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影重重3
2007年保羅·格林格拉斯執導電影
《諜影重重3》(The Bourne Ultimatum)是一部根據羅伯特·魯德魯姆同名暢銷小說改編而成的動作冒險電影。影片由《諜影重重2》導演保羅·格林格拉斯再度執導,劇本依舊由前兩部的劇作家托尼·吉爾羅伊編寫。馬特·達蒙、朱麗婭·斯蒂爾斯、帕迪·康斯戴恩回歸主演。影片於2007年8月3日美國上映。
影片劇情承接《諜影重重2》中莫斯科的激烈車戰,隨著伯恩來到巴黎、倫敦、馬德里、丹吉爾到最後的紐約市,而CIA則會派出更強、更冷血的殺手追殺伯恩。
傑森·伯恩,這個對自己的過去一無所知的男人原本已經放棄了再追尋丟失的記憶的念頭。因為他雖然沒有國籍、雖然沒有身份,但卻找到了自己的摯愛瑪麗。他原本打算與瑪麗甜蜜的過完下半生,生兒育女,不再理往事。然而,伯恩雖有淡出之心,但擁有一身本領的他卻相當惹眼,那些將他拋到地中海的黑暗組織早派人來追殺這個失憶的成員,而與伯恩一起逃亡的瑪麗死在槍下。
![諜影重重3精彩海報](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d/m1decafd195a02b4829748931a6fdc04a.jpg)
諜影重重3精彩海報
![《諜影重重3》劇照](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9/m29d11a449a8ec709081467cd439307e6.jpg)
《諜影重重3》劇照
然而,已經失去妻子的伯恩再無牽掛,他選擇主動出擊,要將 有份參與養成黑特工傑森·伯恩計劃的一干人等統統滅掉,為自己報仇同樣也為妻子報仇。伯恩四處奔走追擊,先後到莫斯科、馬德里、巴黎、摩洛哥的首都丹吉爾還有倫敦等地調查,期間與“黑煙斗”特工展開連串廝殺,同時又要對付國際警察和當地執法者。敵人越來越多,而伯恩的調查也越來越深入,疑問也逐漸得到解答,而最後,他到了紐約,在這裡,他將能找到一切的答案,同時也能了解一切的事端。
角色名 | 演員名 | 配音 | 備註 |
Jason Bourne | 馬特·達蒙 | 郭金非 | |
Nicky | 朱麗婭·斯蒂爾斯 | 王曉巍 | |
Simon Ross | 帕迪·康斯戴恩 | 記者 | |
Paz | 埃德加·拉米雷茲 | 殺手 | |
Pamela Landy | 瓊·艾倫 | 孟麗 | |
Jimmy | Dan Fredenburgh | 莫松鋼 | |
Noah Vosen | 大衛·斯特雷澤恩 | 楊波 | |
Ward Abbott | 布萊恩·考克斯 | 何中石 | |
Martin Kreutz | 丹尼爾·布魯赫 | 瑪麗的哥哥 | |
Desh | 喬伊·安沙 | 殺手 | |
CRI Operative | Trevor St. John | ||
Tom Cronin | Tom Gallop | ||
Neal Daniels | Colin Stinton | 劉大航 | |
Lucy | Lucy Liemann | 牟珈論 | |
Technician | Bryan Reents | ||
Betancourt | 馬克·貝茲利Mark Bazeley | ||
Chamberlain | Sinead O'Keeffe | ||
Russian Policeman#1 | Branko Tomovic | ||
Russian Policeman#2 | Laurence Possa | ||
Tactical Team Agent | Albert Jones | ||
Vosen's Driver | Jeffrey Lee Gibson | ||
Morgue Attendant | Uriel Emil Pollack | ||
NYPD Officer#1 | Omar Hernández | ||
NYPD Officer#2 | William H. Burns | ||
CRI Agent | Michael Wildman | ||
Hoody | Kai Martin;Kai Martin; | ||
Agent Hammond | Chucky Venice | ||
