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弄鄉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轄鄉

七百弄鄉隸屬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位於大化瑤族自治縣的西北部,東接保安鄉、隆福鄉,南鄰鎮西鄉、都陽鎮,西接北景鄉乙圩鄉岩灘鎮,北靠板蘭鄉。

七百弄鄉是大化瑤族自治縣海拔最高的大石山區。全境為世界罕見的典型喀斯特地貌,石山連綿,峰巒疊嶂,高峰叢,低洼地,層層相套,規模宏大,幽深神奇。

全鄉耕地面積為12627畝。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七百弄鄉常住人口為12691人。

歷史沿革


七百弄鄉建制於明代,屬廣西布政司管轄。
清徠光緒三十年(1904年)改土歸流官設七百弄團總局,局以下設七個村團,每個村團下轄100多個弄,故名七百弄。其實該鄉非止“七百個農場”。
解放后,於1952年3月,設鄉建制時,成立七百弄鄉,當時歸屬都安瑤族自治縣管轄。
1988年,成立大化瑤族自治縣后劃歸大化瑤族自治縣管轄。

行政區劃


“弄”字本是由“山”和“弄”構成上下結構的字(拼音:lòng,各種字典和詞典的解釋均為:壯族語,是山間的平地),由於電腦普及后,打字印刷均電子化了,山弄的弄字打不出,就用弄(nòng)字代替了。
七百弄鄉位於大化瑤族自治縣的西北部,東接保安鄉、隆福鄉,南鄰鎮西鄉、都陽鎮,西接北景鄉、乙圩鄉、岩灘鎮,北靠板蘭鄉。2012年,七百弄鄉幅員面積203平方公里,設1O個行政村,弄呈村、弄合村、弄京村、弄良村、弄平村、保上村、古竹村、戈從村、弄雄村、弄騰村,222個村民小組,共有4853戶。

地理環境


距大化瑤族自治縣縣城86公里,屬貧困大石山鄉,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保存最完整的地區,具有世界自然遺產等級。全鄉幅員面積203平方公里,海拔800—1000米的峰丘有5000多座,1300多個窪地(弄),有324年原始古樸的壯村瑤寨分佈點綴於窪地底部。

氣候

該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17.4—19.6攝氏度,年降雨量1500—1600毫米,雨水多集中於夏季,乾旱明顯。

人口民族


2011年,全鄉設10個行政村,22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為15636人,以瑤族為主體民族,瑤族人口為8686人,佔全鄉總人口的55.55%。
2012年,七百弄鄉總人口18954人,其中以瑤族為主體民族,瑤族人口10273人,佔全鄉總人口的54.20%;漢族人口次之,漢族人口為5013人,佔全鄉總人口的26.45%;壯族人口3668人,佔全鄉總人口的19.35%。
總人口14351
7542
6809
家庭戶戶數3719
家庭戶總人口(總)14328
家庭戶男7524
家庭戶女6804
0-14歲(總)3817
0-14歲男2105
0-14歲女1712
15-64歲(總)9449
15-64歲男4960
15-64歲女4489
65歲及以上(總)1085
65歲及以上男477
65歲及以上女60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4223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
常住人口12691人

經濟


農業

農作物以種植玉米為主,間種、套種黃豆、紅茹等雜糧,特殊的地形使光照不足,每年只能單種,土地產出率極低,加上山多石多,耕地少,土地貧瘠,交通閉塞,農業生產不發達,年人均產糧不足120公斤,人均純收入582.75元,全鄉財政收入20.3萬元。

社會


電力

七百弄鄉學校
七百弄鄉學校
廣西電網公司在大化瑤族自治縣七百弄鄉花圍屯舉行以“點亮瑤寨傳南網情,祈盼奧運圓百年夢”為主題的“無電戶通電工程”通電儀式。在通電儀式上,廣西電網公司捐贈20台電視機和配套的電視衛星接收器給該屯,使該屯20戶瑤民圓了13代人的盼電夢想,同時也圓了他們的百年奧運夢。據悉,2012年南方電網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把解決所轄網區大石山區的無電戶用電問題作為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投入9848.99萬元用於大化瑤族自治縣的“戶戶通電”工程建設。

文化


特產

七百弄鄉風光
七百弄鄉風光
日前,筆者在大化瑤族自治縣七百弄鄉弄合村弄羅屯,看到一村民在收穫春種的最後一批莊稼——春玉米。據了解,她收穫的這塊春玉米地是3月26日下種,種植的品種是“正大619”,到收穫整整200天,可謂是“長壽米”。筆者好奇問了一些村民,村民蒙桂芳告訴筆者:“現在收穫春玉米,是晚了一些。但這裡是高山,普遍只是一年種一糙玉米,今年上半年由於旱情比較嚴重,春玉米比往年種晚了一個多月,這是他們村寨玉米收穫最後的一塊地,儘管今年災情,但玉米收成都不錯。”

旅遊


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
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
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
七百弄位於大化瑤族自治縣西北部的七百弄鄉,距縣城75公里,總面積達251平方公里。由海拔800~1000的5000多座峰叢深窪地(弄)組成。其特徵是峰叢基座相連,山峰密集成四面環圍狀,中間深凹如鍋底,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此種地形真實地記錄了桂西北岩溶山區和紅水河流域的演化歷史和生態環境變遷史,是集美學欣賞價值和科研價值於一身的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遺產。自2009年8月獲得國家地質公園資格。
紅水河七百弄風景名勝區
紅水河七百弄風景區位於廣西中部偏西的大化瑤族自治縣七百弄鄉境內,1996年7月,以山奇、水秀、湖曠、洞秘、峽險、窪深、壩雄和瑤族民族風情獨特等八大特點,榮獲全國首屆風景名勝區
紅水河七百弄風景名勝區
紅水河七百弄風景名勝區
展覽會獎。
七百弄“是世界上喀斯特高峰叢深窪地發育最典型的地區,具有世界自然遺產等級”(中國科學院李吉鈞院士等專家組稱)。該區251平方公里的石山中,海拔800—1000米的峰丘5000多座;1300多個窪地(當地人稱“弄場”)中,有324個原始古樸的壯村瑤寨分佈點綴於窪地(弄)底部;在觀景公路上,可仰視高約300米的高峰叢,俯視深200—300米的窪地(弄),真如“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