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

祭紅瓷

中國紅

相傳明朝宣德年間,宣宗皇帝突然想要用一套鮮紅色的瓷器祭奠日神,於是詔令設在景德鎮的督窯官加緊燒制。但是,窯工們多次試驗,就是燒不出令朝廷滿意的祭器來。督窯的太監每日督促、鞭打窯工,並且把一部分人關進監獄,聲稱再燒不出皇帝催要的紅釉瓷器,就要殺人了。一位老窯工的女兒翠蘭,聽到消息非常擔心,跑到了御窯廠,發現她的父親也被督窯官投入了大牢。

相關傳說


相傳明朝宣德年間,宣宗皇帝突然想要用一套鮮紅色的瓷器祭奠日神,於是詔令設在景德鎮的督窯官 加緊燒制。但是,窯工們多次試驗,就是燒不出令朝廷滿意的祭器來。督窯的太監每日督促、鞭打窯工,並且把一部分人關進監獄,聲稱再燒不出皇帝催要的紅釉瓷器,就要殺人了。一位老窯工的女兒翠蘭,聽到消息非常擔心,跑到了御窯廠,發現她的父親也被督窯官投入了大牢。悲憤的翠蘭縱身跳入了熊熊的窯火當中,用自己的生命抗議督窯官的暴行。兩天後,當窯工們打開翠蘭焚身的窯爐時,驚奇地發現,燒成的陶坯呈現出鮮血一樣的紅色。紅色的祭器燒成了,人們說這是翠蘭的血染紅了陶坯,於是就把這種紅色的陶瓷,稱為祭紅
為了紀念以身祭窯的翠蘭,窯工們後來在封窯門時,用磚砌成少女的形象,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從那以後,歷代皇帝都曾不惜財力燒制祭紅,但是這種殷紅色的瓷器,如同神話中的寶物一樣,非常難得。
這就是被蒙上了神秘色彩的祭紅。在景德鎮陶瓷館的近萬件藏品中,祭紅只有九件半,其中一件明代宣德年間的祭紅,收藏時只剩下了殘缺的一半。
“祭紅”乃當時朝廷祭郊壇用品所創之色。又稱“霽紅”,是說其色“如朝霞霽色”。一名“積紅”,又名“醉紅”,還叫“雞紅”,這些都是由於當時無專門記錄之書,而被瓷器商們俗呼訛音所造成種種異名。前面已經說到,明代“祭紅”被瓷商們分稱為二:其中寶石釉被稱為“大紅”,而瓷商們則將明清以來這類瓷品皆稱之為“郎窯”;另一種鮮紅釉,則被瓷器鑒賞家稱為“積紅”,如項子京《瓷器圖說》即然。
景德鎮的顏色釉造詣極高,創造了鈞紅、祭紅和郎窯紅等名貴色釉。鈞紅是我國最早出現的銅紅釉品種,從明朝開始,景德鎮大量生產鈞紅瓷。明代永宣年間,景德鎮瓷工繼鈞紅之後,創造了祭紅。祭紅嬌而不艷,紅中透紫,色澤深沉而安定。古代皇室用這種紅釉瓷做祭器,因而得名祭紅。因燒制難度極大,成品率很低,所以身價特高。古人在製作祭紅瓷時,很名貴的原料如珊瑚、瑪瑙、玉石、珍珠、黃金等都在所不惜。
從唐代開始,中國陶瓷藝人就發明了紅釉燒制技術,北宋年間,河南禹縣的鈞窯完善了這一工藝,燒出了世稱"鈞紅"的紅釉陶瓷。但是,鈞窯的燒制工藝還不成熟,紅釉中往往摻雜進其他的顏色,而景德鎮人在明宣德年間燒出的祭紅,從顏色的色澤和純度上,都超過了鈞窯,人們把它叫做"宣德祭"。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這種紅釉的燒制技術莫名其妙地失傳了。
明朝宣德年後,幾百年間一代又一代景德鎮人,斷斷續續曾多次試燒這種紅釉瓷器,但都沒有燒出過當年那樣的祭紅。
明代景德鎮的御窯,是朝廷的官窯,由朝廷下訂單進行生產,燒出來的瓷器專供皇家使用,當然容不得成色不好的產品。因此,燒出來的瓷器要經過督窯官員的千挑萬選。落選的瓷器皇帝不用,百姓當然也不能用,只好打碎深埋,這就是色窯遺址瓷片的來歷。但明朝的御窯,是以國家強大的財力為後盾的,也許就是因為這強大的財政支持,才得以燒出紅釉瓷器,才能萬里選一地挑選貢品。
河南的鈞瓷有"十窯九不成"的說法,表明紅釉是一種極難掌握的燒成技術。景德鎮的祭紅比鈞紅還要難燒得多,按民間的說法,叫"千窯一寶",也就是上百爐的窯火中,才能得到一、兩件祭紅。清朝人在《景德鎮陶歌》里專門記述了燒制祭紅的難度:"官古窯成重霽紅,最難全美費良工。霜天晴晝精心合,一樣搏燒百不同。"
景德鎮的陶瓷行業,雖然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但還沒有走出手工業的封閉圈子。制瓷工藝尤其是釉料的配方,歷來是手藝人保密的重點,世代家傳,決不外泄,而且配方全憑配釉人的經驗和運氣。
陶瓷的藝術就是火的藝術。不同成分的釉料在不同溫度、不同燒成氣氛中可以產生千變萬化的顏色,火改變了陶坯的化學成分,火把泥土變成了晶瑩剔透的寶石。景德鎮人創造了祭紅、郎紅等彩色陶瓷,也創造出陶瓷的神話。現在,景德鎮人依然延續著500多年古老的技藝,也延續著土火相融的傳奇。
為了讓祭紅"復活",重續歷史,1985年,湖南的科研人員接受了一項任務:研製一種能夠耐高溫的大紅色陶瓷。2002年3月,一份陶瓷大紅釉料的樣品被放進高溫電爐,結果令專家大為興奮:非常純正的大紅顏色,在1250℃的高溫中,沒有明顯的分解。大紅色釉正式通過專家組鑒定。這種瓷器被意味深長地命名為"中國紅"。
皇家精典紅瓷祥雲八件套
皇家精典紅瓷祥雲八件套

