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蜜穗病
小麥蜜穗病
小麥蜜穗病是伴隨小麥線蟲而產生的細菌病。小麥抽穗后發生。染病株心葉捲曲,葉和葉鞘間含有黃色膠質物和細菌溢膿。新生葉片從含有上述菌膿葉筒內抽出時受阻,常粘有細菌分泌物。病株麥穗瘦小或不能抽出,護穎間也常沾有黃色膠質物,乾燥后溢膿在穗部或上部葉片上變成白色膜狀物,使穗、葉堅挺。濕度大時,溢膿增多或流淌下落。小麥成熟后,黃色膠質物凝結為膠狀小粒。
小麥棒桿菌是具有鈍圓末端的楔形短桿菌,大小1.3×0.5~0.7(um),一般單個或首尾相連成對排列。革蘭氏染色陽性,好氣性,不產孢,菌體棍棒狀,沒有球形或桿狀變化的多態性,也無突然折斷分裂現象。胞壁中含有二氨基丁酸;G+C為51%~59%。小麥棒桿菌原名為Corynebacteriumtritici(ex.Hutchinson)CahsonandVodaver后歸入新建立的棒桿菌屬中。
小麥蜜穗病主要靠小麥線蟲為介體侵入小麥,侵入后細菌擴展快則全穗為蜜穗病。
重點防治小麥線蟲病,小麥線蟲病防住以後,即無小麥蜜穗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