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理論

工資理論

工資理論,研究工資的所有理論的總稱。

工資五大理論


(一)早期的工資學說:
①生存工資論(魁奈.杜閣爾提出,亞當.斯密與大衛.李嘉圖全面論述)(工資 是“勞動的自然價格”這種“自然價格”除包括工人本身能夠維持生存部分的生活費外,還包括能夠在工人人數總體上不增不減地延續後代所需要的生活費);
②工資基金論(水平高低取決於工資基金數量與人口數量之間比例)
(二)邊際生產力工資論;
(三)供求均衡工資論(馬歇爾指出:工資是勞動力供給與勞動力需求二者均衡時的價格。
(四)工資談判論(勞動力市場上工資水平取決於市場上勞資雙方的力量對比)。
(五)分享工資論(馬丁.魏茨曼:員工工資不再按工作時間確定固定的工資,而是把員工工資與某種能夠恰當反映企業經營的指數相聯繫的制度。這就是將員工的利益與企業經營效益掛起鉤來。

工資概念


所謂工資,指勞動者被用人單位錄用后,完成規定的勞動任務而作為勞動報酬領取的,由該用人單位支付的一定數額的貨幣。
狹義:指貨幣工資不包括福利;廣義:各種形式的勞動報酬的總稱(如計時工資、計件、獎金、津貼、補貼及職工、個人福利)
更廣義:非僱用勞動者(如個體勞動者、農民)的勞動收入,(包括貨幣收入和非貨幣形式的的收入)也屬於工資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