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比杜斯螯蝦

澳比杜斯螯蝦

澳比杜斯螯蝦 (cherax albidus )是澳大利亞原生態品種。

在澳洲,當地人以yabby Crayfish為名字統稱部分cherax屬淡水種類的螯蝦,根據不同品種以不同的名字命名,而不是國內的cherax albidus就簡稱為CA,cherax destructor就簡稱為CD。也不是國內起名字為人工天空藍魔蝦(註:一些不法商家為了賺取暴利,用珍珠螯蝦(Cherax albidus)和破壞者螯蝦(Cherax destructor)雜交,其子代與珍珠螯蝦十分相似,也就是現在國內常見的人工天空藍螯蝦。商家為了遮掩串種的事實,也就統稱為“天空藍魔蝦”),人工天空藍是國內雜交出來的產物,有點類似於四不像,藍魔蝦是早期麥龍螯蝦(Cherax Cainii-Marron )的名字。

澳比杜斯螯蝦分為藍化個體的澳比杜斯珍珠螯蝦(cherax albidus b;ue pearl)、原生色的澳比杜斯螯蝦(cherax albidus ),主要分佈地區為:澳大利亞南部、澳大利亞的原生地區、澳大利亞西部,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的南部,東部的大分水嶺等地區。

Yabby名字的由來


在澳洲當地,根據史密斯(Smith,1912)的說法,俗名yabby來源於游牧部落用來描述來自澳大利亞中部的原生淡水小龍蝦的土著名詞yabber。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這個術語被用來描述澳大利亞中部和東部的淡水小龍蝦,包括Cherax albidus,C. destructor,C. cuspidatus等。然而,一些研究人員將C. albidus視為C. destructor的亞種。根據電泳證據,Austin(1996)提出將C. albidus重新歸類為C. destructor的亞種並重新命名為C. destructor-albidus。勞倫斯(Lawrence,2001)觀察到,西澳大利亞生產的大多數貽貝白色念珠菌,而在澳大利亞中部和東部,它們可能是白色念珠菌或C. destructor。在澳大利亞西部,小麥白粉病地區的大多數農業大壩都出現了白粉菌(勞倫斯,1998)。 C. albidus有時被指定為白色yabby以區別於C. destructor。

品種


澳比杜斯螯蝦(cherax albidus)
借用貼吧紫瞳圖片
借用貼吧紫瞳圖片
特徵:澳比杜斯螯蝦是澳大利亞原生態品種。一般為橄欖綠、(各別個體也有黑色、紅色、藍色等),關節處發紅色,螯呈長圓狀,螯的尖端也呈長圓狀,容易與破壞者螯蝦(cherax destructor)混淆。
澳比杜斯珍珠螯蝦(cherax albidus blue pearl)
借用貼吧紫瞳的圖片
借用貼吧紫瞳的圖片
特徵:身體顏色均勻,變現為深藍色,腹部為珍珠白,顏色有光澤,白的發亮。蛻殼後身體顏色隨著時間增長逐漸變藍,直至刷深藍色油漆一樣。(個別極品表現為藍的發紫,成體麥龍的紫藍色)性情溫順,可以混養。現如今國內所謂的原生天空為破壞者螯蝦(cherax destructor)與澳比杜斯(cheraxalbidus)串種、多代近親交配得來,頭部偏大,身體比例不協調,性格暴躁,好鬥,不可混養,鉗子絨毛較薄,成年之後幾乎看不見絨毛。
破壞者螯蝦(cherax destructor,國內也有稱呼為原生天空)
基本資料
分佈地區
維多利亞州和新南威爾士州的大部分地區,以及昆士蘭州南部,南澳大利亞州和北部地區的部分地區。
尺寸長度:20厘米
最大重量:320克
蛋長:2毫米
孵化時的重量:0.02克
國內近親雜交的破壞者螯蝦
國內近親雜交的破壞者螯蝦
破壞者螯蝦為澳洲當地原生態品種,也可以理解為野生螯蝦或未經基因提純的野生螯蝦,是Chearx屬中的一個亞種。該亞種表現為頭部巨大,身體比例不協調,好鬥,領地意識極強,混合飼養容易出現斷鉗、甚至個體因為打架而死亡。
顏色多以藍色、綠色、棕色為主,顏色不固定,隨著生長環境而變化,每次蛻殼后也許會變成不同的顏色。
其中破壞者螯蝦與澳比杜斯螯蝦較難區分。
破壞者螯蝦有以下幾個特點:
1、顏色隨著蛻殼可能會改變,也可能一直維持同樣的顏色
2、螯呈扁圓狀,與澳比杜斯的長圓不同,螯尖細而且長,相對於澳比杜斯的要短粗一些。
3、關節呈紅色
4、頭相對人工天空要胖大
注意:
2008年以後,有的商家、玩家說印尼天空螯蝦是從印尼引進的。但是經過查證,印尼的螯蝦從澳洲西南部農場主手中引進,經過印尼的養殖場養殖后,出口到中國市場,商家因此宣稱是印尼引進的稱之為印尼天空螯蝦,印尼天空螯蝦由於受環境、水溫、食物、等因素影響,蛻殼之後顏色變為淡藍色,國內就稱之為印尼天空螯蝦,所以不存在所謂的印尼天空螯蝦。