中國紅瓷


中國紅瓷簡稱中國紅。中國紅是一種陶瓷製品。由於紅色在高溫條件下很容易分解,極不容易上色,千百年來紅色的陶瓷燒制難度非常高。目前中國已經能夠生產中國紅,其色彩非常鮮麗。
中國紅以精湛的制瓷技藝著稱於世,在四大發明出現以前,它就已經傳遍世界。紅色是中華民族最喜愛的顏色,並且也是最受世界各國青睞的顏色。紅瓷承載著吉祥、尊貴、自古就成為皇室追求的珍品。今天,中國紅瓷將紅瓷技藝運用到日常生活器具中,使古代只能皇家享用的紅瓷進入到我們現代人的生活中。紅瓷的每一件產品,從設計到研發,皆由專業設計師精心選材、構思,並結合不同理念所創造的工藝精品。無論是外觀還是內涵,均能見到設計師的巧思妙想,因此產品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我們擁有一群觀念前衛且極具個性的專業協作團隊。我們以客戶所提供的信息基礎和要求作為起點進行整體的方案規劃,用嶄新的創意和獨特的手法精心設計,精工細作,將客戶形象展現在產品多樣的紅瓷中。強大的設計能力、高度的責任心、規範的經營、合理的價格以及完美的服務是紅窯瓷業一貫追求。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它向世人再一次證明,中華民族具有悠久歷史的、光輝燦爛的陶瓷文化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不可動搖。現在,中國紅成了大師級藝術家室內的雅玩,成了各國收藏家刻意追求的寶貝。

歷史發展


一般人認為,中國瓷器以青藍白諸色聞名,紅色為主色調的瓷器並不多見。事實上,中國紅瓷歷史源遠流長。紅瓷的發展歷史可分為晚唐的始創期、元明的成熟期、明清的極盛期、當代的復興期等幾個特性明顯的階段。
1978年,考古學者在湖南銅官發現了多處唐代陶瓷窯址,考古發現表明,中國瓷器釉下彩的發源地在這裡,中國最早的紅色瓷器也誕生在這裡。
最初的紅瓷,完全是偶然燒制而成的產物。在唐代,長沙窯銅的使用很廣泛,其目的是燒綠色,由於燒成氣氛的原因,它往往會出現還原焰,高價銅在還原焰下變成低價銅,成色就是紅色。於是長沙窯出現了世界陶瓷史上的第一抹紅色。也許正是從這裡開始,中國的紅色瓷器,就成為代代燒瓷人不懈的追求。
紅瓷始於晚唐,但從工藝角度分析,紅瓷的技術成熟期是元朝。元朝景德鎮發展並創新了前朝以來的釉里紅技術,開始了批量生產釉里紅的歷史。
中國紅瓷完全的高峰出現在明初的瓷都景德鎮。景德鎮曾經流傳著一個動人的祭紅故事,相傳為了燒出一種紅色的大瓶,一名工匠的女兒不惜跳進火海,由此燒制出祭紅成為我國古代最負盛名的紅瓷。它色彩凝重,高貴肅穆,宛如雨後初晴時天空的一片紅霞。遺憾的是祭紅燒制技術此後失傳,明清時期雖然又有工匠燒出過各種紅瓷;但在清未、民國時期,因為戰亂,紅瓷燒制的技藝幾乎全部失傳。新中國成立后,雖然一些傳統的燒制紅瓷的技藝得到了恢復;但是,燒制出真正耐高溫的大紅瓷器,卻只在千百年瓷業人魂牽夢繞的追求中。

