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慶街道

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轄街道

洪慶街道,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地處灞橋區東部,灞河北岸。東與臨潼區斜口街道、藍田縣華胥鎮接壤;西、南與席王街道為鄰,北與灞橋街道相連,總面積57.0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8313人(2020年)。

截至2020年6月,洪慶街道下轄5個社區、16個行政村。農業總產值達到7103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51.6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5.1億元,財政總收入5026萬元。

歷史沿革


唐設旌儒鄉,屬萬年縣,后屬長安縣
1949年,為長安縣第五區車丈溝、上魯峪、趙莊3鄉。
1955年,屬灞橋區。
1956年,設洪慶鄉。
1961年,成立洪慶公社。
1966年,更名紅星公社。
1977年,複名洪慶公社。
1984年,復設鄉,年底改設鎮。
1994年,改設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洪慶街道
洪慶街道
洪慶街道地處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東部,灞河北岸。東與臨潼區斜口街道、藍田縣華胥鎮接壤;西、南與席王街道為鄰,北與灞橋街道相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9.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6千米,總面積57.05平方千米。距離區人民政府6千米。

地形地貌

洪慶街道地形東高西低,由西向東呈三個階梯排列,依次是平川、台原、山地、西部寬廣,東部狹長。

自然資源


洪慶山的自然資源豐富。有大面積的第三紀紅土形成的獨特地貌,有獨特而優異的相對濕暖的小氣候,有秦嶺北麓面積最大的天然淡竹林,有西安地區最集中連片的萬畝刺槐林,還有關中最古老的木瓜樹等種類繁多的古樹名木,更有蔥鬱挺拔的蒼松翠柏林。山地灌木、奇花異草广布林間,核桃、櫻桃、板栗、柿子等綠色農特產品盛出此山,是野生植物的天堂,經濟作物的家園。良好的生存環境養育著12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有國家級保護動物紅腹錦雞白鶴斑羚等十多種。西安市黃巢堡省級森林公園,經過十多年的建設運營,其自然風景、人文歷史和田園風光得到了遊客的認可。特別是2004年,在洪慶山舉辦了西安市第二屆金秋採摘節,板栗、核桃、石榴、柿子等山區綠色農產品及採摘等農事體驗活動,吸引了大量西安市民。2006年底,經過國家林業局的實地考察,洪慶山被批准設立國家級森林公園。洪慶山區位優勢、地貌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強勁,是人們親近自然、回歸自然、融入自然的理想樂園。洪慶山文化底蘊深厚。許多地名、村名淵源於唐漢乃至秦朝;洪慶還是華夏民族神話傳說的重要策源地之一,這裡流傳著許多華夏源脈再造和婚姻文化起源的傳說,這些古老的傳說不但和獨特的民俗相呼應,而且都有相應的石景與之對應,被考古學家石興邦先生稱為“影史最多的地方”。文化和生態的融合形成了洪慶山清新渾厚、散逸淡雅的獨特韻味。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2年,洪慶街道轄洪慶、慶華、向陽3個社區,29個行政村。
行政村栗溝野雞胡常王水泉子陰坡丁張胡上魯峪下魯峪郭李安家車丈溝唐劉王柯寨吳肖亞新興
燎原王村岳家溝棗官瓦街子硯灣東候西候惠東惠西路家灣田王趙東趙西
截至2011末,洪慶街道轄新村、慶華、航天、二炮4個社區,29個村;下設26個居民小組、98個村民小組。
栗溝野雞胡常王水泉子陰坡丁張胡上魯峪下魯峪郭李安家車丈溝唐劉王柯寨吳肖亞新興
燎原王村岳家溝棗官瓦街子硯灣東侯西侯惠東惠西路家灣田王趙東趙西

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6月,洪慶街道下轄5個社區、16個行政村。辦事處駐洪慶街588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111005001111洪慶新村社區
610111005002111慶華社區
610111005003111航天四院社區
610111005004111火箭軍社區
610111005005112候王社區
610111005214112新興村
610111005215122燎原村
610111005217112岳家溝村
610111005220112硯灣村
610111005223112惠東村
610111005224111惠西村
610111005225112路家灣村
610111005226112田王村
610111005227111趙東村
610111005228112趙西村
610111005229220三陽院村
610111005230220百花嶺村
610111005232112王村
610111005233112車王村
610111005234112棗街村
610111005235112白蟒村

人口民族


洪慶街道
洪慶街道
截至2011末,洪慶街道轄區總人口7.5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16萬人,城鎮化率55.2%。另有流動人口1102人。總人口中,男性37021人,佔49.1%;女性38379人,佔50.9%;14歲以下7389人,佔9.8%;15—64歲55042人,佔73%;65歲以上12969人,佔17.2%。2011年,洪慶街道人口出生率4.10‰,人口死亡率4.22‰,人口自然增長率-0.1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22人。
2021年7月,灞橋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洪慶街道常住人口88313人。

經濟


綜述

洪慶街道西臨高速公路與312國道交叉處3.65平方千米的“洪慶工業園區”入區的各類工業企業有77家,形成工業產值8.3億元,被陝西省鄉鎮企業局和西安市人民政府確定為鄉鎮企業示範小區。洪慶五千米的商業街已基本形成,擁有二炮、洪慶、向陽和田王四大集貿市場。有工業企業110多家,其中直屬企業辦管理的企業91家(包括園區企業)。在職職工3500餘人。主要工業門類有機電一體化、機械製造、鍛鑄造、化工塑料、機械加工、新材料、現代農業、食品等。主要工業產品有鍋爐、汽車配件、光學儀器,光學鏡片、電力電器、壓力容器、電力陶瓷、樂器、液壓設備、化肥、農藥、食品調料、肉食品等,其中榮獲省部級優質產品四個,專利產品5個。轄區內有慶華集團、航天四院、二炮工程學院等多家軍工企業、科研院所,是西安市報國務院批准的四個外圍組團之一。
2011年,洪慶街道財政總收入5026萬元,比上年增長43.2%。人均財政收入666.61元。