區別

破壞者螯蝦和珍珠螯蝦的對比:
澳比杜斯螯蝦
澳比杜斯螯蝦
圖片引用自Sokol, 1988(a ,b和e為Cherax albidus,
c,d和f為Cherax destructor,文章提醒注意e和f的箭頭所指)

Cherax albidus(澳比杜斯螯蝦)

表現為不好鬥,可以簡單混養,脫殼時隔離!
身體比例協調,無法通過鉗子判斷性別!身體顏色均勻,有深綠色、藍色、淡褐色等多種顏色,腹部為珍珠白,顏色有光澤,白的發亮。蛻殼後身體顏色隨著時間增長逐漸變深,顏色隨飼養環境不同、有不同變化。
食物影響顏色較弱。
從苗開始發色就比較深,越長大越深。
硬殼時間周期相對較長,隨著硬殼顏色越來越深。繁殖尺寸不在是國內的8CM性成熟!

Cherax destructor(破壞者螯蝦)

堅決不能混養,好鬥性強!
頭部偏大,鉗子較大!
身體顏色相對有偏差,腹部為白色,白色部分不均勻,有掉色現象。
蛻殼後身體顏色逐漸穩定,不會有過深的表現,食物較大影響發色。(食物不好,顏色比較淡)
硬殼時間周期相對較短,隨著硬殼顏色逐漸穩定。
從苗開始發色不一定,長大后,需要時間和食物來調整顏色。

飼養


餵食

螯蝦健康成長飼料也是很關鍵的,由於螯蝦是雜食性動物,最好是螯蝦專用飼料、活體飼料、果蔬搭配。國內螯蝦飼料中蛋白含量少,不利於蝦的成長,螯蝦糧的飼料選擇上更應該選擇專業的,否則只會加速蝦的死亡。
活體飼料:紅蟲和泥鰍是便宜又實惠的肉食性飼料,河蝦和蝦干是高蛋白和高鈣的飼料,但價格相對較貴。蝦在小的時候用紅蟲餵養,長大以後用紅蟲和泥鰍混喂,豐年蝦容易污染水質,故不推薦。蝦是雜食性動物,也會挑食,偶爾可以給它喂一些如菠菜、玉米類的果蔬也無妨。

關於螯蝦糧的補充:

1.蝦糧對於螯蝦來說有著營養補充和腸胃調的節用,平時偶爾扔扔,一個月餵養量不必過多。可以很好的起到調節腸道,促進食物營養的吸收,畢竟螯蝦蛻殼就相當於渡劫!
2.對於幾塊錢一斤的養殖場用的蝦糧不要過於迷信,養殖場一般規模較大,這種蝦糧只是輔助,促進其生長,就是蝦不吃,裡邊的其他生物也會吃,喂肥了正好喂蝦。而我們玩家只用這種蝦糧的話,未必能好,因為造價便宜,從營養來源到加工過程的營養流失都未必是最好的。
3.既然都把蝦當寵物養了,就要給它寵物級別的待遇。可惜的是,不少人寧肯在設備上花錢卻不肯在蝦糧上“出力”,小几百的設備+幾百塊的蝦卻在吃著廉價到爆炸的蝦糧。

