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廟

詞語

廊廟,指殿下屋和太廟,后指代朝廷。

拼音:láng miào

李賢註:“廊,殿下屋也;廟,太廟也。國事必先謀於廊廟之所也。”

基本解釋


[the imperial court] 指朝廷。
夫謀之廊廟,失之中原,其可乎?——《國語·越語下》
廊廟之寶,棄於溝渠。——《後漢書·孟嘗傳
廊廟無才天下求。

引證解釋


指殿下屋和太廟;朝廷。
1、《戰國策·蘇秦以連橫說秦》:“式於廊廟之內,不式於四境之外。”
2、《國語·越語下》:“謀之廊廟,失之中原,其可乎?王姑勿許也。”
3、《後漢書·申屠剛傳》:“廊廟之計,既不豫定,動軍發眾,又不深料。”
4、《後漢書·孟嘗傳》:“廊廟之寶,棄於溝渠。”
5、《三國志蜀志許靖傳》:「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蔣濟以為大較有廊廟之器也。
6、唐孟棨《本事詩·高逸》:“上亦以非廊廟器,優詔罷遣之。”
7、宋葉適《資政殿學士參政樞密楊公墓誌銘》:“夫同在廊廟,徒晚覺於十年之後。”
8、明陳汝元《金蓮記·構釁》:“既食朝廷之祿,敢忘廊廟之憂!”
9、明顧大典《青衫記·樂天蒙召》:“感吾皇寵召,趨命還朝,絳節朱輪,紫泥丹詔,履舃重登廊廟。”

其它


典源

《孫子·九地篇》
故為兵之事,在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里殺將,是謂巧能成事。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厲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敵人開闔,必亟入之,先其所愛,微與之期,踐墨隨敵,以決戰事。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

譯文

因此,在決定戰爭方略的時候,就要封鎖關口,廢除通行符證,不充許敵國使者往來;要在朝廷里再三謀划,作出戰略決策。敵人一旦出現間隙,就要迅速乘機而入。首先奪取敵人戰略要地,但不要輕易與敵約期決戰。要靈活機動,因敵情來決定自己的作戰行動。因此,戰爭開始之前要象處女那樣顯得沉靜柔弱,誘使敵人放鬆戒備;戰鬥展開之後,則要像脫逃的野兔一樣行動迅速,使敵人措手不及,無從抵抗。

釋義

廊廟,指殿下屋和太廟,后指代朝廷。李賢註:“廊,殿下屋也;廟,太廟也。國事必先謀於廊廟之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