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朱福俠的結果 展開
- 京劇小生
- 川派小生
朱福俠
京劇小生
朱福俠,男,京劇小生,祖籍山東濟南。1936年2月22日(農曆丙子年正月三十日)出生,2006年1月12日(農曆乙酉年十二月十三日)因胃癌病逝,享年70歲。
13歲進重慶“厲家班”學藝,先學花旦,后改學文武小生。從師厲彥芝、戴國恆等,1960年拜葉盛蘭為師。經過了難以想象的辛勤磨練,經過了無數前輩藝術家的指點,他以精湛的小生藝術而獨樹一幟。在50年藝術生涯中,朱福俠曾演齣劇目150多個,自編、自導、自演的劇目20多個,形成了“武戲文唱,文戲武唱”的表演風格。被譽為是“繼承京劇的傳統,吸收川劇的營養”的“川派小生”。其代表劇目主要有《周仁上路》、《周仁哭墳》、《憶十八》、《群英會》、《小商河》、《雙槍將董平》、《雅觀樓》、《八大鎚》、《羅成》等。朱福俠曾在北京舉辦個人專場和獨創劇目展演專場,曾獲上海第七屆“白玉蘭”主角獎,1998年受聘為大連京劇團藝術顧問。晚年他曾改編、導演了大型京劇《白蛇傳》、新編大型歷史故事京劇《戚繼光》等,參與排導、指導的劇目有崑曲《牡丹亭》、京劇《中國貴妃》(《大唐貴妃》)、越劇《藏書之家》等。
在排演大型京劇《白蛇傳》之前,朱福俠小修了劇本,因為重慶演這個戲時間很久了,並且排演過“幾種本子”,田漢的僅是其中之一。這次的修改潤飾主要有兩點:一是在開幕時增加了“荷花”、“荷葉”的舞蹈,因為地點在西湖,把“荷花”和“荷葉”全都擬人化,全都當成“活的龍套”,以他們來貫穿全劇。這個嘗試很有見地,因為川劇在重慶的影響最大,搞些歌舞放在全劇開頭,給觀眾一些“泛戲曲”的感覺,川劇觀眾是樂於接受的。再一點,就是使用了“厲家班”最愛用的特技。比如端午節白蛇喝下雄黃酒以後,藥力發作了,她以自己的法力去抵禦——如果以小說描繪這個過程,可以寫很長很長。但舞台上通常是歌唱——增加一個大的唱段。但《白蛇傳》這樣做有麻煩,因為唱詞是田漢先生寫的,那風格早已定形,其他人很難達到田老的水準,更別說超過了。重慶的導演很高明,他採取了新穎的處理,給此際的白蛇一點特技:單膀臂的長水袖。以往,西安梨園有一位姓李的老先生,創造了一種長水袖,那舞蹈難度是很大的,北京上海都有人跑去學。但這種技法一直沒能在更大的範圍流傳,因為它總有一些“為演而演”的毛病。因為京劇水袖的材質和長度,經過二百年的考驗也已定形。換言之,就是不能再長也不能再短,不能再飄也不能再沉。如果在甲劇一個樣子乙戲又一個樣子,那就沒有了章法。但重慶的做法不同,決定使用長水袖,並且只是單獨的一隻——這一隻飄揚出去,就很有一種“蛇在掙扎”的意像——目的在於表現白蛇服用了雄黃酒,心中腹中都在痛苦,但她依然和藥力以及惡勢力搏鬥。
為國家一級演員、重慶市首屆學術帶頭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是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大連京劇團、上海崑劇團、浙江省京劇團藝術顧問,重慶大學電影學院、上海師大表演藝術學院特聘教授。
科班院校
厲家班 福字科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