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嘴鴨子

黑短腳鵯

紅嘴黑鴨(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又名紅嘴嗶仔、黑短腳鵯,屬於台灣特有亞種鳥類。是一種體型比黑喉紅臀鵯稍小的短腳鵯。雲南有4個亞種。紅嘴的鴨子不多,白羽毛+黑尾的,可以斷定是普通秋沙鴨。

羽毛顏色均有一定差異。頭、頸、喉黑色或門色;體羽黑色或灰或暗灰色,嘴和均鮮紅色。普遍分佈在中地海的地區;它們多半在森林中或山坡地附近活動。

物種學史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逐畢方文》中說,元和七年(812年)的夏天,火災接連不斷,有的時候一天達到幾十起,謠傳有怪鳥出現,大家就懷疑這種怪鳥可能就是畢方鳥。這種看法來自人們一種古老的認識,那就是羽毛烏黑、嘴巴紅得像丹砂一樣的鳥兒會銜火製造災難。古時候的人覺得,羽毛烏黑是因為被火熏黑的或者是被火烤焦了,嘴巴通紅是因為它們用嘴巴銜火的原因所造成的。他們為什麼會在火災現場出現呢?如果從鳥類尋找食物的本性來看,應該是因為在火災的現場往往有被燒死的動物屍體可以供它們吃,也就是說火光對於它們來說,就是食物向它們發出的信號。總而言之,無論是古人所說的提前知道火災發生的鳥還是“妖火”的鳥,都應該類似今天所說的紅嘴巴的黑鴨,這種鳥一般是黑色的羽毛紅色的嘴巴的鳥兒。
水面的紅嘴鴨子 3張
水面的紅嘴鴨子

生活習性


屬於台灣特有亞種鳥類的紅嘴黑鴨,普遍分佈在中地海的地區;它們多半在森林中或山坡地附近活動,尤其喜歡停落在高大的喬木或是枯樹上。每年一到繁殖季,部分個體會遷移到低海拔山區或是平地,在樹上築巢來哺育它們的下一代。

食物來源


以果實和昆蟲為食。鳴聲尖而清脆。幾乎遍布全省各地,常見留鳥夏候鳥

有關信息


風凰谷鳥園已有鳥5030多隻,分為283類,包括了世界五大洲的鳥類,有熱帶鳥,也有寒帶鳥。其中243類屬於台灣省內品種。帝雉和藍腹鷳都是早經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紅皮書上宣告涉臨滅絕的台灣特有種脊椎動物。帝雉又叫黑長尾雉,是國際知名的台灣特有珍禽。它品種高貴,氣質雍容被尊為雉中帝王,因而名為“帝雉”帝雉分佈在台灣中部和東部海拔1800米到3200米的原始闊葉林山區,多見於長草的陡坡。它全身羽毛藍黑色,臉鮮紅。黑色尾羽很長,有白色橫節,非常漂亮。高山族酋長用它做為象徵權力的頭飾。藍腹鏘也是國際上有名的台灣特有珍禽。雄鳥身體為有金屬光澤的藍色,臉和腳為鮮紅色,頭頂、背和一對長尾羽是白色,非常艷麗。藍腹鷳通常棲居在人跡罕至的原始叢林中,加上它生性極為機警敏捷,人們很難見到。帝雉和藍腹鷳由於林木遭受濫伐,破壞了它們的生存環境,加上大量而無節制的捕捉已經極少見到了。藍鵲白耳畫眉竹鳥等也都是台灣留鳥,白環鶯嘴鵯、藪鳥、鉛色水鵜、紫肅鵜、紅嘴黑鴨等,則是鳳凰谷中的鳥類

基本內容


普通秋沙鴨。紅嘴的鴨子不多,白羽毛+黑尾的,可以斷定是普通秋沙鴨。普通秋沙鴨 Common Merganser 描述:體型略大(68厘米)的食魚鴨。細長的嘴具鉤。繁殖期雄鳥頭及背部綠黑,與光潔的乳白色胸部及下體成對比。飛行時翼白而外側三極飛羽黑色。雌鳥及非繁殖期雄鳥上體深灰,下體淺灰,頭棕褐色而頦白。體羽具蓬鬆的副羽,較中華秋沙鴨的為短但比體型較小的為厚。飛行時次級飛羽及覆羽全白,並無紅胸秋沙鴨那種黑斑。虹膜-褐色;嘴-紅色;腳-紅色。叫聲:相當安靜。雄鳥求偶時發出假嗓的uig-a叫聲,雌鳥有幾種粗啞叫聲。習性:喜結群活動於湖泊及湍急河流。潛水捕食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