Ezra Kramer | 斯科特·格林 | CIA局長 | |
Dr. Albert Hirsch | 阿爾伯特·芬尼 | 虞桐偉 | |
Commuter(uncredited) | Chris Mansfield | ||
Marie Kreutz(archive footage) (uncredited) | 弗蘭卡·波坦特Franka Potente | ||
Security Guard(uncredited) | Walter A. Saunders III | ||
News Agent(uncredited) | John Snowden | ||
Policeman(uncredited) | John Warman | ||
Nabile(uncredited) | Ben Youcef | ||
Russian Policeman(uncredited) | Michael Bennett | ||
Woman on Escalator(uncredited) | Sara DeRosa | ||
Buenos Aires Cafe Patron(uncredited) | - | Sebastian Feldman | |
Attorney(uncredited) | Kirk Lambert | ||
CRI Agent(uncredited) | Bill Massof |
製作人 | Zakaria Alaoui、Patrick Crowley、道格·里曼Doug Liman、弗蘭克·馬歇爾Frank Marshall、Henry Morrison、Colin J. O'Hara |
導演 | 保羅·格林格拉斯Paul Greengrass |
副導演(助理) | Adil Abdelwahab、Tarik Ait Ben Ali、丹·布拉德利Dan Bradley、Tom Brewster、Chris Carreras、Yann Mari Faget |
編劇 | 羅伯特·魯德魯姆Robert Ludlum、托尼·吉爾羅伊Tony Gilroy、斯科特·Z·本恩斯/Scott Z. Burns、喬治·諾非George Nolfi |
攝影 | 奧利弗·伍德Oliver Wood |
配樂 | 約翰·鮑威爾John Powell |
剪輯 | Christopher Rouse |
選角導演 | Daniel Hubbard、John Hubbard、Avy Kaufman |
配音導演 | 劉大航 |
藝術指導 | Peter Wenham |
美術設計 | Robert Cowper、Jason Knox-Johnston、Andy Nicholson、Alan Gilmore、David Swayze、Grant Armstrong、Peter James、Sebastian T. Krawinkel |
服裝設計 | Shay Cunliffe |
視覺特效 | Glen Pratt、Sheila Wickens、Peter Chiang、Charlie Noble、George Zwier、Simon Leech |
布景師 | Tina Jones、Jennifer H. Alex、Eliza Solesbury |
角色介紹
伯恩
演員馬特·達蒙
真名大衛·韋伯,因為看到賽門‧羅斯寫的關於自己的報道,追查羅斯的來源提供人。
妮琪
演員朱麗婭·斯蒂爾斯
絆腳石計劃巴黎聯絡人,原先為CIA的人員,後來成為幫助伯恩的人,心裡也對伯恩產生好感。
諾亞·沃森
演員大衛·斯特雷澤恩
黑薔薇計劃指揮官,CIA最高反恐局指揮官,冷血無情、號稱逆我者亡,試圖處決一切阻擋自己的人。
帕梅拉·蘭迪
演員瓊·艾倫
CIA主管,這次再度負責追查包恩的指揮官之一,不過深信著黑薔薇計劃有內幕,也與伯恩合作公開了黑薔薇計劃。
曲目名稱 | 演唱者 |
Six Weeks Ago - John Powell | John Powell |
Tangiers - John Powell | |
Thinking Of Marie - John Powell | |
Assets And Targets - John Powell | |
Faces Without Names - John Powell | |
Waterloo - John Powell | |