瓷之四奇


一奇曰為“難”
配料難、工藝難、燒制難、成型難。紅瓷須經1310度高溫燒制,且“十窯九不成”,可謂“千窯難得一寶”是也。
二奇曰為“貴”
主料為稀有金屬鉭。鉭價格貴於黃金數倍,故譽紅瓷用黃金燒制實不為過。
三奇曰為“潤”
一般陶瓷發光偏脆、偏爍、偏強、偏亮;而紅瓷發光則潤而溫、溫而沉、沉而透、透而雅,卻有大巧若拙,柔中蘊剛之氣度。
四奇曰為“祥”
紅為君子大德之色,吉利而祥和、熱烈而真誠、高雅而富貴、博大而雍容。君子尚德,尚德則喜紅,故紅瓷實為君子收藏或饋贈之上佳妙品是也。

CMYK值


是C0, M100, Y65, K5
中國紅
中國紅是一種陶瓷製品。由於紅色在高溫條件下很容易分解,極不容易上色,千百年來紅色的陶瓷燒制難度非常高。目前中國已經能夠生產中國紅,其色彩非常鮮麗。
專用色彩闡述:中國紅
基礎色彩:
PANTONE:186 C
CMYK: C0, M100, Y100, K10
RGB: R230, G0, B0
輔助色彩:
中國紅[祭紅瓷]
中國紅[祭紅瓷]
PANTONE: 202 C CMYK: C0, M100, Y65, K45
RGB: R137, G0, B24
PANTONE: 1788 C
CMYK: C0, M85, Y90, K0
RGB: R254, G40, B14
PANTONE: 159 C
CMYK: C0, M100, Y65, K5
RGB: R242, G85, B0
紅色是北京的顏色,也是中國的象徵。紅色的宮牆,紅色的燈籠,紅色的婚禮,紅色的春聯,從古至今,北京的生活中充滿紅色的裝飾主題。紅色,構成了人們對北京的認識。紅色是激情和運動的顏色;紅色是喜慶與祥和的顏色;紅色是民俗與文化的顏色;紅色也是北京奧運會會徽顏色的主色。
中國紅的英文寫法為 china red 一語雙關,從漢語的語法規則可直接譯為中國紅,而china 的另一層意思也為陶瓷,這樣一來,按照英文的語法規則又譯為紅瓷.

現代研究


“中國紅”,一個令國人不會忘記的名字。醴陵人稱,正是胡天霏歷盡艱辛研“紅瓷”,李墨獨具慧眼引“紅瓷”,彭毅不失時機推“紅瓷”,才使“中國紅”醴陵紅瓷登上了世界的舞台。
胡天霏是“中國紅”的發明者。1998年初,科學家胡天霏同志開始了大紅色釉料的工業試驗。大紅色釉要求在還原氣氛下燒成,在燒制過程中生成惰性氣體二氧化碳從而保護大紅釉料。在隨後的試驗中,科學家進一步改進工業電窯爐膛材料、發熱元件,使得窯爐可控溫差限制在正負5攝氏度之間。一連改了九種爐型,經過無數次的試驗之後,終於在1998年年底,燒出了色澤鮮艷、表面純凈的大紅色瓷器。此後大紅色瓷器開始批量生產,被稱為陶瓷大紅色釉不耐高溫的世界性難題至此完全破解。
2002年3月,一份陶瓷大紅釉料的樣品被放進高溫電爐,結果令專家大為興奮:非常純正的大紅顏色,在1250攝氏度的高溫中沒有明顯的分解。
2003年初,大紅色釉正式通過專家組鑒定。用這種耐高溫的、大紅色釉燒制而成的瓷器,被意味深長地命名為“中國紅”。
“祭紅”終於重現人間,“中國紅”(大紅)色瓷器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相信從此以後,中國紅瓷器將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