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

行動亞洲中國區事務總監

行動亞洲中國區事務總監。2002年,她創立了深圳貓網為流浪貓和被領養的貓提供動物福利相關問題的資訊,從而進入公益領域。

2006年參與創辦行動亞洲以來,一直致力於以“同理心”、“責任感”、“慎辨性思維”為核心的生命關懷教育,通過對教師、社工的同理心繼續教育,促進兒童校園教育及社區教育的開展。

個人生活


張媛媛的生命公益環保之旅起源於貓。2001年5月的一天,張媛媛下班回到家,發現丈夫領回來了一隻小貓仔,丈夫叫她臭咪。臭咪的來到意外地引發了“蝴蝶效應”,張媛媛隨後創辦中國動物關愛網(AAC)及深圳貓網站(SZcat),並擔任行動亞洲動物團隊中國事務總監。“我開始動物保護公益之路的起點是一隻貓的到來,但我相信這段路程不會有終點。”
在管理深圳貓網期間,張媛媛發現救助志願者在救助期間的一些耗竭現象,如得不到家庭社會的支持,面對大量動物虐待事件無能為力的挫折感,很多人都感到很彷徨。恰好在這年,即2005年她認識了英國的蘇佩芬,蘇佩芬是行動亞洲動物保護團隊的創辦人及執行長。
張媛媛認為,現在我們反對吃貓吃狗虐貓虐狗,並不僅因為貓狗可愛,是人類的朋友,而是我們要尊重大多數人的信仰和選擇,要把人性向善的一方面引導,否則暴力升級就不是對貓狗的虐待和食用的問題,這會轉移到人的身上。於是由“深圳貓”開始,張媛媛一步步走進了動物保護的公益圈子。
2006年,張媛媛成為行動亞洲動物保護團隊中國事務總監,接觸到更多的動物保護者,也更深層地體會到動物保護者也同樣需要的心理關懷。與此同時,她對動物的福利改善倡導逐漸擴展到關注人的方面,將動物關懷和人的關懷相結合成為張媛媛動物保護的公益理念所在。動物管理諮詢,動物福利型獸醫師發展諮詢,動保人心理關懷諮詢等服務,為愛護動物的人提供專業的知識;另外,她還會組織團隊在中國舉辦拒絕皮草以及拒吃貓狗等具體項目,推動做關懷生命的消費者教育,並進行關懷生命人道教育開發研究,推動教材開發、師資培養與實施推廣,提高中國兒童的生命感知能力。

人物生平


1996年她考上了中山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組織胚胎學。
1999年,畢業後來到深圳則一直在生物醫藥行業工作。
2002年起投入公益志願行動,創辦深圳貓網。
2006年起張媛媛成為行動亞洲動物保護團隊的中國事務負責人。
從2009年開始,行動亞洲動物保護團隊邀請國際獸醫無國界組織的獸醫專家和動物護理專家,舉辦《中國·伴侶動物獸醫師動物福利與技術交流研習會》
2011年註冊行動亞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

主要成就


推動深圳動物保護髮展,推動深圳愛貓文化建設。
馬洪基金會智庫百人會成員
2014年頒出零皮草影響力分項獎。
2016年受邀參加中國綠色生活高峰論壇,針對皮草產業中涉及的動物虐待、漁業資源枯竭、環境不可逆污染、食品安全問題、社會犯罪、人類健康問題向與會嘉賓介紹,提出“減痛減碳”的雙減綠色經濟新思路。
2016年9月第五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張媛媛出席“學會關懷:同理心與責任感的養成”主題沙龍活動。參與了深圳經濟特區社會工作學院承辦的“品讀公益人的經歷”真人圖書館活動,並受聘成為深圳經濟特區社會工作學院明星講師團公益講師。
張媛媛相冊
張媛媛相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