Coming Home - John Powell | |
Man Verses Man - John Powell | |
Jason Is Reborn - John Powell | |
Extreme Ways (Bourne's Ultimatum) - Moby |
導演主演回歸
保羅·格林格拉斯答應繼續為“伯恩”系列的第三集當導演,他覺得自己有責任給這個故事畫上一個句點。在傑森·伯恩的故事裡,如果曾獲得奧斯卡小金人的馬特·達蒙不肯回來繼續飾演的話,就沒什麼意思了。而馬特·達蒙的回歸,再一次為傑森·伯恩帶來一種安靜的緊迫感,然後還要找到他在5年前為這個角色注入的那種真實感。
劇本創作
為了能夠和“伯恩”系列的其他影片的劇本保持一致,由托尼·吉爾羅伊所創造的第三集故事還是背離了羅伯特·魯德魯姆在冷戰時期創作的小說中的歷史性情節和主線。但是魯德魯姆創作的那些有關陰謀論和政府計劃中的殺手卻被原封不動地搬到了影片之中。
幕後工作人員回歸
幕後工作人員的回歸,最重要的一個是奧利弗·伍德,他是三部系列影片的攝影師,還有克里斯托夫·羅斯,《諜影重重2》的剪輯師。《諜影重重3》所路經的地方,比前兩集加起來還要多,這就要求在製作影片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保持更多的靈敏性和可修改性,能夠混合不同的文化、思潮和國家。不管是倫敦的希思羅機場,還是肯尼迪國際機場片;亦或是巴黎北、滑鐵盧火車站;也可能是在馬德里的大街上開車,然後又到紐約的街道上奔跑。對於劇組來說,那是一個地理涵蓋範圍非常廣的拍攝過程,有超過250名工作人員在攝像機背後辛勤地忙碌著。
穿幫鏡頭:伯恩在丹吉爾跳躍樓房的時候,當他看到殺手快要找到女間諜時,他回望了一眼,這時右手上拿著一把槍。然而在他跳的那一刻,右手是沒有槍的。
製作公司 | 1、環球影業(美國) 2、Bourne Again 3、肯尼迪/馬歇爾電影製作公司(美國) 4、Ludlum Entertainment(美國) 5、Motion Picture BETA Produktionsgesellschaft |
發行公司 | 1、環球影業(美國) 2、UIP(阿根廷) 3、Bontonfilm(捷克共和國)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美國 | 2007年7月25日(洛杉磯,加州) (首映) |
2007年8月3日 | |
瑞士 | 2007年8月4日(洛迦諾電影節) |
澳大利亞 | 2007年8月8日(墨爾本)(首映) |
巴林、埃及、科威特 | 2007年8月8日 |
中國香港、泰國 | 2007年8月9日 |
印度尼西亞、立陶宛、奈及利亞、羅馬尼亞、中國台灣、南非 | 2007年8月10日 |
澳大利亞 | 2007年8月13日(悉尼)(首映) |
西班牙 | 2007年8月14日 |
英國 | 2007年8月15日(倫敦)(首映) |
菲律賓 | 2007年8月15日 |
以色列、新加坡 | 2007年8月16日 |
保加利亞、丹麥、芬蘭、英國、愛爾蘭 | 2007年8月17日 |
德國 | 2007年8月21日(柏林)(首映) |
冰島 | 2007年8月22日 |
哈薩克、紐西蘭、俄羅斯、烏克蘭 | 2007年8月23日 |
巴西、哥倫比亞、立陶宛 | 2007年8月24日 |
阿根廷 | 2007年8月28日(布宜諾斯艾利斯)(首映) |
秘魯 | 2007年8月29日 |
阿根廷、澳大利亞、玻利維亞、捷克共和國、黎巴嫩、斯洛伐克 | 2007年8月30日 |
克羅埃西亞 | 2007年8月30日(薩格勒布) |
愛沙尼亞 | 2007年8月31日 |
法國 | 2007年9月1日(多維爾電影節) |
德國 | 2007年9月6日 |
奧地利、墨西哥、波蘭 | 2007年9月7日 |
荷蘭 | 2007年9月8日 |
比利時、法國、瑞典 | 2007年9月12日 |
韓國、斯洛維尼亞 | 2007年9月13日 |
挪威、巴拿馬、越南 | 2007年9月14日 |
葡萄牙 | 2007年9月20日 |
厄瓜多、印度 | 2007年9月21日 |
馬來西亞 | 2007年9月27日 |
塞普勒斯 | 2007年9月28日 |
希臘 | 2007年10月4日 |
委內瑞拉 | 2007年10月5日 |
