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大化的結果 展開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下轄自治縣
- 漢語詞語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轄鎮
- 日本孝德天皇年號
- 史推恩
大化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下轄自治縣
大化瑤族自治縣成立於1988年10月,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西北的紅水河中游,隸屬於河池市,由當時河池地區都安瑤族自治縣、巴馬瑤族自治縣以及南寧地區的邊緣結合部組成。全縣幅員面積2716平方公里,轄13個鄉3個鎮155個行政村3個居民社區。2012年,全縣有人口46.15萬人,其中農村人口37.66萬,佔總人口的81.6%;庫區人口10.7萬,佔總人口的23.2%;瑤族人口95623人,佔全縣總人口的20.72%。
大化縣不僅是世界瑤族文化之鄉,同時也是中國觀賞石之鄉,發現於上世紀90年代的大化彩玉石以皮細、色艷、質硬、形異而著稱,這個新石種成為當今中國最熱門、最名貴的觀賞石。2007年10月獲得“中國觀賞石之鄉”稱號。
徠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11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批准大化退出貧困縣序列。
大化瑤族自治縣
漢元鼎六年划入定周縣,五代十國時統屬宜州地。
宋歸右江道,元屬田州路,明清時隸屬思恩府。
民國時和解放後分屬都安、巴馬瑤族自治縣和馬山縣。
1987年12月23日,國務院批准:設立大化瑤族自治縣,以都安瑤族自治縣的大化、六也、百馬、江南、都陽、雅龍、七百弄、板升八個鄉和巴馬瑤族自治縣的板蘭鄉全部,東山、鳳凰、羌圩三個鄉的十七個村以及馬山縣的古感(鎮)、貢川、永州三個鄉鎮的二十二個村為大化瑤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縣人民政府駐大化鎮。
1988年3月3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辦公廳確定的行政區域:都安瑤族自治縣的大化、六也、百馬、江南、都陽、雅龍、七百弄、板升八個鄉,棉山鄉的棉山、下皇、吉發、六說、平方、協和、加城等7村;巴馬瑤族自治縣的板蘭鄉全部,鳳凰鄉的那色、京屯、巴、追、巴岩等4村,東山鄉的弄冠村,羌圩鄉的羌圩、坡馬、艾圩、洪籌、那良、古龍、東杠、健康等8村,乙圩鄉的乙圩、常吉、常懷、果好等4村;馬山縣的古感鎮的古感、坡了2村,貢川鄉的龍口、龍馬、城內、等宦、龍眼、貢川、清坡(波)、什隴、龍江、龍勒、紅柳等11村,永州鄉的共和、中良、龍樂、頒桃、皂江、龍亮、水力、古喬等9村。
1988年10月始成立大化瑤族自治縣,縣人民政府駐大化鎮。
1996年,大化瑤族自治縣面積2716平方千米,人口約40萬人。轄3個鎮、16個鄉:大化鎮、岩灘鎮、都陽鎮、共和鄉、貢川鄉、百馬鄉、古河鄉、古文鄉、江南鄉、羌圩鄉、乙圩鄉、北景鄉、板蘭鄉、板升鄉、七百弄鄉、鎮西鄉、雅龍鄉、六也鄉、流水鄉。縣政府駐大化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大化瑤族自治縣總人口367970人。其中:大化鎮51959人,都陽鎮22142人,岩灘鎮27721人,共和鄉18612人,貢川鄉23028人,百馬鄉17433人,古河鄉5962人,古文鄉7943人,江南鄉28311人,羌圩鄉18090人,乙圩鄉13782人,北景鄉14875人,板蘭鄉5576人,板升鄉22193人,七百弄鄉14351人,鎮西鄉12044人,雅龍鄉13715人,六也鄉24529人,流水鄉25704人。
2003年,大化瑤族自治縣轄3個鎮、16個鄉:大化鎮、都陽鎮、岩灘鎮、共和鄉、貢川鄉、百馬鄉、古河鄉、古文鄉、江南鄉、羌圩鄉、乙圩鄉、北景鄉、板蘭鄉、板升鄉、七百弄鄉、鎮西鄉、雅龍鄉、六也鄉、流水鄉。
2005年6月1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2005]169號)同意調整大化瑤族自治縣部分鄉鎮的行政區劃:撤銷流水鄉,整建制併入大化鎮,大化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鎮西鄉,整建制併入雅龍鄉,雅龍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板蘭鄉,整建制併入北景鄉,北景鄉政府駐地不變;將貢川鄉龍口、龍馬、城內3個村劃歸大化鎮管轄。
2020年11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貧困縣序列。
全縣現轄3個鎮、13個鄉:大化鎮、都陽鎮、岩灘鎮、共和鄉、貢川鄉、百馬鄉、古河鄉、古文鄉、江南鄉、羌圩鄉、乙圩鄉、北景鄉、板升鄉、七百弄鄉、雅龍鄉、六也鄉。縣政府駐大化鎮。
大化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西北的紅水河中游。由河池地區、都安瑤族自治縣、巴馬瑤族自治縣以及南寧地區的邊緣結合部組成。公路距自治區首府南寧130多公里,水路上通貴州,下抵廣州。全縣幅員面積2716平方公里。
