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布圖鎮

本布圖鎮

本布圖鎮地處博湖縣城東北6.5公里處,西距焉耆縣城9公里,東臨博斯騰湖,西接焉耆縣和巴州種畜場,南*農二師25團,北面與塔溫覺肯鄉為鄰。東西長約18.5公里,南北寬約10.5公里,總面積75平方公里(不含水域面積)。

基本情況


本布圖鎮現轄7個行政村(本布圖村、芒南查干村、新布呼村、再格森諾爾村、那音托勒蓋村、喬魯圖木呼爾村、勞希浩諾爾村),27個村民小組,34個自然村,4個居民委會(新城社區、落霞灣社區、本布圖社區、吉布勒代社 區),全鎮總人口10642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有漢、蒙、維、回、東鄉等8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42%左右。全鎮耕地面積2.94萬畝,土地平坦,農牧民主要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由於緊*開都河博斯騰湖,地下水和地上水都很豐富,是博湖縣主要的農、牧、漁副產品生產區。鎮區內有涉農、金融、郵政、衛生等19個站所,全鎮有醫療從業人員28人。有5所學校,其中中學1所,在校生466人,其中少數民族166人;小學4所,在校生881人,其中少數民族416人,有教職工163人。

資源情況


本布圖鎮資源十分豐富,有博斯騰湖水資源,石油、天燃氣儲量大、品質高,有較高的開採價值,現年產原油6萬噸以上,預期開採量每年可達10萬噸。本布圖鎮緊*博斯騰湖,濱湖長達17公里,水草豐美,有野生蘆葦3萬餘畝,人工育葦1萬畝,有宜耕宜養土地2萬餘畝,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稱得上地上有蘆葦、地下有石油、湖裡魚蝦。

經濟發展


經濟現狀及趨勢

本布圖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對種植業結構進行了戰略性調整,增加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上游再村、勞村——精品農業產業區初具規模,2006年已建成日光溫室大棚220餘座350餘畝。每年種植拱棚蔬菜約3500畝,年產各類蔬菜16000餘噸,成為焉耆盆地重要的蔬菜基地。中游新村、本村、芒村、喬村——規模農業產業區構築成功,主要由林果業示範區和優質高效農業示範區組成。林果業示範區已擁有林地4700畝,其中林果面積421畝,主要有優質葡萄、油桃等。優質高效農業區主要種植工業番茄、甜菜、打瓜、小茴香、油料等經濟作物。下游那音托勒蓋村及博斯騰湖區域——經濟開發區,充分利用沿博斯騰湖17公里湖濱灘塗,大力開闢水產養殖示範項目區、人工育葦開發項目區、土地開發項目區、落霞灣旅遊開發項目區四個具有戰略性的經濟開發區。水產養殖示範項目區規劃3000畝開發帶,修建魚池1800餘畝,主要發展養殖鯰魚、天津河蟹、火頭赤鱸等“名、特、優”水產新品種,水產養殖也正朝著品種多元化、高效益、高產出的方向發展。人工育葦開發項目區成功規劃建設育葦區1萬畝,已初見成效。落霞灣旅遊區在資源共享的原則下,積極引進外部資金進行開發,現已初具規模。萬畝土地開發正在積極運籌之中。

經濟指數

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5755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224元;全鎮固定資產投資1500餘萬元,同比增長15.3%。

農業發展


2006年本布圖鎮穩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效農業,農業總產值完成8095萬元。一是種植業。糧食生產穩中有增。全鎮種植的1.1萬畝小麥實現了豐產豐收,總產達到了473萬公斤。認真落實糧食直補政策。在穩定糧食種植的基礎上,擴大以工業番茄為主的經濟作物種植,全面提升特色種植業發展水平。全年完成工業番茄種植面積7500畝,

