇 | 顧偉麗 |
服裝設計 | 李宙 |
原著 | 艾米 |
攝影 | 朱強、尚志強 |
錄音 | 豹子 |
剪輯 | 曹偉傑 |
角色介紹
靜秋
演員王珞丹
靜秋是個漂亮的城裡姑娘,因為父親是地主後代,家庭成分不好,文革時很受打擊,靜秋一直很自卑。靜秋和一群學生去西村坪體驗生活,編教材。她住在村長家,認識了“老三”。老三喜歡上了靜秋,很喜歡,靜秋怕老三欺騙她,起初常常躲避。英俊又有才氣的老三是軍區司令員的兒子,卻是極重情誼的人,甘願為靜秋做任何事,給了靜秋前所未有的鼓勵。他一直在等著靜秋,等著靜秋實現所有心愿后,老三卻得白血病去世了。
老三
演員李光潔
軍區司令員兒子“老三”孫建新卻給了靜秋無私的鼓勵和幫助。他等著靜秋畢業,等著靜秋工作,等著靜秋轉正……等到靜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卻得了白血病去世,長眠在村邊那棵開滿紅花的山楂樹下。“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了,但是我會等你一輩子”——老三這句遺言讓許多人肝腸寸斷。
林丹青
演員林繼東
林丹青是一個幹部家庭的兒子,在那個特定的年代里,與其他同齡人一起分配下鄉。在鄉下,他與美諾有了純真的愛情。返城后,他意識到不能因為兒女私情而誤了前程,他想出人頭地。於是,他毅然否決了那段他曾經最看好的“純真愛情”。他成了名副其實的“薄情郎”,既然沒有了愛情,索性破罐子破摔,犧牲真愛,用沒有愛的婚姻換取官場職位,“舍愛求官”,他成了“攀富男”。機關算盡,等他擁有一切物質上的享受,當他知道因為自己的“絕情”讓原本深情的美諾被生活迫害而亡的時候,當他目睹自己的好兄弟老三與靜秋的真愛成絕戀的時候。他的良心受到了譴責,他到老三的墳前留下了懺悔的眼淚。他用自己的故事戳中了“攀富男”的軟肋。
鍾萍
演員宋軼
鍾萍是靜秋的閨蜜好友,非常仗義的時時為老三靜秋她們戀愛打掩護。長相自然清新、漂亮大方,鍾萍就像是丘比特,戀愛高參,不僅積極的為靜秋出謀劃策,成全其美事,更在關鍵時刻為靜秋與老三的約會創造條件,成為兩人愛情的保護傘。鍾萍的形象折射的是那個永遠支持你、陪伴你、為你分擔苦惱、和你共享幸福的小閨蜜。是靜秋的紅娘更是靜秋的貴人。
曲序 | 曲目 | 作曲 | 作詞 | 演唱者 | 備註 |
1 | 來生再擁抱 | Edi Swoboda | 洛伊 | 張咪 | 片尾曲 |
1.為了更好的塑造好“靜秋”這個角色,王珞丹甚至暫時“冰封”了其人氣頗高的微博。每天潛心讀劇本,讓自己整個兒的沉浸在靜秋的世界里。另外還要練就拉手風琴、打乒乓球、織毛衣等“十八般武藝”,王珞丹嚮導演“彙報成果”時說,自己的右胳膊明顯比左胳膊結實了不少,苦練成效可見一斑。
2.李光潔的定妝造型格外搶眼,秒殺一眾女性工作人員,為了能在劇中展現“老三”超凡的手風琴水平,李光潔更是私下拜師學起了手風琴。
3.《山楂樹之戀》劇組紮根湖北宜昌拍攝長達4個月,每天工作時間超過20小時。之所以戰線拉得如此之長,原因在於該劇每個鏡頭幾乎都要拍攝20條以上,從導演到演員輪流要求重拍。有一場戲,王珞丹和
黃梅瑩哭得涕淚橫流,導演表示可以通過了,但是她們還硬要再來一次!
