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士玉
清代禮部尚書
吳士玉(1665—1733)清代大臣。字荊山,號臞庵。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為諸生時,即以制義名天下。宋犖撫吳,延課其子弟。
某一夏日,犖集吳下名士賞芍藥,倡五言古體一章,士玉亦欣然附和,四座嘆服,始知其能詩。時邵長蘅亦在幕府久與處,論詩最合。康熙四十五年(1706)成進士,入史館二十餘年。歷官翰林院庶吉士、武英殿纂修、總裁,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資政大夫,入直南書房,左都御史,特旨許紫金城騎馬,進禮部尚書。康熙五十八年(1719),吳士玉等奉敕撰《駢字類編》二百四十卷。康熙六十年(1721),與眾人奉敕撰《子史精華》一百六卷。士玉好扶植人倫,與徐乾學韓菼以獎勵後進為己任,卒謚文敏。
士玉為“江左十五子”之一,著有《吹劍集》、《蘭藻堂集》。
吳士玉像
【上韜光望錢唐江】
拔雲緣危磴,邈若陵風飛。回首失紺宇,聳身但翠微。
連天起古煙,萬竹相因依。碧色望不盡,步步娛清暉。
絕境天可捫,訇然開岩扉。遂登縹緲樓,浩歌縱遐睎。
江光搖空闊,潮勢吹裳衣。精神忽飛揚,八極從指揮。
吳士玉手書(二)
吳士玉手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