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王街道

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下轄街道

席王街道,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地處灞橋區中部、東接藍田縣華胥鎮,南依白鹿原接紡織城街道,西臨滻河與十里鋪街道相鄰,北靠灞河灞橋街道相連,總面積50.5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席王街道下轄21個社區、17個行政村。農業總產值達到14.4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67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8.4億元,財政總收入8536萬元。

人口民族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席王街道常住人口為176898人。

歷史沿革


席王街道地名由來
相傳唐代王姓族人在此編席為生,故名席王。
席王街道建置沿革
1949年,為席王鄉,屬長安縣
1955年,劃歸灞橋區,為十鄉、十一鄉。
1956年,為紅旗公社席王管理區。
1960年4月,併入紡織城公社。
1961年4月,成立席王公社。
1966年,改名曙光公社。
1971年,複名席王公社。
1984年,改設鄉。
1994年6月,改設街道。
2002年1月,撤銷毛西鄉併入席王街道。席王街道電子地圖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2年,席王街道轄唐都社區、車站社區、電廠社區、汽配社區、空軍工程學院、西安市機瓦廠6個社區,唐家寨、蘇家營、水溝、堡子、永豐、梁家街、安家、香王、新寺、曹堡、上庄、下庄、董家、南程、席王、卞家、閆家灘、草灘、柴馬、柳巷、官廳、汪新、南牛寺、郭渠、北牛寺、安邸、陳家坡、東蔣、東李、東張坡、高家溝、何家街、寇家、劉村、龍灣、馬渡王、馬家灣、馬什字、毛東、毛西、毛窯院、莫靈廟、任家坡、三楊坡、石家道、塘坪、王家坡、魏家巷、西蔣、西李、西張坡、肖家寨、楊圪塔、趙巷54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席王街道轄汽配、唐都、車站、電廠、新市、香王6個社區,馬家灣、石家道、何家街、魏巷、趙巷、劉村、莫靈廟、永豐、堡子、官廳、梁家街、閆家灘、草灘、唐家寨、水溝、蘇家營、高溝、肖寨、南牛寺、北牛寺、安邸、郭渠、汪新寨、柳巷、卞家、下庄、董家、席王、南程、柴馬、上庄、曹堡、安村、西李、寇村、東李、東蔣、西蔣、馬渡王、馬什字、塘坪、東張、陳坡、王坡、楊圪塔、毛窯院、三楊坡、任坡、龍灣、西張、毛兩、毛東52個行政村;下設74個居民小組、131個村民小組。

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6月,席王街道下轄21個社區、17個行政村。辦事處駐席王路999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111004001111唐都社區
610111004002111車站社區
610111004003111電廠社區
610111004004111汽配社區
610111004005111新市社區
610111004006111香王社區
610111004007111堡子社區
610111004008111柴馬社區
610111004009111南牛寺社區
610111004010111郭渠社區
610111004011111永豐社區
610111004012111南程社區
610111004013111閆家灘社區
610111004014111安邸社區
610111004015111北牛寺社區
610111004016111滋水社區
610111004017111高科綠水東城社區
610111004018111普華淺水灣社區
610111004019111滻灞新城社區
610111004020111滻灞生態區御錦城社區
610111004021111西安滻灞生態區振業社區
610111004205111梁家街村
610111004214111席王村
610111004219111柳巷村
610111004220111官廳村
610111004221111汪新寨村
610111004241112莫靈廟村
610111004244112石家道村
610111004254111新醫村
610111004256111蘇唐水村
610111004257112馬何村
610111004258112劉家村
610111004259112毛河灣村
610111004260112李家村
610111004261112東風村
610111004262112肖高村
610111004263112西張村
610111004264112東張村

地理環境


席王街道地處西安市灞橋區中部、東接藍田縣華胥鎮,南依白鹿原接紡織城街道,西臨滻河與十里鋪街道相鄰,北靠灞河與灞橋街道相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8.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5千米,總面積50.5平方千米。其中陸地35.7平方千米,佔70.7%;水域14.8平方千米,佔29.3%。距區人民政府2.5千米。

自然資源


席王街道自然資源豐富。從東蔣村至安邸村20多千米的河床,有豐富砂石資源。境內已探明產、霸河地熱層58平方千米。據化驗,該地熱礦泉水中,含有豐富的鈣、鍶、碘、鉀、鋅等多種元素;境內有鑄造用的型砂,凈化用的粘土礦(白頭),鑽井用的紅泥岩(板板土),礦長20000米,厚2米,儲量200000立方。

經濟


綜述

席王街道轄區有中央、省、市駐地單位近20家,其它企業單位83家,沿街小商業門店183家。
2011年,席王街道財政總收入8536萬元。

第一產業

2011年,席王街道耕地面積9948畝,人均0.1畝。農業總產值達到14.4億元,比上年增長5%,農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3%。農民人均純收入9709元。
種植業
席王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席王街道糧食生產5517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油料作物、棉花。2011年,席王街道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840畝,產量230噸;棉花種植面積977畝,產量54噸;蔬菜12304畝,總產量6.6萬噸,主要品種有西紅柿、黃瓜、白菜、白蘿蔔、冬瓜、菜花、芹菜、大青菜、韭菜、菠菜、大蒜。
林業
水果主要品種有葡萄、獼猴桃、櫻桃等,其中葡萄3413畝,產量3085噸。
生產條件
2011年,席王街道有農業機械148台(輛)。

