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機
一體化收割農作物的機械
收割機是由塞勒斯·麥考密克發明的。收割機它是一體化收割農作物的機械。一次性完成收割、脫粒,並將穀粒集中到儲藏倉,然後在通過傳送帶將糧食輸送到運輸車上,也可用人工收割,將稻、麥等作物的禾稈鋪放在田間,然後再用穀物收穫機械進行撿拾脫粒。收穫稻、麥等穀類作物子粒和秸稈的作物收穫機械。包括收割機、割曬機、割捆機、穀物聯合收割機和穀物脫粒機等。穀物收穫機械是在各種收割、脫粒工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在18到19世紀, 美、英等國已經有許多人研製和設計聯合收割機, 有人還獲得了專利、製造出了樣機, 但基本都不具備實用價值。直到20世紀20年代, 聯合收割機首先在美國小麥產區大規模使用, 隨後迅速推廣到了蘇聯、加拿大、澳大利亞及西歐諸國。進入21世紀, 歐美髮達國家已全面實現農業機械化, 聯合收割機向大型、高速、可靠及高適應性方向發展。為了提高機器的利用率和適應性並使其高效、安全、可靠地工作, 歐美等國外農機企業普遍採用計算機進行計算機輔助設計 (CAD) 、輔助試驗 (CAT) 和輔助製造 (CAM) , 並且融入機電液一體化、自動化及智能化新技術, 對聯合收割機的作業參數進行實時監測及調控。如脫粒滾筒負荷檢測系統減少或防止產生堵塞現象;收穫作業監視系統 (Harves Monitor system) 滿足機手實時地觀察到機器作業狀況、機器位置、行走路線等, 以便進行實時調整;產量測量系統 (Harvest Doc) 實時測量並記錄作物產量、濕度、生產率, 用戶存儲這些信息, 為建立精準農業的處方圖奠定基礎;喂料速率控制系統 (Harves Smart) 根據脫粒滾筒的農作物喂入量、監視系統 (Vision Tra) 的穀物損失率及發動機負荷三個方面的參數, 通過自動調節聯合收割機行走速度, 來保證農作物均衡一致的喂入。由於聯合收割機上安裝了諸如上述的先進檢測及控制技術, 機手只需要負責觀察各個檢測系統傳送到駕駛室顯示界面的信息, 進行相關操作便可實現聯合收割機在各種田間環境及多種作物不同參數的流暢作業, 中間過程可由各系統識別操作完成。機電液一體化、智能化新技術的應用, 大大提高了聯合收割機的作業效率, 減少了穀物損失, 減輕了駕駛員的疲勞程度。
與國外相比, 我國聯合收割機技術的研究起步晚, 早期以仿製國外機型為主。上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 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先後研製出新疆—2號背負式小麥收割機、輪式自走式稻麥收割機、履帶式自走式稻麥收割機、履帶自走式油菜收割機, 近年呈現出縱軸流稻麥聯合收割機研究開發熱潮, 已經推出多款縱軸流稻麥收割機。
收割機
進入2012年以來,我國農機進出口繼續保持增長,但增幅明顯放緩。海關統計顯示,截至2012年10月,我國農業機械累計實現進出口額94.64億美元,同比增長8.48%。其中進口額21.73億美元、出口額72.9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04%和9.87%。
2012年農機出口呈現兩個顯著特點,出口繼續保持增長,進口出現小幅下滑。進出口增幅與我國機械進出口平均增幅相比,進出口總額、進口額和出口額分別增長4.46%、6.13%和-0.89%,貿易順差51.18億美元。
與2011年同期相比,進出口步伐明顯放緩,增幅同比下降16.43%,其中進口額小幅增長,同比增長了0.84%,出口額大幅度下降,同比下降了16.13%。