塞爾維亞和黑山 | 2007年10月11日 |
土耳其 | 2007年10月12日 |
日本 | 2007年10月18日(東京)(首映) |
智利、匈牙利 | 2007年10月25日 |
義大利、烏拉圭 | 2007年11月1日 |
巴基斯坦 | 2007年11月2日 |
日本 | 2007年11月10日 |
中國大陸 | 2007年11月15日 |
類別 | 票房收入(以美元為單位) |
首映周末 | $69,283,690 |
美國國內票房 | $227,471,070 |
海外票房 | $215,353,068 |
全球票房 | $442,824,138 |
時間 | 獎項簡稱 | 獎項全稱 | 獲獎人 | 所獲獎項 | 結果 |
2008年 | 奧斯卡獎 | 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 | Scott MillanDavid ParkerKirk Francis | 最佳音響效果 | 獲獎 |
克里斯托弗·勞瑟 Christopher Rouse | 最佳電影剪 | 獲獎 | |||
Karen M. BakerPer Hallberg | 最佳音效剪輯 | 獲獎 | |||
2008年 | 學院獎 | 第61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Kirk FrancisScott MillanDavid ParkerKaren M. BakerPer Hallberg | 電影獎-最佳音效 | 獲獎 |
克里斯托弗·勞瑟 | 電影獎-最佳剪輯 | 獲獎 | |||
保羅·格林格拉斯 | 電影獎-最佳導演 | 提名 | |||
奧利弗·伍德 | 電影獎-最佳攝影 | 提名 | |||
Peter ChiangCharlie NobleMattias Lindahl喬斯·威廉姆斯 | 電影獎-最佳特殊視覺效果 | 提名 | |||
弗蘭克·馬歇爾Patrick CrowleyPaul Sandberg保羅·格林格拉斯托尼·吉爾羅伊斯科特·Z·本恩斯喬治·諾非 | 電影獎-最佳英國電影 | 提名 | |||
2008年 | 學院獎 | 第31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 保羅·格林格拉斯 | 最佳外語片 | 提名 |
2008年 | 電影獎 | 第17屆MTV電影獎 | 馬特·達蒙喬伊·安沙 | 最佳打鬥場面 | 提名 |
馬特·達蒙 | 最佳男演員 | 提名 | |||
2008年 | 土星獎 | 第34屆土星獎 | 保羅·格林格拉斯 | 最佳導演 | 提名 |
約翰·鮑威爾 | 最佳配樂 | 提名 | |||
《諜影重重3》 | 最佳動作/冒險/驚悚電影 | 提名 | |||
2007年 | 青少年獎 | 第9屆青少年選擇獎 | 《諜影重重3》 | 最佳夏日電影-劇情/動作冒險類 | 提名 |
正面評價
如此專業的製作和如此上乘的演員陣容,讓《諜影重重3》超出了人們對此類型影片所有的預期。(《美聯社》評)
《諜影3》是對伯恩的決心、駕駛技術、以及他的聰明才智和好運的致敬。(《芝加哥太陽時報》評)
題材雖然模式化,但在三部影片中,《諜影3》帶給人們最多享受。(《紐約客》評)
道格·利曼Doug Liman執導的第一部最優秀,但格林·格拉斯Greengrass的兩部也緊隨其後,因為後兩部影片在風格和才華上都表現出高度的一致。(《丹佛郵報》評)
《諜影重重3》可能已經讓這部系列影片達到了經典和令人滿意地步,很難想象下部影片如何再超越這一部。
一部為精明觀眾準備的電影佳作。(《洛杉磯時報》評)
伯恩回來了?而且比前更棒了。(《每日鏡報》評)
感覺就像坐上了無時無刻不在刺激你的腎上腺素的過山車,是多年來最有頭腦、最令人滿意的間諜片,已經超越了前兩部所取得的成績的總和。(《紐約觀察者》評)
這部歷時114分鐘的間諜電影,讓人心驚肉跳的追逐場面似乎一刻都未停歇過,馬特·達蒙塑造的是有史以來最酷的一位孤膽英雄。
負面評價
影片雖然蘊藏著很多高品質的能量,但奇怪的是,很難引起你的共鳴。(《個人觀點》評)
一次心跳加速、殘酷無情的驚悚之旅,會讓人緊張得喘不過氣來。(《票房》雜誌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