種植面積及項目

缽盤育秧面積4000畝,常規種植面積3500畝,畝產平均5噸;辣椒種植面積1500畝;茴香面積達到1620畝。

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加大技術投入

2006年共發展設施農業面積3200餘畝,其中:大棚面積300餘畝,小拱棚面積2900餘畝;總投資65萬元建成全州首座高標準太陽能集熱板日光溫室大棚,已投入使用。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註冊了“本布圖”蔬菜商標,為發展設施農業和本布圖鎮的小蔬菜進入大市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全鎮完成植樹造林面積580畝,完成縣政府下達任務的223%,成活率和保存率達到85%以上。

畜牧業

繼續抓好了2個專業村3個養殖小區的建設工作。組織畜牧防疫人員和“三進三帶四送”工作隊成員對全鎮7個村的畜禽進行了疫苗注射,畜禽免疫率達100%。全鎮實現牲畜存欄4.52萬頭(只),出欄6.79萬頭(只),實現畜牧業產值2770萬元。在無償為博寧畜牧劃撥土地109畝的基礎上,2006年又為其無償劃撥土地159畝,用於博寧畜牧二期項目擴建用地。博寧畜牧固定資產4180萬元,實現存欄數1.9萬頭,實現出欄3萬頭,實現利潤220萬元以上。博寧畜牧已在庫爾勒建設無公害豬肉連鎖10家。總投資2000萬元博寧畜牧二期擴建項目工程已破土動工。項目建成后,將實現年出欄8萬頭優質商品豬能力,將成為帶動本布圖鎮乃至博湖縣農牧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2006年年內,對全鎮畜牧進行了3次“拉網式”普查,五號病防疫共計53648頭只,(其中羊27424隻,牛2817頭,豬23417隻;)進行了3次禽流感免疫,共計免疫禽類66276隻,(其中:雞53350隻,鴨鵝7344隻,鴿2868隻)。全年葯浴1.5萬隻。

水產養殖業

積極為水產養殖戶協調用電、用地等相關問題;在沿湖地帶規劃3000畝水產養殖開發帶已實際利用到1150畝。

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總投資450萬元的四支幹、五支幹砼板防滲改造項目即將建成並投入使用;總投資460萬元的本布圖鎮萬畝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已啟動實施,完成工程初步設計及排渠工程、防滲渠工程的招投標,其中項目區內排渠清淤已完成42.8公里,5公里斗渠防滲土方及基槽回填沙工程已完工。灌渠清淤474.4公里,灌渠新挖5.8公里,排渠新挖1.8公里,排渠清淤8.2公里,維修橋、涵、閘86座,新修閘7座,平整耕地條田2300畝。

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有新突破

投資55萬元建設了農貿市場、活畜交易市場,投資20萬元建成了計劃生育綜合服務站。

鎮村陣地建設不斷加強

投資156萬元建設了鎮黨政綜合辦公樓;在縣委組織部的大力支持下,勞希浩諾爾村新建了120平米的辦公室;投資24萬元完成勞希浩諾爾村、喬魯圖村及鎮機關三個1200平方米的高標準籃球場建設,並配備相應的設備。

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農村道路交通建設投入力度加大,農民出行條件得到較大改善,基本實現村村通柏油路,本布圖鎮客運站已竣工。近幾年累計修建柏油公路里程38.6公里,完成12.6公里通組道路的砂石路面鋪設工作,待國家項目資金到位后鋪設柏油。為適應農村生產生活的需求,我鎮積極加大農村信息化建設投入力度,將信息網路建設納入鎮村一體化建設整體規劃,不斷縮小城鄉“數字鴻溝”。鎮政府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出資4萬元,配備了辦公電腦,全鎮電腦擁有量達到120餘台;我鎮在勞希浩諾爾村、芒南查干村、喬魯圖村及鎮政府安裝了農村現代遠程教育設施,接入互連網路;藉助各中小學遠程教育網路基本實現了覆蓋全鎮的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網路體系,部分條件較好的農戶已基本實現寬頻進家庭。農村電話普及率達85%以上,農村行動電話普及率達到30部/百人。鎮村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有線電視入戶率達75%,群眾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