出口數量普遍下滑。從各個品類的出口數量分析,我國主要農機品種除擠奶機出現大幅度增長外,其他品類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海關統計顯示,截至到2012年10月,我國累計出口耕整管理機械、收穫機械、拖拉機、播種種植機械、園林機械、擠奶機和農用車108.2萬台、2.43萬台、10.42萬台、11.52萬台、664.73萬台、2.01萬台和0.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2.6%、-48.7%-30.0%、-24.1%、-6.0%、46.4%和-26.9%。
出口金額普遍增長。從出口金額分析,除了耕整機械出現9.1%的下滑外,各個品類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海關統計顯示,截至到2012年10月,我國收穫機械、拖拉機、播種種植機械、園林機械、擠奶機和農用車分別增長37.9%、8.5%、13.1%、7.9%、67.8%和21.6%。如表3所示。
出口金額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我國農機出口結構出現重大調整,我國農機出口由過去以中小產品為主逐漸向大中型轉化。隨著我國大中型農機產品研發能力的增強,產品質量與性能逐漸優化,我國出口結構也發生重大調整,許多生產企業在出口結構上開始出現重大調整,大中型產品出口漸成主流,隨著單台出口價格的提高,形成了出口數量下降,出口金額大幅攀升的現象。
農機出口持續增長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幾個,首先,近年,我國農機出口企業尤其是大型出口企業,具備了較強的抗擊風險能力。其次,從我國近年農機出口的產品80%是互補性較強的中小型機械,由此決定了我國農機產品具有較大的結構性優勢。再次,東南亞是我國重要的出口市場,我國小型拖拉機在這些市場具有佔有較大的市場比例,加上我國農機產品的性價比優勢,表現出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第四,歐洲、獨聯體國家近年進口呈現加速增長的態勢和熱點輪動局面。對我國農機出口也是較為有利的因素,我國農機出口企業可以加速這些區域的出口市場的開拓力度。第五,我國農機出口在世界農機出口中,依然佔據著較小的比例,收割機近年呈現出較快的發展態勢,由此決定了我國中小型農機在世界農機市場中,具有適應性強的特點。
1799年英國最早出現馬拉的圓盤割刀收割機;1822年在割刀上方增加了撥禾裝置。1826年出現採用往複式切割器和撥禾輪的現代收割機雛型,用多匹馬牽引並通過地輪的轉動驅動切割器。1831~1835年,類似的畜力小麥收割機在美國成為商品;1851年出現能將割倒的禾稈集放成堆的搖臂收割機;1920年以後由於拖拉機的普遍使用,同拖拉機配套的收割機開始取代畜力收割機。中國於1952年開始生產畜力搖臂收割機和其他類型的畜力收割機;1962年開始發展機力卧式割台收割機和機側放鋪禾稈的立式割台收割機。為適應北方小麥、玉米間套作地區收穫小麥的需要,於1977年研製成機後放鋪禾稈的立式割台收割機。
採用硬軸傳動,主要由發動機、傳動系統、離合器、工作部件、操縱裝置和側掛皮帶等組成。在傳動軸的一端配置0.75~ 2千瓦的單缸二衝程風冷汽油機和離心式摩擦離合器;另一端安裝由減速器和切割刀具組成的工作部件。工作部件的類型很多,常用得為圓鋸片、刀片或尼龍絲。作業時,將傳動軸的鋁合金套管上的鉤環掛在操作者肩下的背帶上,握住手把,橫向擺動硬軸,即可完成切割雜草、灌木等作業。機具重約6~12千克,轉速約4500~5000轉/分。
用軟軸傳動,一般構造與側掛式割灌機相似,不同的是其發動機背在操作者背上,切割部件由軟軸傳動,發動機功率一般為0.75~1.2千瓦。發動機與背架之間以兩點聯接並裝有特製橡膠件以隔振。軟軸為套裝在軟管內的鋼絲撓性軸,用以傳遞扭矩。軟管為敷有橡膠保護套的金屬編織網包住的鋼帶纏卷的螺紋管,以防塵土侵入軸內並保持軸表面的潤滑油。割幅一般在1.5~2米之間。
