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汗都斯鄉
青海省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下轄鄉
查汗都斯鄉,青海省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下轄鄉。截至2018年末,查汗都斯鄉戶籍人口有18647人。截至2019年10月,查汗都斯鄉下轄17個行政村。
元朝、明朝時期,由撒拉族土司管轄。
清朝時期,為查汗大寺工屬地,由撒拉族下四工世襲千戶管轄。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第一區查汗大寺,蘇只鄉。
1952年7月27日,歸第四區。
1955年8月10日,屬街子轄區。
1956年8月21日,撤區,仍設蘇只鄉。
1958年7月,為團結鄉,同年9月1日,合併成立紅旗公社。
1961年7月1日,紅旗公社撤銷,成立查汗大寺公社。
1966年10月3日,改為紅旗公社。
1984年6月,社改鄉,更名為查汗都斯鄉。
查汗都斯鄉
2011年末,查汗都斯鄉下轄17個村民委員會:阿河灘、牙藏、哈大亥、蘇只、乙麻亥、新村、白庄、繁殖場、下庄、中庄、大庄、新建、團結、贊卜乎上庄、贊卜乎中庄、贊卜乎下庄、古什群;下設73個村民小組。有31個自然村。
截至2019年10月,哈達鎮下轄17個行政村:下庄村、牙藏村、哈大亥村、蘇志村、乙麻亥村、新村、團結村、白庄村、阿河灘村、中庄村、大庄村、新建村、紅光上村、紅光下村、贊卜乎村、古什群村、繁殖場村。
查汗都斯鄉,地處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西端,黃河南岸谷地,東接街子鎮,南接循化縣尕楞鄉,西鄰化隆縣,北與化隆縣甘都鎮隔河相望。行政區域面積105.62平方千米。
查汗都斯鄉地勢南高北低,南面為高山,中部為黃河谷地,北端為黃河,屬河谷地貌。黃河谷地地勢平坦,可利用土地面積廣闊,土壤多系紅黏土,土質較厚,鹼性較大,平每拔1892米。
查汗都斯鄉屬大陸性高原氣候,其基本特點是:高寒、乾旱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6℃9℃:1月平均溫-6℃,氣溫7月平均溫24℃。年降水量260毫米,無霜期180—220天,年平均日照2708—3636小時,農作物生長期196—250天左右,由於黃河流貫全境,四周又多是大山,大西北乾燥的季風相對不易侵入,黃河上游蒸發的水分增加了空氣中的濕度,全年降雨量大多集中在7、8、9月,形成春季乾旱,秋季多雨的氣候。
查汗都斯鄉境內屬黃河水系,黃河從古什群峽口入境,從阿河灘村出境,流經全鄉17個村民委員會,境內河道長約15千米。農田灌溉主要以1964年建成的查汗都斯水庫引流灌溉。
黃河從尖扎縣黃河大橋處開始進入公伯峽峽谷,流經近30千米的高山峽道和15千米的河谷地段,為修建水利發電站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查汗都斯鄉全鄉境內形成了約3萬畝的水域積,也為進一步發展水產養殖創造了條件。
查汗都斯鄉的自然災害主要以雹災和洪澇為主。
查汗都斯鄉
2011年末,查汗都斯鄉轄區總人口1568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620人,城鎮化率10.32%。總人口中,男性7768人,佔49.53%;女性7916人,佔50.47%;14歲以下4468人,佔28.49%;15—64歲10781人,佔68.74%;65歲以上435人,佔2.8%。總人口中,以撒拉族為主,達14488人,佔924%;回族1117人,佔7.1%,漢族68人,佔0.43%,蒙古族9人,佔0.06%,土族2人,佔0.01%。2011年,人口出生率13.9‰,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長率7.9‰。
截至2018年末,查汗都斯鄉戶籍人口有18647人。
2011年,查汗都斯鄉農業總產值9083.4萬元,比上年增加1205萬元,增長15.3%。
2018年,查汗都斯鄉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查汗都斯鄉的糧食作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4697噸,人均299.5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線辣椒、核桃、西瓜、花椒、杏、梨等。2011年,線辣椒種植面積2000畝,核桃種植面積8000畝。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為主。2011年,牲畜年末存欄2.9萬頭(只),比上年增長2.6%;畜牧業總產值2857.8萬元。漁業以網箱養殖的冷水魚養殖為主。2011年,規模養殖點6個。主要品種有虹鱒魚、金鱒魚、高白鮭等。
2011年末,查汗都斯鄉的信用合作社1個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
2011年末,查汗都斯鄉有小學7所,在校生1386人,專任教師12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83%;初中在校生268人,專任教師24人,初中適齡兒童入學率95.6%,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2011年末,查汗都斯鄉有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個,農家書屋17個,藏書10餘萬冊。
2011年末,查汗都斯鄉有衛生院1個,村級醫療站17個,衛生院有醫務人員23人,床位9張。2011年衛生院完成治療4000人次,出院病人378人次。2011年,法定衛生報告傳染病13例,發病率為13/10萬,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5%,新型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2565人,參合率95%。
2011年,查汗都斯鄉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35戶,938人,支出677076元,月人均60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5人,支出107120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03人次,共支出40120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5900元。參加農村基本養老保險6078人,參保率82%。
● 地名由來
查汗都斯,系微撤拉語,意為鹽鹼灘。
概況
查汗都斯鄉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即紅光清真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即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烈土紀念塔、掩古錄拱北和蘇只清真寺。
名勝古迹
● 紅光清真寺
紅光清真寺位於查汗都斯鄉贊卜乎上村(也叫紅光村),佔地4畝,四合院布局,由大門、喚禮樓、南北配房、大殿組成。是1936—1946年間由青海軍閥馬步芳俘虜的中國工農紅軍戰士協助當地少數民族群眾建造的全國唯一一座由紅軍修建的清真寺。1998年12月,青海省政府將該寺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中國工農紅車西路軍烈士紀念塔
中國工農紅車西路軍烈士紀念塔位於查汗都斯鄉贊卜乎中村,1987年竣工。為紀念西路軍烈士而建。鑲嵌有省人民政府、青海省軍區、中共循化縣委、縣人民政府題詞。塔座後面有碑文。1990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列為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 掩古錄拱北
掩古錄拱北位於查汗都斯鄉公伯峽中端黃河南岸石壁懸崖上。據初步考證,始建於清中晚期,有一位伊斯蘭教聖賢在此顯靈,被當地穆斯林群眾發現后修建紀念碑,成為西北五省區撒、藏、回、漢等民族共同信奉、朝拜、祈福的聖地。也是全國僅有的由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共同信奉的宗教活動場所。1985年3月1日拱北動工重建,1986年秋竣工。拱北為八卦亭,修建在600米高的懸崖峭壁上,亭基半懸於凌空,亭體用鐵鏈系在懸崖上,驚險異常。亭內有木製的墓廬,牆上懸掛有光緒、民國年間各處信徒贈送的匾額及詩詞。每年農曆4月14日為拱北先賢紀念日。1998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