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守賢

方守賢

方守賢(1932年10月28日-2020年1月19日),中國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

1932年10月28日生於上海,原籍安徽省太平縣,195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后更名為原子能研究所);1957年至1960年,被派遣到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1960年回國后,先後在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1979年6月22日加入中國共產黨。199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此外,方守賢還是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第一台大科學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經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原主任,中國粒子加速器學會前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

2020年1月19日9時31分,方守賢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人物經歷


方守賢
方守賢
1932年10月,生於上海。
1951年,就讀於交通大學。
1955年10月,畢業於復旦大學,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后更名為原子能研究所)。
1957年至1960年,在蘇聯列別捷夫研究所及聯合核子研究所實習和工作。
1984年起,任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經理,領導BEPC建造。
1986年至1988年,任中科院高能所副所長。
1988年至1992年,任中科院高能所所長,全面領導研究所工作,實現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穩定高效運行,為奠定我國在τ-粲能區粒子物理研究的領先地位做出巨大貢獻。
20世紀80年代,參加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1983年至1986年擔任工程副經理,1986年至1988年擔任工程經理,領導團隊按期、高質量建造了我國第一台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整機性能在國際同能區的機器中佔領先地位,開啟了中國基於粒子加速器的高能物理的實驗研究。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曾任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顧問,上海同步輻射光源科技委主任,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工程科技委主任,合肥同步輻射工程科技委主任,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科技顧問,質子治療加速器研究及建造項目總顧問,中科院“加速器驅動潔凈核能關鍵技術研究”先導專項科學顧問。
因病於2020年1月19日9時3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承擔項目
20世紀60年代初,方守賢發現等時性回旋加速器中存在著一種由於自由振蕩而引起的不等時性現象。
1982~1983年,方守賢在西歐聯合核子研究中心工作,參加新型強流反質子積累環設計、負責聚焦結構設計,發展了一種適合於小中型環形加速器的消色散方法。
1983~1986年,方守賢參加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儲存環設計,對其理論設計作了改進。
1986~1992年,方守賢全面領導BEPC工程建設、運行及改進,按期完成投入運行,整機性能在國際同能區的機器中佔領先地位。
論文著作
方守賢在中國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30餘篇。

榮譽表彰

1982年,方守賢獲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
1990年,方守賢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2013年,獲得亞洲未來加速器委員會-國際粒子加速器大會終身成就獎等獎項。

社會任職


方守賢曾任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工程經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BEPC國家實驗室主任,中科院數理學部主任,第五屆中科院學部主席團成員,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合肥同步輻射二期工程科技委主任。曾任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2005至2009年,方守賢任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顧問。
2010年,方守賢任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科技委主任。
2011年,方守賢任中科院“加速器驅動潔凈核能”先導專項科學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