大化縣屬喀斯特地貌,境內峰叢密布,東北部和西南部為峰叢窪地,東南部多為峰叢谷地,中西部為低山丘陵。紅水河貫穿大化全境,整體地勢呈西北向東南傾斜。大化地處雲貴高原余脈,都陽山脈自北向南跨過全境,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海拔一般在500~800米,最高系板升─七百弄山區,海拔一般在900~1000米,最高山峰七百弄鄉的弄耳山,主峰海拔1108米。南部海拔一般在150~300米。縣域地貌按成因分類有岩溶(喀斯特)地貌、剝蝕侵蝕低山丘陵地貌、河谷地貌三種類型,其中以岩溶地貌為主,境內峰巒疊嶂,窪地密布,號稱“千山萬弄”,僅七百弄鄉就有大小弄場1300多個,而有人煙的僅324個。境內地表河總長474公里,河網密度為0.16公里∕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紅水河,縣內流程160公里。紅水河一級支流共9條,縣內流程117.2公里。縣境內已查明有地下河14條,總長1242公里,平均流量0.89立方米∕秒。
大化縣地處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北緣,氣候溫和,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8.2—21.7℃,年降雨量為1249—1673mm之間。縣域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可耕。年平均氣溫18.2~21.3°C。1月份氣溫最低,平均12.2°C,極端最低氣溫零下3°,7月份氣溫最高,平均28.2°C,極端最高氣溫39.7°C。年日照時數1217~1587小時,年積溫6300°C。生長期、無霜期年平均分別達300天、335天。多年平均相對濕度74%~80%。年平均降雨量1249~1673毫米,蒸發量1213~1645毫米。
徠岩灘水電站
大化縣喬木主要有松、杉、任豆、香椿、苦楝、木棉、楓樹、青岡樹、勻樹、大頭竹、刺竹;國家稀樹種有擎天樹、金絲李等。野生動物及水產有:黑、麻、花三種毛色的山羊。蛤蚧、蛇類、野豬、黃猄、野山羊、猴子、山雞、毛雞、果子狸、穿山甲、竹鼠等。劍魚、巴馬純唇魚、暗岩魚和長尾唇四種特有魚種。
2003年大化瑤族自治縣行政區劃3個鎮、16個鄉:大化鎮、都陽鎮、岩灘鎮、共和鄉、貢川鄉、百馬鄉、古河鄉、古文鄉、江南鄉、羌圩鄉、乙圩鄉、北景鄉、板蘭鄉、板升鄉、七百弄鄉、鎮西鄉、雅龍鄉、六也鄉、流水鄉。
2005年,板蘭鄉併入北景鄉;鎮西鄉併入雅龍鄉;流水鄉併入大化鎮。
2012年大化瑤族自治縣轄13個鄉,3個鎮,155個行政村,3個居民社區。各鄉鎮:大化鎮、都陽鎮、岩灘鎮、共和鄉、貢川鄉、百馬鄉、古河鄉、古文鄉、江南鄉、羌圩鄉、乙圩鄉、北景鄉、板升鄉、七百弄鄉、雅龍鄉、六也鄉。
大化瑤族自治縣行政區劃詳表 | |
鄉鎮名稱 | 主要轄區 |
大化鎮 | 轄:紅電、大化、榮華3個社區;古感、坡了、龍口、龍馬、城內、流水、鳳翔、仁良、上旗、景山、亮山、春興、達悟、大調、敦肅等27個行政村。 |
都陽鎮 | 轄:都陽、滿江、武城、忠武、尚武、加城、雙福7個行政村。 |
岩灘鎮 | 轄:協合、棉山、六說、吉發、下皇、常吉、古龍、東扛8個行政村。 |
共和鄉 | 轄:共和、古喬、中良、頒桃、皂江、碧草、水力、弄樂、弄亮9個行政村。 |
貢川鄉 | 轄:貢川、等宦、清坡、什隴、隆江、龍勒、龍眼、紅柳11個行政村。 |
百馬鄉 | 轄:百馬、坡樓、永靖、中和、下和、六任、登排、科優、孟豆、同社10個行政村。 |
古河鄉 | 轄:古河、四聯、丹桂、弄法、坡尺、懷合6個行政村。 |
古文鄉 | 轄:良美、乃良、婭合、義和、茂林、吾章、懷雄、覺瑞8個行政村。 |
江南鄉 | 轄:江洲、發瑞、塘么、帶林、龍鳳、合民、隴丘、法棠、弄文、嘗梅、上和、九懷、隴漢13個行政村。 |
羌圩鄉 | 轄:羌圩、那良、洪籌、健康、艾圩、坡馬6個行政村。 |
乙圩鄉 | 轄:乙圩、常懷、果好、巴岩、巴追5個行政村。 |
北景鄉 | 轄:那色、江棟、六華、漢達、平方、京屯、板蘭、弄冠、安蘭、可考10個行政村。 |
板升鄉 | 轄:昇平、板烈、弄紀、弄納、弄冠、弄雷、弄系、八好、弄立、弄從、弄郎、弄勇、三洞13個行政村。 |
七百弄鄉 | 轄:弄合、弄京、弄良、弄平、保上、古竹、弄呈、戈從、弄雄、弄騰10個行政村。 |
雅龍鄉 | 轄:紅日、偉平、雅林、林茂、道德、宏偉、溫和、鎮西、竹山、勝利、盤兔、尤齊、弄往13個行政村。 |
六也鄉 | 轄:豆也、和平、弄茶、六累、德禮、華善、加司、邊弄、春貴、吞依、茶油11個行政村。 |
2012年,大化縣全縣有人口46.15萬人,其中農村人口37.66萬,佔總人口的81.6%;庫區人口10.7萬,佔總人口的23.2%;瑤族人口95623人,佔全縣總人口的20.72%。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佈。
2011年,大化縣全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33.6億元,比2010年增長1.8%;財政收入5.001億元,完成全年預算任務;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達15.7億元、11.25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億元,比2010年增長13.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億元,比2010年增長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00元,比2010年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3930元,比2010年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億元,比2010年增長21.4%。
