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寧池太廣道

徽寧池太廣道

咸豐五年十月(1855年1月)析安慶府往屬於廬鳳道,道名遂改為徽寧池太廣道,遷道治於寧國府。咸豐十年(1860年),遷道治於徽州府祁門縣。同治四年(1865年),遷道治於太平府蕪湖縣

正文


徽寧池太廣道,清朝地方行政區劃中的道。

沿革


雍正十一年十二月(1734年1月)
置安徽寧池太廣道,領安慶府(簡稱“安”)、徽州府(簡稱“徽”)、池州府(簡稱“池”)、太平府(簡稱“太”)、寧國府(簡稱“寧”)、廣德直隸州(簡稱“廣”),治安慶府。雍正十二年十月(1734年11月),遷道治於蕪湖縣。
咸豐五年十月(1855年1月)
析安慶府往屬於廬鳳道,道名遂改為徽寧池太廣道,遷道治於寧國府。該道帶兵備銜,加按察使銜,可以專摺奏事,暫歸浙江巡撫兼轄。咸豐十年(1860年),遷道治於徽州府祁門縣。同治四年(1865年),遷道治於太平府蕪湖縣。
光緒三十四年五月(1908年6月)
裁安廬滁和道,其原領的安慶府來屬。故本道改置分巡皖南道,領安慶府、徽州府、池州府、太平府、寧國府、廣德直隸州,治太平府蕪湖縣。皖南道帶兵備銜,兼關務,加提法使銜。該道設至清朝結束。

歷任道員(不完全統計)


慈禧太后的父親惠征曾任安徽寧池太廣道道員。太平天國時期蕪湖失守,惠征被革職。
庚子拳亂時反對對外宣戰的大臣袁昶曾任徽寧池太廣道道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