第一產業

截至2011末,洪慶街道耕地面積2.1萬畝,人均0.3畝;林地面積1.3萬畝。農業總產值達到71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382元。
糧食作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2011年,洪慶街道糧食生產8225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紅苕、瓜果、油菜、棉花、大豆等。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洪慶街道牛飼養量821頭,生豬飼養量3007頭,家禽飼養量4.6萬羽。

第二產業

2011年,洪慶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51.6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2.3%。2011年,洪慶街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家,職工3.1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6.9億元,比上年增長12.1%。

第三產業

截至2011末,洪慶街道商業網點近260個,職工600餘人;房地產、大型超市、小商品等新型商業業態發展迅速。2011年,洪慶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5.1億元,比上年增長2.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6億元,比上年增長8%。

文化


地名由來

相傳此地為秦始皇“焚書坑儒”處。唐稱橫坑村,明稱洪慶村。街道辦事處駐此,故名。

老牛坡遺址

老牛坡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郊21千米處的灞河北岸的老牛坡村。1985—1989年,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對該遺址先後進行了6次發掘,揭露面積共約5000平方米。該遺址主要包括仰韶、陝西龍山、夏商時期考古學文化遺存,其中以商代遺存最為豐富。發現的商代遺跡有大型夯土基址、房屋殘基、冶銅作坊、陶窯、灰坑、墓葬和車馬坑等,出土遺物有青銅器、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和卜骨等,對研究商文化有重要參考價值。
2001年6月25日,老牛坡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


洪慶街道交通便利,G40、G045、S101等幹道過境。

社會


社事辦在工作中能夠堅持標準,大膽創新,工作呈現多處亮點。社會救助覆蓋全轄區,29個行政村均能建立健全社會救助體系,把832戶、共計3100餘人納入到低保救助之中,年發放低保救助金98萬餘元,切實做到應保盡保,動態管理;四個社區也都建立了社會救助體系,將3萬餘名居民中符合低保條件的591戶、1274人納入低保救助體系,年發放救助金184萬元,並對城市人口中的8200餘名無業人員(含學生)全部辦理了醫療保險,建立了醫保檔案;救災救濟工作快捷到位,勞動工作保障機構健全,並把安置“4050”人員再就業與考核駐地單位精神文明建設相掛鉤,向失地農民和殘疾人傾斜,實行了“造血”與“輸血”並重的辦法。在2007年裡舉辦四期“農家樂”培訓班,使20餘戶農家走上自立之路,不再靠政府救助生活。村民自治水平不斷提升,老齡工作成績顯著,各社區都成立了老年協會,活動設施完備,老年人活動開展豐富多彩,多次參加市、省及全國文藝表演並獲得優異成績。轄區老年文化體育活動已呈現社區帶動鄉村、特色文藝進村入戶、城鄉串演互動、宏觀控制、統籌調配的良好工作局面。

教育事業

截至2011末,洪慶街道幼兒園(所)14所,在園幼兒2932人,專任教師173人;小學9所,在校小學生4796人,教學班116個,專任教師33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級中學3所,在校生5130人,教學班105個,專任教師43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高等院校1所即第二炮兵工程學院。2011年,洪慶街道教育經費達170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830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1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2%、1.9%、3.4%。

文化事業

截至2011末,洪慶街道文化宮2座,建築面積873平方米;健身房8個,建築面積1873平方米。群眾自發組織有一定規模的自樂班15個,電影放映隊3個,農村和社區鑼鼓隊23個。

體育事業

截至2011末,洪慶街道洪慶地區有體育場地3個,共安裝了健身器材30餘套,晚練和晨練點12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末,洪慶街道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4個,其中衛生院1個,病床52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30張;固定資產總值0.1億元。專業衛生人員359人,其中執業醫師98人,執業助理醫師25人,註冊護士261人。2011年,洪慶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8萬人次,住院手術159台次,出院病人80萬人次。2011年,洪慶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9/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5.1%,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5.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7.54萬人,參合率100%;孕產婦死亡率26.1/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15.6‰、12.1‰、1.5‰。

社會保障

2011年,洪慶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42戶,人數612人,月支出15.7萬元,月人均257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50戶,人數1178人,月發放9.9萬元,月人均84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2人;農村醫療救助180人次。自然災害緊急轉移安置280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8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80萬元。社區服務設施4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4個,社區服務站4個。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1個。新增就業人員1479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35人。全年共幫助15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642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0579人。

旅遊


風景名勝

黃巢堡森林公園位於西安市東郊洪慶山上,距市中心僅20餘千米,因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在此屯兵養馬而得名。景區由驪山西南數條支脈組成,山崖參差,丘壑縱橫,松柏翠竹,石峽幽谷,秀水清泉。
黃巢堡國家森林公園
黃巢堡國家森林公園
黃巢堡森林公園海拔1028.7米,年平均氣溫11.3℃,7月份平均氣溫24.8℃,年降水量較西安城區多200毫米。至今黃巢古堡、點將台、飲馬澗、唐吉坡、鹿角寨遺址尤存,上馬石,牛、羊、犬足印明晰可見,歷史在這裡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古迹和人文傳說。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洪慶街道辦事處被評為西安市2019年度全市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基層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