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梓鎮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

敬梓徠鎮,隸屬於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位於紫金縣東南部,東鄰五華縣華陽鎮,南接水墩鎮,西北與中壩鎮、五華長布鎮交界,省道S120線穿鎮而過,西距紫金縣城33公里(距河源市100公里),全鎮總面積面積1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4020畝、山地面積13.02萬畝。截至2020年11月1日,敬梓鎮常住人口為18252人。截至2020年6月,敬梓鎮下轄13個行政村。

2014年,敬梓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3億元,比增13%,其中,工業總產值1.7億元,比增11.2%,農業總產值1.32億元,比增10.3%,第三產業總產值0.41億元,比增15.2%;完成稅收342萬元,比增33.6%。其中國稅188萬元,地稅154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6925元,比增8%。

歷史沿革


敬梓原屬中壩公社所轄。
1962年,從中壩分出成立敬梓公社。
1984年,廢社設區。
1986年冬,撤區建鄉。
1993年,撤鄉設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敬梓鎮
敬梓鎮
敬梓鎮,位於紫金縣東南部,東鄰五華縣華陽鎮,南接水墩鎮,西北與中壩鎮、五華長布鎮交界,省道S120線穿鎮而過,西距紫金縣城33公里(距河源市100公里),全鎮總面積面積1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4020畝、山地面積13.02萬畝。

自然資源


敬梓鎮自然資源豐富,主要有溫泉、花崗岩石等,其中溫泉日流量達3000噸,花崗岩儲藏量大,可開採板材約200萬立方以上。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敬梓鎮下轄13個行政村。
敬梓鎮下轄地區
馮坑村塘美村正聯村田頭村
洋高村敬梓村聯和村甘田村
南村村柑坑村揚眉村中聯村
陂頭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21年6月,紫金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敬梓鎮常住人口為18252人。

經濟


綜述

敬梓鎮
敬梓鎮
2014年,敬梓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3億元,比增13%,其中,工業總產值1.7億元,比增11.2%,農業總產值1.32億元,比增10.3%,第三產業總產值0.41億元,比增15.2%;完成稅收342萬元,比增33.6%。其中國稅188萬元,地稅154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6925元,比增8%。

文化


地名由來
敬梓因地勢狹長取名“徑子”,后取諧音為敬梓。

方言

敬梓鎮方言屬梅縣客家方言體系,敬梓話屬紫金客家話中壩腔。

社會


基礎設施建設
徠水利方面積極籌集資金用於修復受毀的水利設施,全鎮共修復陂頭8座,修復水圳1300米,確保農業生產正常進行。交通方面加快村道硬底化建設,至年底,完成柑坑村委通往黃小塘自然村3.1公里,揚眉村4.6公里、馮坑段3公里村道硬底化建設,正聯村、甘田村、洋高村等村硬底化建設動工建設。墟鎮建設年內,重新對敬梓、中聯2個集墟進行規劃建設,中聯墟紫五公路兩邊的排水溝建設已全部疏通建成,敬梓墟上橫街道路於2007年8月鋪上水泥路面,在墟鎮設立垃圾集中堆放點,組織人員按時清理垃圾,改善墟鎮環境。聯和、中聯、柑坑、敬梓等村道裝上路燈,面貌煥然一新。
計劃生育
2007年,敬梓鎮按照二類鎮的要求,嚴格執行縣委出台的計生層級動態責任管理制度,加大計生經費投入、完善信息化管理和健全利益導向機制,全年共投入4萬多元完善村級計生“三欄兩室一校”等基礎設施建設,人口與計生工作水平明顯提高。2007年,全鎮完成“四術”488例,人口出生率13.52‰,計劃生育率81.88%,自然增長率8.2‰。人口計劃目標與各項指標達到上級要求,通過市計生委的年終考核。

教育

學校危房改造全面鋪開,敬梓中學、甘田小學、陂頭小學、中心小學D級危房改造動工建設,馮坑小學改造完成。敬梓小學、馮坑小學、洋頭小學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部門和外出鄉賢的支持,進一步完善教學設施,辦學條件進一步完善。2007年,全鎮有中學1所,小學14所,有中學教職工80人、小學教職工163人,在校中學生1350人、小學生3594人。敬梓中學考入普通高中的96人,升學率比上年提高23%。年內,敬梓中學黃禮鋒,敬梓小學鍾春霞、彭祖鵬等3名教師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優秀教師。