由行走輪支承機具重量,由人推動機器前進,由發動機驅動工作部件進行切割灌作業。其構造和工作原理同攜帶型割灌機相似。懸掛式收割機懸掛在拖拉機後面,由動力輸出軸驅動工作部件旋轉,適用於大面積割灌作業。主要由機架、鋸片、傳動裝置、懸掛裝置和推板等組成。割灌作業時,拖拉機後退行駛,工作速度為5公里/小時,可鋸直徑為10厘米的灌木。
收割機
收割機
在操作收割機時應注意:
1、收割前准本:檢查收割機各個部件是否完好。
2、將機器駛入田地,然後將分草桿拉到作業位置,放下接糧台,將糧食排除閘板拉到“開”位置,接糧袋掛鉤上掛好糧袋,將機器開導田埂垂直位置。
3、調試機器:送塵調節手柄扳到“標準”位置、副變速手柄根據作物的條件,選擇扳到”高速”或“低速”的位置、排草手柄放到“切草”或“排草”位置。
4、降下割台,使分禾器的前端下降到離田地表面5-10cm的地方。
5、將脫離離合器和割取離合器手柄扳到結合的位置。
6、將主變速手柄慢慢向前推,使機器開始收割。
7、當作物開始進入脫粒口后,操作脫粒深度手動調節開關,使穗頭處於脫離深度指示標誌的位置。
8、作物全部收割完后,將割取離合器手柄扳到分離的位置。
9、等到出糧口不再出糧后,將脫粒機離合器手柄扳到分離位置。
10、檢查機器各部件開關是否關好。
11、減小油門,發動機熄火。
12、將收割機駛回置放點並進行一定的檢查與維護。
收割機的保養包括整機保養和細小處進行管理.
對連接處的雜物要清洗乾淨、做好潤滑或注油密封;如有易生鏽的部位油漆剝落導致裸露,需要及時塗漆防鏽。如果是橡膠的皮帶,則要擦凈晾乾,防止蟲鼠危害;金屬鏈條可用煤油或柴油清洗,然後放到機油中浸煮15-40分鐘,或者是浸泡一夜,取出晾到不滴油時塗上軟化油,再用牛皮紙包好放置在乾燥通風處,以免霉爛變形。
收割機上還有一些是橡膠和塑膠製品,它們受到日照后極易老化變質,彈性較差,影響來年的使用。在保管這些製品時,最好用石蠟油塗在其表面,然後放置在不受陽光直射的通風乾燥處。塑膠製品和彈簧等物會因長期受壓力或保管不當而變形,因此要把彈簧放鬆,把傳送帶之類拆卸,單獨存放。
另外,有些隨機用的器具,特別是專用工具和各種備用件,需要單獨存放,用完後放到原處,以免亂放造成丟失。
收割機的發展趨勢是用新型材料以進一步減輕重量;採用低振動發動機和先進的減振隔振裝置併合理配置機件,以減少振動對人體的危害;提高機械的加工和裝配精度、改進吸排氣系統,以減低雜訊;增設各種安全保護裝置,以提高作業安全性;在懸掛式割灌機上增設灌木切碎裝置,簡化割下灌木的清理工序。
1 生產廠家多,產量迅速擴大,市場熱銷,但潛在著危機。由於聯合收割機市場廣闊,這幾年又十分暢銷,聯合收割機生產企業有一哄而起之勢。面對火爆的市場,不少企業大幅度擴大生產能力,一些非農機生產企業,甚至一些根本不具備條件的生產企業 , 也投入資金、技術上馬生產聯合收割機。那些規模小、實力弱或正在上馬生產聯合收割機的企業前景更不樂觀。
2 產生了一些名牌產品,但從總體情況看,成熟的機型少,尤其是適宜水稻收穫的機型就更少。聯合收割機經過幾年的發展和實際推廣應用的驗證,已有一些機型逐步成熟,如前述的幾種熱銷的機型。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 , 少數性能優、質量好和批量大的產品將會逐步壟斷市場。但總的情況是,成熟的機型少,相當一部分機型性能不完善、質量差,暴露出來的問題有:損失率、破碎率嚴重超標;故障多,修理費用高,且費時費工。
3發展快,機型雜, 一些用戶對機型選擇缺乏科學依據,售後服務工作跟不上。選擇機型時缺乏科學依據,往往是盲目購機,但 一經使用馬 上就發現並不理想,由此引起索賠、退貨的糾紛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