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員外的結果 展開
- 地主豪紳
- 閔公墓
員外
地主豪紳
員外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yuán wài,意思原指正員以外的官員,后指的地主豪紳。
原指正員以外的官員,後世因此類官職可以捐買,故富豪皆稱員外。明朝以後員外郎成為一種閑職,不再與科舉相關,而漸漸和財富聯繫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銀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個員外官職來做。
1、 [ministry councillor]:古指正員以外官員(全稱為“員外郎”)
2、 [landlord]:指地主豪紳(多見於早期白話)
結交此間一個大財主趙員外,養做外宅。——《水滸傳》
不多時郭彰帶到,伴當對他,指著白玉堂道:“這是我家五員外。”——《三俠五義》
員外
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不是什麼員外,俺們這裡有幾貫錢的人,都稱他做員外,無過是個土財主,沒品職的。”
清 《三俠五義》第五十四回:白玉堂卻笑著道:“那老兒不要害怕。我非山賊盜寇,不是甚麼大寨主。”伴當在旁道:“你稱呼 員外。”郭老道:“員外在上,聽老兒訴稟。”便將帶領女兒上瓜州投親,被胡烈截住為給 員外提親,因未允,將小老兒囚禁在山洞之內,細細說了一遍。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四章五:“他頗有點員外的風度,招待起朋友來倒還灑脫得很。”參見“員外郎”。
員外樓
到了現代,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員外這一稱呼逐漸淡出。但隨之出現了“候補委員”這一新的職位稱呼,於是就有了候補委員,其涵義與“員外”相比有一定變化,但大同小異,延用至今。
員外郎簡稱外郎或員外,通稱副郎。南北朝簡稱員外散騎侍郎為員外郎。是較高貴的近侍官。隋代始於六部郎中之下設員外郎,以為郎中之助理,由此延至清代不變。惟唐制列在六品,明清則升為從五品。
員外郎作為祿星,由他來保佑讀書人狀元及第、金榜題名,這多少有些諷刺意味。但即便是如此塑造,還是不能解決角色重複的問題,因為福星的尊貴其實已包含富貴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