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體和絕緣體

專業術語

導體和絕緣體是專業術語,拼音為dǎo tǐ hé jué yuán tǐ,善於傳導電流的物質稱為導體,不善於傳導電流的物質稱為絕緣體

簡介


善於傳導電流的物質稱為導體,不善於傳導電流的物質稱為絕緣體。
導體導體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動的帶電物質微粒,稱為載流子。在外電場作用下,載流子作定向運動,形成了明顯的電流。金屬是最常見的一類導體(見電子導電)金屬原子最外層的價電子很容易掙脫原子核的束縛,而成為自由電子,留下的正離子(原子實)形成規則點陣。金屬中自由電子的濃度很大,約為10每立方厘米,所以金屬導體的電導率通常比其他導體材料的大。金屬導體的電阻率約為1~10Ω·m,且一般隨溫度降低而減小。在極低溫度下,某些金屬與合金的電阻率將消失而轉化為“超導體”。
電解質的水溶液及熔融電解質也是導體(見離子導電、電解液導電),其中的載流子是正負離子。實驗發現,大部分純液體雖然也能離解,但離解程度很小,所以並不是導體。例如純水,其電阻率高達10Ω·m。但是,如果在純水中加入電解質,其離子濃度將大為增加(約可達10τ每立方厘米),從而使電阻率大為降低(約10Ω·m),便成為導體。電解液的電阻率比金屬大得多,這不僅是因為電解液中離子濃度比金屬中自由電子濃度小,而且因為其離子與周圍媒質的作用力較大,使它在外電場中的遷移率小得多。電解液在通電過程中伴隨著化學變化,因此,它常應用於電化學工業(如電解提純、電鍍等),並把它稱為“第二類導體”,而把導電過程中不引起化學變化,也沒有顯著物質轉移的導體,如金屬,稱為“第一類導體”。

特點


電離的氣體也能導電(氣體導電),其中的載流子是電子和正負離子。在通常情況下,氣體是良好的絕緣體。但是如果藉助於外界原因(如加熱,用X 射線γ射線紫外線照射),可使氣體分子離解,因而電離的氣體便成為導體。電離氣體的導電性與外加電壓有很大的關係,且常伴有發聲、發光等物理過程。電離氣體常應用於電光源製造工業。
絕緣體電的絕緣體又稱為電介質。它們的電阻率極高,約為10~10τΩ·m,比金屬的電阻率大10倍以上。絕緣體的種類很多,有固體,如塑料、橡膠、玻璃、陶瓷、雲母、絕緣漆絕緣紙等;有液體,如各種天然礦物油硅油、三氯聯苯等;有氣體,如空氣、氮、二氧化碳六氟化硫等。固態絕緣體廣泛應用於導線和電工設備的絕緣;作為電容器極板間的填充材料,以增加它的電容值。潮濕氣體會大大減小絕緣體的電阻率,但大部分絕緣體具有防濕能力。液態絕緣體主要應用於大功率斷路器變壓器及某些電纜等電工設備中,這時不僅利用其電絕緣作用,而且還利用液體對流所起的散熱作用。
絕緣體在某些外界條件(如加熱、加高壓等)影響下,會被“擊穿”,而轉化為導體。在未被擊穿之前,絕緣體也不是絕對不導電的物體。如果在絕緣材料兩端施加電壓,材料中將會出現微弱的電流。絕緣材料中通常只有微量的自由電子,在未被擊穿前參加導電的帶電粒子主要是本徵離子和雜質離子。本徵離子是由於熱運動而離解出來的離子,雜質離子是由於雜質離解產生的。絕緣體或電介質的主要電學性質反映在電導、極化、損耗和擊穿等過程中。
半導體現今通常把例如鍺(Ge)、硅(Si)等一類導體稱為半導體。這類導體的電阻率介乎金屬與絕緣體之間,且隨溫度的升高而迅速減小。這類材料中存在一定量的自由電子和空穴,後者可看作帶有正電荷的載流子。與金屬或電解液的情況不同,半導體中雜質的含量以及外界條件的改變(如光照,或溫度、壓強的改變等),都會使它的導電性能發生顯著變化。由於這些特點,半導體在實際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固體物質所以能夠區分為導體、半導體或絕緣體,可以從能帶理論得到解釋(見固體的能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