文化事業

鎮內設有文化站、廣播站,老人活動中心,13個行政村有文化室、電教室。體育活動場地有籃球場16個,乒乓球場6個。2007年12月,鎮代表隊參加紫金縣第六屆運動會籃球、象棋項目比賽,取得較好成績。繼續完善農村通信網路,擴大網路覆蓋面。年內,馮坑村在省級“村村通”工程支持下,安裝上電視衛星天線,使村民收看到電視節目,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醫療衛生

2007年,敬梓衛生院有門診部10個,村衛生站27間,共有醫務人員32人,其中鄉村醫衛人員27人。衛生院有病床12張,有X光機等醫療設備。積極擴大農村合作醫療的覆蓋面,全鎮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5080人,佔全鎮總人口的90%,使合作醫療受益面進一步擴大。積極改善醫療衛生條件,敬梓衛生院新的醫務大樓已經動工興建,加快農村藥品“兩網”建設。
社會事務
努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做好雙擁、優撫安置等工作。2007年,全鎮有五保戶115戶、特困戶69戶,定為低保戶651戶,按每人每月發給基本生活費35元,全年發救災救濟金10餘萬元。做好災后重建家園工作,全鎮水毀房屋72戶,上級每戶補助0.9萬元,全部於春節前住進新房。完成徵兵任務10名。
綜合治理
認真落實社會綜合治理責任制,嚴厲打擊“兩搶一盜”、吸毒販毒、“六合彩”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落實信訪責任制,積極解釋政策、化解矛盾。全年共接訪群眾25人(次),接訪投訴案件6起,調處率83%。發生治安案件11宗,破案11宗;解決群眾糾紛16宗。年內,敬梓鎮被縣綜治委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鎮。
人民生活
年內實現農村人均純收入4132元,比上年增長8.5%;已參加籌資入股市高新區的行政村實現資金返還,村級經濟進一步脫貧。2007年,全鎮共為中小學貧困學生402人,免學費14.38萬元。
民主法制建設
全年共辦理人大代表議案10件,已辦理8件。群眾來信來訪6件,已辦理6件。鎮人大代表民主評議團對中心小學、衛生院2個單位進行行風評議,健全規章制度。加強法制建設,重視維穩工作,進一步健全和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加強信訪工作,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抓好禁毒、消防和安全生產等工作,構建綜治工作長效機制,促進社會穩定和諧。
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創建文明生態鎮,結合“五改”工程和創建文明村等工作,努力建設文明生態鎮。年內,幹部下基層駐農村工作組辦好事實事45件,解決群眾糾紛16宗,幫助籌集資金231萬元,工作組直接扶持資金4.5萬元,協助發展集體經濟項目5個。

旅遊


風景景點

黃海龍將軍祠
黃海龍將軍祠,位於紫金縣敬梓鎮中聯村,是河源市為數不多的南宋古建築,距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2011年被評為河源市文物保護單位。黃海龍將軍祠是黃海龍孫黃灝為弘揚祖父之功烈,經當時皇帝恩准而建祠於循州琴江中鎮(今紫金縣敬梓鎮中聯村)。
祠堂主體建築成長方形,土、木結構,三進深布局,10柱6廳2上房設置,硬山頂,硬山擱標式構架,前廳設中門、東門、西門突出主線。以石雕、木刻、灰塑、壁畫、屏風、花格、雕梁、畫棟、琉璃瓦面、內以龍、獅營造雄踞氣勢。黃海龍將軍祠是宋代營造法設計,融合南方宗祠建築,具有客家建築特點的建築。

歷史遺跡

黃海龍將軍洞
黃海龍將軍洞
黃海龍將軍祠位於中聯村,始建於1014年,為縣級保護文物。鎮內還有敬梓新寨宋屋,清代嶺南才子宋湘祖墳“卧獅搖鈴”、敬梓村鵝山頂新石器時代古村落遺址和中聯圩附近的三谷圍等景點。
敬梓溫泉位於琴江河床東側河灘上,水溫達50~65℃,可供開發利用的熱水量約3000噸/日左右(參見本書《旅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