2014年大化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46730萬元,增長22.3%。總量和增速分別居河池市第4位、第2位,比上年上升了2位和8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2268萬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238257元,增長40.5%;第三產業增加值126205萬元,增長4.2%。三次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分別為3.8%、90.3%、5.9%,分別拉動GDP增長0.8、20.1、1.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8.4:53.3:28.3。
201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39881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6%,增速比全國高0.7個百分點,比全區低0.5、比全市高3.1個百分點。增速排全市第3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7553萬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258057萬元,增長9.9%,其中:全部工業增加值221808萬元,增長12.5%;建築業增加值36249萬元,下降3.4%。第三產業增加值194271萬元,增長5.8%。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比為16.2:47.8:36。
2020年11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批准大化在內的8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大化瑤族自治縣
2011年,大化縣岩灘電站二期擴容工程,累計完成投資7.59億元;古龍水電站、龍眼水電站建成投產;與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大唐集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投資風電項目的協議廣西大化虎鷹水泥有限公司年產120萬噸水泥粉磨站項目一期工程建成投產;大化金源石材有限公司、廣西銘遠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輝綠岩石粉、碎石項目即將投產,輝綠岩加工項目規模不斷擴大。全年實施技改項目16項,累計投入技改資金8.57億元。
大化瑤族自治縣
2011年,大化縣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開展“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等工作,建設農家店98家,家電下鄉網點105家,項目覆蓋全縣16個鄉鎮,銷售各類家電下鄉產品24685台,銷售額6001.6萬元,農民領取補貼654.2萬元。採取多項措施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全縣私營企業達到359戶, 註冊資本6.08億元,從業人員4434人;個體工商戶達到7416 戶, 註冊資本3.92億元,從業人員12903人。
大化縣是世界瑤族文化之鄉,大化縣是全國10多個瑤族自治縣中瑤族人口佔總人口比例較高的縣份,瑤族的創世史詩《密羅陀》就是誕生於此,全世界僅存銅鼓2400多面,其中有400餘面就在大化。
琴常新石器時代文化遺跡。位於岩灘水電站壩首西約1000多米的常吉半島琴常屯。1975年,這裡曾出土新石器時代(距今四五千年前)石刀、石斧、石鐮,標本存廣西博物館。
龍口石城遺跡。位於貢川鄉龍口老圩。清咸豐年間,太平軍興,金陵之官兵潰敗於此。龍口鄉(今龍口村)韋建揚為避匪亂,率眾老鄉親捐錢糧、出人力建石城,南起經道山,北迄龍口山,長約40米,厚4米,當中開一門,門上設眺望樓,蔚為壯觀。今僅存石牆於洞中。
2011年,大化縣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村文化室、文化信息資源、農民體育健身、電影下鄉等“文化惠民”工程。廣場文化、全民健身和籃球、乒乓球、氣排球等競技性體育比賽開展。藍雲入選央視“2011感動中國”候選人。
烏龍嶺景區
2011年,大化縣鞏固提高新農合參合率。建設標準化鄉鎮衛生院、村級衛生室,完善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和服務網路。大化縣共有公立綜合醫院6個。
巴樓山
大化瑤族自治縣
2011年,大化縣重點能耗企業萬元產值能耗同比下降10.73%,公共機構水、電、油總消耗量同比下降3%。化學需氧量減排444.7噸,氨氮減排63.72噸,超額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城區污水處理率80%、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93%。完成全縣16個鄉鎮190個中央農村環保專項資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編報工作,北景鄉那色村、江南鄉江州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建成投入使用。
大化瑤族自治縣
2021年8月27日,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家鄉村振興局確定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七百弄風景名勝區
七百弄風景名勝區
烏龍嶺景區
烏龍嶺景區
巴樓山
巴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