第二產業

2011年,席王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67億元,比上年增長23%,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40%。2011年,席王街道鄉鎮企業共606家(500萬元以上為11個),職工50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5.1億元,比上年增長11.2%。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席王街道商業網點近300個,職工1萬餘人。已成為省級物流、服裝加工城等專業交易市場和商品集散地。2011年,席王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8.4億元,比上年增長22%;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6億元,比上年增長12%。

交通


席王街道境內隴海鐵路和西康鐵路穿境而過。西臨高速公路、西蘭高速公路、312國道,西安東三環、繞城高速公路、水塘路橫亘南北,貫通東西。共有市級一類道路4條(紡北路、滻河東路、華清路、紡渭路),二類道路3條(電廠東路、電廠西路、新醫路),三類道路8條(席王路、紡唐路、新市路、園丁小區路、霸陵路、上煤專線、滋水路、電廠老西路)。席王街道地形圖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席王街道幼兒園16所,在園幼兒340人,教師30人;小學8所,在校生2600人,專任教師39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2所,在校生4012人,專任教師40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農民文化技術學校1所,村辦農民文化技術學校29所。轄區內高等院校1所,即武警指揮學院。2011年,席王街道教育經費達1598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486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486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19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6%、1.3%、1.3%、3.6%。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93%,比上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席王街道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多平方米;公共圖書室9個,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藏書10000餘冊。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席王街道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6個,其中三級甲等醫院1個(唐都醫院),區屬醫院2個,村醫療衛生室47個,病床59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43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4張,固定資產總值0.2億元。專業衛生人員352人,其中執業醫師86人,執業助理醫師35人,註冊護士23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8人、執業(助理)醫師1.65人、註冊護士3.1人,2011年,席王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3萬人次,住院手術59台次,出院病人4.4萬人次。2011年,席王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79/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73122人,參合率100%;孕產婦死亡率0.34/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1.12‰、1.68‰、1.3‰。

社會保障

2011年,席王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64戶,人數2210人,支出576萬元,比上年增長2.4%,月人均217元,比上年增長2.4%;城市醫療救助53人,支出6.2萬元。2011年,席王街道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58戶,人數1740人,支出205萬元,比上年增長3.6%,月人均98.2元,比上年增長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人,支出2.3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6人,支出11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239人,共計12.6萬元;農村臨時救濟600人次,支出20萬元,比上年增長3.1%。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3人,包括“三屬”人員18人,老複員軍人42人,軍隊離退休人員5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9.6萬元。新增就業人員2736人,有563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943人,年末城鎮頂級失業人數43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6%。

旅遊


綜述

席王街道文化積澱深厚,有著名關中八景——灞柳風雪和隋唐灞橋遺址、漢文帝霸陵等,作家陳忠實的《白鹿原》就是從此聞名全國。灞橋橋頭的柳巷早在唐代即以栽植柳樹聞名,長安人送客至此常折柳贈別。

霸陵

霸陵是漢孝文帝劉恆和竇太后(西漢孝文竇皇后)合葬陵寢,有時寫作灞陵。灞,即灞河。因霸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位於西安東郊白鹿原東北角,即今霸橋區席王街辦毛窯院村,當地人稱為“鳳凰嘴”。
霸陵因“因山為陵,不復起墳”,即依山鑿挖墓室,無封土可尋。並且史料文獻對霸陵的記載也很少,所以,只能根據僅有的記載來推測霸陵的具體位置和內部結構。霸陵陵園史稱“盛德園”,內建寢殿、便殿等。據記載,霸陵在白鹿原原頭的斷崖上鑿洞為玄宮,內部以石砌築,並有排水系統,墓門、墓道、墓室以石片壘砌,工程十分浩大。但估計,後來排水系統被沙石堵塞,以致墓門後來被水沖開,墓室結構遭到破壞。霸陵最遲在西晉即遭盜掘,並在當時發現了大量的陪葬品。
2001年6月25日,西漢帝陵(霸陵)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席王街道
席王街道

竇皇后陵

竇皇后陵系漢文帝劉恆之妻竇皇后之陵。在灞橋區席王街道任家坡村西,西北距霸陵1900米,亦稱南園。陵園有圍牆,現存西、南牆部分殘垣。封土為覆斗形,高19.5米,頂部東西長30米,南北35米;底部東西長137米,南北143米。陵園內發現大量建築遺存,出土有西漢筒瓦、板瓦和雲紋瓦當。園東從葬坑內出土陶罐、彩繪陶罐及馬、牛、羊等動物骨骼。陵西1000米處有任家坡從葬坑。
2013年5月3日,竇皇后陵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灞橋遺址

灞橋遺址位於西安城東灞河上。建於隋開皇三年(583年),為一座規模宏偉的多孔石拱橋。是京城通往中原和江南的交通要道。長安人送客東行多在此折柳贈別,故又名消魂橋。李白有“年年柳色,霸陵傷別”的名句。每逢春季團團柳絮隨風飛舞,如風卷雪花,“灞柳風雪”成為關中八景之一。
1996年11月20日,灞橋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