4.青年女演員宋軼出演靜秋的閨蜜好友鍾萍,相貌出眾清純的她為了更貼近劇中人物,毅然狠下心剪掉留了十年的長發,再加上老式帶邊眼鏡,乾淨秀氣的連衣裙,清新甜美的模樣十分惹人喜愛。
5.在談到接拍《山楂樹之戀》,王珞丹坦言這個角色是自己“騙”來的,開始的時候她並不是第一人選,導演也不了解她。有人介紹她去‘面試’時,她很討巧,當天只畫了淡妝,穿了一身白底綠印花的裙子。平時她很愛說話,但和導演談話的時候故意放慢語速,導演問十句她才答一句,結果她給導演的印象是很真很純。
電視版《山楂樹之戀》從前期準備到拍攝,一共經歷了五年的時間,這讓大家不禁想到了電影導演王家衛拍攝周期超長的拍片作風,網上也有網友直接將李路稱為“電視劇的王家衛”,導演李路則聲明主要是電視劇本的創作時間比較久,一直到劇本滿意了才開拍。如果劇本不好,李路堅決不會開拍:“我不是一個‘來料加工’導演,而是個原創型製作人。”
雖然電視劇版《山楂樹之戀》耗時五年,甚至讓電影版搶先,但是李路絲毫沒有遺憾:“我一直相信慢工出細活兒,不存在多快好省,一定要在開機前準備都做好了才有底。不像現在很多劇本都是邊拍邊改,我們不存在這個問題。”在導演看來電視劇版《山楂樹之戀》最大的特點就是純、真、細膩:“這部劇在導演技法上是有創新的,比如要把音樂、畫面的美感融入到創作元素中,而每一個畫面也都是美字當先。”
電視劇版《山楂樹之戀》劇照
2010年5月,電視劇《山楂樹之戀》第三次來宜昌採風,最終敲定全程在宜昌拍攝。兩年前,導演李路兩度來宜昌考察採風。製片主任賈力維介紹,主創曾去長白山、鳳凰等地考察,長白山主動邀約,並表示願意出錢出力,無奈故事原發地的“地氣”不可複製。談及兩年後宜昌的變化,李路說:“兩年前,《山楂樹之戀》在宜昌很熱,現在全世界都熱了,宜昌的‘山楂樹’也變成了整個華人‘山楂樹’。”
劇組已確定的幾個重點場景,如靜秋上學的學校“八中”,選在了宜昌一座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已廢棄的老學校,灰磚灰瓦,跟故事發生的年代特別像。最得意的是,“老三”與“靜秋”愛情見證的“山楂樹”比張藝謀那棵還要大。
2011年8月26日,
中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在本屆國際影視節目展上與電視劇《山楂樹之戀》製片方舉辦了合作簽約儀式及媒體見面會,正式買斷該劇發行權。電視劇版《山楂樹之戀》導演李路攜主演李光潔等到場。中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與電視劇《山楂樹之戀》製片方舉辦了簽約儀式。中視傳媒副總經理周利明和電視劇《山楂樹之戀》的導演、製片人李路作為雙方代表簽字,中視傳媒將正式作為劇版《山楂樹之戀》的發行方面向全球發行該劇,並預計該劇將於今年年底與觀眾朋友們見面。
主要人物
電視劇版《山楂樹之戀》的導演李路表示,該劇不是電影的翻拍版,35集的劇長將細膩展示原著中的愛情故事。
李路表示,“這部劇的籌備遠遠不止3年,劇本一次次推翻重寫,早在2009年主創就前往拍攝地宜昌實地考察、選景,這些工作比同名電影的啟動要早。”他認為不能因為時間在後,就說《山楂樹之戀》是翻拍劇。李導還透露,電視劇《山楂樹之戀》採用了電影手法拍攝,每一個鏡頭都再三斟酌,保證畫面質感符合故事情節的需要。
電影版《山楂樹之戀》上映時,不少觀眾反映影片未能將小說原著的情節完全展開,對這部經典愛情故事的詮釋嚴重不足。李路表示,電視劇版《山楂樹之戀》運用35集的篇幅將這個被稱為“史上最乾淨的愛情故事”細緻入微地娓娓道來,各種經典橋段的真實再現很值得小說迷們期待。該劇於2012年3月中旬在江蘇衛視開播。
播出時間 | 播出平台 | 接擋 | 被接擋 |
2012年3月12日 | 江蘇衛視 | 紅娘子 | 抬頭見喜 |
1.在劇中,儘管靜秋與建新的愛情經歷了重重磨難,但是亮色和暖色始終佔據著生活的主導位置。有政治環境的高壓,有居委會李主任那樣的“小腳偵緝隊”的窺伺刁難,有萬駝子那樣的人渣色狼,有雙方家長的極力阻撓,甚至還有反目為仇的兄弟的落井下石,這一切卻絲毫沒有動搖靜秋與建新的感情進展。(新浪網評)
2.劇中對於許多普通人的刻畫,既不吝於對惡的抨擊,更注重於對善的開掘張揚,這無疑是一種積極健康的創作指向。堅信愛的意義和力量,堅信真善美必然戰勝假惡丑,堅信生活的希望,這是一種大作品應有的品質和標誌。電視劇《山楂樹之戀》無疑就具備了這樣的品質與標誌。(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丁臨一評)
3.這部長達30多集的電視劇比電影版更加細緻地呈現了靜秋和老三的愛情。(中國網路電視台評)
4.王珞丹與李光潔這對“緋聞情侶”默契十足,使得老三與靜秋之間的對手戲火花四濺,令人心折。該劇導演李路表示王珞丹、李光潔一來對詞,感覺像是練過千百遍似的,這些東西就是默契,真切的感情不能光靠演。(北青網評)
這是一本關於
性壓抑的原始考察報告。(當代文化批評家
朱大可評)
片中的老三看起來更像是青春期少女靜秋對理想男性的一種幻想,敘事顯得很不真實,就像一個男女愛情遊戲。(影視評論家索亞斌評)
《山楂樹之戀》很像一桶純凈水,講述一個關於“純愛”的虛假童話,只顧強調純凈,完全不符合當時的歷史現實環境。(北京師範大學教師
梁振華評)
片中的許多情節虛假,不講歷史邏輯,缺乏對那段特殊歷史的深度反思。(文化評論家解璽璋評)
[以上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