生長

澳比杜斯螯蝦
澳比杜斯螯蝦
螯蝦的生長是通過不定期蛻殼完成的,出生以後3-5天蛻殼一次,隨著不斷的生長,蛻殼時間隨之延長。螯蝦蛻殼前徵兆,進食少,不愛活動,關節變紅,頭部與脖子連接處突起。
需要說明的是,螯蝦在受傷之後,比如螯掉落,隨著蛻殼是可以生長出來的,新長出來的螯也許會比較難看,根據螯蝦掉螯時的大小不同,生長難度不同。
蛻殼過程根據螯蝦的健康狀態不同,蛻殼過程時間長短不同。健康狀態比較好的蝦整個蛻殼過程僅需1-2分鐘。

水溫

飼養水溫為12℃-32℃,最佳水溫:24℃-26℃繁殖水溫:26℃-28℃。水溫偏低影響蝦的生長,水溫偏高容易導致蝦蛻殼時失敗死亡,最佳水溫是根據養蝦者不斷嘗試得出的結論,最佳水溫有助於蝦的蛻殼和生長。

供氧

除了水溫和水質,還需要24小時開著氧氣泵保證充足的氧氣供應,低氧是導致蝦死亡和蛻殼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螯蝦不需要過高的水面,水面過高的,會導致壓力增大,蝦苗容易脫殼失敗,導致死亡。
如一個缸內飼養多隻螯蝦還需注意在缸中添加躲避物,螯蝦領地意識強。尤其在蛻殼之前應注意把將要蛻殼 的鰲蝦隔離開,避免蛻皮過程中受到攻擊死亡。
為了使缸內保持良好的水環境,缸內要有過濾裝置,24小時開啟,大多過濾裝置和氧氣泵都是一體的。還要定期清理缸內的糞便,並補充魚缸中蒸發的水,清理周期為2-4周1次即可。如果糞便過多,需要重新添加魚缸中的水,那麼需要抽取缸中的老水,不能抽出過多,1/3左右,保留2/3。

公母區分

借貼吧紫瞳圖片
借貼吧紫瞳圖片
公:最後一對腳根部有圓點
母:倒數第三對腳根部有孔洞
借貼吧紫瞳圖片
借貼吧紫瞳圖片
附加:克氏原螯蝦公母區分
橘鰲、佛蘭、白玉,三小強 公的腹部有個三角形的東西,
//\\就跟這個差不多,母的沒有,母的倒數第三對腳根部各有一個小圓點。

育苗

從飼養經驗上看,蝦苗死亡的最大原因就是脫殼失敗,而引起脫殼失敗的原因有體制過弱,食物不營養不足等。
對於剛出生的蝦苗:
1:取出干蝦若干
2:準備一個大的食盆。由於小苗比較小,爬進食盆比較費勁。所以把食盆按進底沙中,留出少許外沿就可以了。
3:幾個小時后,應用軟管將殘餘食物吸出。並開啟過濾。
平時缸中還可放置些水蘊草。將玻璃環套在草的正中,這樣就可以沉到水底,供小蝦食用了。
注意事項:
1CM以上的苗就不用餵食蝦粉了,但是完整的河蝦他們也吃不動。那麼就要餵食‘蝦段’。
首先要將河蝦泡頭尾除掉,留下中間的部分。接著捏成一段一段便可投喂。
3CM以上的蝦就可餵食完整的死河蝦了。

拒食原因


1.可能是因為剛買回家,突然變了環境,水質,螯蝦不適應,待適應環境后便開始吃食。
2.螯蝦退殼前一周可能開始少進食或不進食,退殼后的兩天也會不進食,之後正常進食。
3.水溫過低,螯蝦的新陳代謝放慢,進食量變開始減少,或不進食。
4.螯蝦也和小孩一樣,個別的也有挑食的毛病,可能喂的食餌它就是不喜歡吃,可以換種食喂喂看。
5.食物變質,螯蝦也會拒絕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