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鄉

古文鄉

古文鄉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化瑤族自治縣縣境西南部,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50公里,幅員面積90.20平方公里。2010年末,全鄉耕地面積 527.76 公頃,其中水田 22.6 公頃,旱地 505.16 公頃,全年糧食種植面積887公頃,總產2503噸。轄8個村委會, 158 個村民小組,總人口 1.32 萬人。有壯、瑤、漢3個民族。全年地區生產總值 3086 萬元,工業總產值 200 萬元,農業總產值 2860 萬元,財政收入 5381 萬元,社會固定資產投入 301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10 元。主要水果有本地蕉、本地袖、柿子、李果、枇杷果。

2021年,大化瑤族自治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古文鄉人口為5759人。

百科名片


古文鄉成立於1988年,位於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西南部,東與百馬鄉交界,西部和南部與平果縣榜圩鎮相連,北和江南鄉隔山相望。鄉政府所在地距離縣城50公里。全鄉現有8個村委會,158個村民小組,2003年末總人口1.3萬多人。

行政區劃


古文鄉轄:良美、乃良、婭合、義和、茂林、吾章、懷雄、覺瑞8個行政村。古文鄉是個石山鄉,自然資源豐富,以盛產上好的傢俱用木—任豆樹而享譽區內外。全鄉土地總面積94.41平方公里,除了佔地面積不到1%的9380畝耕地之外,其餘全部是山地。古文鄉山清水秀,空氣清鮮,素有自然“氧吧”之稱。鄉間的尋常阡陌,清幽素雅,山村有小橋流水人家,姑娘風情萬種,外地人初來乍到,很快便能同當地人融為一體。那裡的人民心靈手巧,在人均不到0.7畝的耕地上,靠山吃山,巧妙編織著自己的美好生活。發展經濟林木和中草藥種植,不但能夠增加經濟收入,而且可以美化環境,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發展綠色農業,營造人與自然的和協發展,已成為人們發展生產的共識。

資源概況


農業用地16728.07畝(其中水田8987.16畝,旱地7740.91畝);林業用地232620畝,位全縣之首,擎天大樹就在百合鄉境內。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21.5℃,最高溫度39.6℃,最低溫度13.4℃,年降雨量為1270毫米左右。那化村規匡山海拔1388米為全鄉制高點。主要河流有百合河,接德隆河,經清華流至百合,與北斗河匯流至百南鄉入百南河,河長約23公里,集雨面積320平方公里,最大流量431立方米,最枯水期流量每秒1.5立方米,年徑流量3.89億立方米左右。

社會發展


鄉黨委、政府圍繞縣委縣府提出的“寫好四篇文章,做好五項重點工作”的經濟發展思路,鎖定“農、工、商”三個主攻方向,“農”即:以“八角玉桂強鄉,畜牧水產富民”為目標,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推進全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工”即:以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為中心,加快該鄉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商”即:以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提升集市功能,發展商品貿易,推動我鄉小城鎮建設。極大推進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黨的建設不斷得到加強,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古文鄉
古文鄉
1、圍繞農民增收目標,積極推進八角低產林改造和種桑養蠶項目。全鄉完成八角低產林改造12000畝,佔全鄉八角林面積46000畝的30%;種桑面積1500畝,年產值可達300萬元。
2、圍繞以工促農目標,積極招商引資。近年來共引進企業4個,總投資1142萬元。其中耘發木業有限公司、香料廠、音洞磚廠均實現當年引進,當年投產,百合水電站在建。
3、圍繞小城鎮建設,積極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50萬元的百合街道過境油路;完成4條村級砂路56公里,6條屯級路32公里;完成投資80萬元的東莫易地安置新村建設,安置20戶87人;完成沼氣池建設2474座,入戶率達75%。
4、圍繞新農村建設,積極開展示範屯建設。那樂村那樂屯列為全縣第一批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完善了道路硬化1300米,球場、文化活動室、涼亭等基礎設施建設,民房改建率達85%以上,沼氣池入戶率達100%。
5、圍繞和諧社會,積極推動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300萬元,完善中、小學校“八室一場”建設,促進了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小學生入學率達99.41%,中學生入學率達95.66%;公共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百合衛生院通過一級甲等醫院評定,積極開展農村初保、母嬰安全等項目,孕產婦入院分娩率達75%;社會治安逐年好轉,兩案發生率逐年下降,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

人口


2021年,大化瑤族自治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古文鄉人口為575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