文化發展


精神文明建設蓬勃發展。以創建十星級文明農戶和文明村鎮、站所建設為載體,深入開展了形式多樣、積極向上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本布圖鎮已創建州級文明單位9個,縣級文明單位10個。廣泛開展了文明戶的評選活動,全鎮共評選星級文明戶1921戶,佔總戶數的83%;文明科室13個。2006年年內,進一步加大了信息上報力度,縣委、政府已報送信息158篇,出板報56期。向報刊投稿230餘篇,刊稿144篇,其中《新疆日報》26篇,《農民日報》發表稿件15篇,《巴音郭楞日報》刊稿103篇;積極向縣廣播電視局報送圖像信息85條,向州委信息中心直報信息94篇。在新華網、天山網、新疆新聞在線網、中國三農在線網等新聞媒體網站上,刊發反映本布圖鎮精神文明建設、經濟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方面的稿件160餘篇,外宣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獲得榮譽


2006年本布圖鎮多項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受到上級黨委、政府表彰。獲得的榮譽有:2006年度自治州城鄉抗震安居工程先進鄉鎮、縣“三級聯創”鄉鎮黨委考核第一名、項目工作先進集體、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良好鄉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第一名、鞏固“兩基”責任書考核第一名、宣傳思想工作先進集體、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考核開拓創新獎、環境保護工作先進集體、“理論研討和徵文活動”優秀組織單位、團建工作先進集體、婦女兒童工作優秀鄉鎮等。
從新疆巴州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獲悉,3月期間,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按照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民政部、科技部《關於開展全國重點鎮增補調整工作的通知》確定的條件和程序,積極組織上報全州州17個鎮,申請全國重點鎮,博湖縣本布圖鎮榜上有名。
近年來,博湖縣本布圖鎮通過結合實際,積極開展新農村建設和小城鎮現代化建設,實施民生工程,通過採取政策支持、項目引導、優化發展環境、打造載體平台等一系列措施,現如今,建設規模、基礎設施、城鎮功能、鎮容鎮貌和綜合經濟實力、社會事業等方面有了很大飛躍,集聚功能和輻射能力得到不斷增強。初步實現了以鎮區2公里主幹道為骨架、村組道路為支脈的內連村組、外連毗鄰“一鄉一縣一團場”的交通網路,一座現代化“精品小城鎮”已初具規模。
該鎮在鎮域經濟總體布局中,根據7個行政村實際,提出了構建大農業產區的理念,通過近兩年的運作,“三大經濟產區”已初具規模。
在上游土地面積少,近焉耆勞務交易市場近的再格森諾爾村、勞希浩諾爾村以發展設施農業、特色養殖為主,建立了“精品農業園區”;在中游土地資源相對豐富的本布圖村、新布呼村、芒南查干村以發展特色經濟作物種植為主,建立“規模農業區”;在下游地帶近湖濱地帶的喬魯圖村、那音托勒蓋村以特色旅遊開發、水產養殖為主,建立“經濟開發區”。上游“精品農業園區”,現擁有設施農業發展到9000餘畝,年內向市場提供反季節蔬菜6萬餘噸,成為焉耆地區最重要的蔬菜生產基地;中游“規模農業區”,依託農產品生產銷售企業以工業番茄、甜菜、小茴香、打瓜等經濟作物種植為主,目前已成為縣域內重要的工業番茄和色素辣椒生產基地;在下游通過招商引資已建成旅遊點3個,開發水產養殖面積3000餘畝,經濟效益凸現。
另外,落霞灣旅遊景區位於鎮境內的阿吉葦尖子,被命名為巴州首個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基地、國家濕地保護與修復技術中心,距縣城10公里,自然條件優越,擁有5公里連綿逶迤的湖濱沙灘,沙丘海岸上有大片如火的紅柳林,素有“醉倒斜陽”之稱,是人們旅遊、休閑觀光的理想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