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江農場
大西江農場
大西江農場位於黑龍江墾區西北部,地處小興安嶺南麓,嫩江東岸,是黑龍江農墾總局系統國營農場,隸屬農墾九三分局管理。1968年6月組建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編為第五師第四十七團,1976年春改為國營農場。農場佔地總面積3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8.4萬畝,草原9萬畝,水面1萬畝,林地14萬畝。農場下轄19個場直企事業單位和6個農業機械化管理區(規劃為四個畜牧養殖區),有4575戶居民,總人口10995人(2010年)。
有齊黑公路從場內貫通,交通便利。農場地勢東高西低。土地總面積345平方公里。農場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蒙古族、朝鮮族、滿族、達斡爾族。
2009年農場實現糧豆薯總產7.4萬噸,實現生產總值3.47億元,比上年增了19.24%,經營利潤1200萬元,人均純收入10907元,第一產業生產總值2.17億元,第二產業0.45億元,第三產業0.8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了14.20%、28.57%、26.86%。自來水入戶率達100%;電話、電傳初步形成網路;電視台開設20餘套電視節目和自辦節目。
一是努力加大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因地制宜擴大甜菜、馬鈴薯、玉米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實現種植業結構提檔升級;
二是在提升旱作農業標準化水平上下功夫,堅持良種配良法,實施農藝栽培措施和農機作業雙向標準化,使農藝措施更具科學化、合理化,達到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目的,提高糧食單產。
三是實施保護性耕作,土壤耕作方式已由原來翻、耙、耮的方式向免耕保護性耕作方式轉變,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減少碾壓遍數,增加了土壤通透性,大大地提高耕地質量。四是加強飛機場建設,提高航化服務質量,噴施各類防病、防蟲、促早熟葉面肥,為作物健身防病,促進促進早熟,為農產品實現增產增效做好服務。
2009年實現小麥單產351公斤,超歷史,糧豆薯總產7.4萬噸,產量又上新台階。
2021年4月28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財政部“2021年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
堅持以經濟發展推動城鎮建設,用城鎮建設拉動經濟發展,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效率管理”的工作思路,全面實施生態工程,建設農墾新型小城鎮。到2009年底,累計投入城建資金2個多億,建各類辦公、綜合住宅樓34棟,小康樓住宅樓100棟,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全場水泥路面硬化面積12萬平方米,種植草坪17萬平方米,人均綠地面積27平方米,場直樓房入住率達到78%,場直地區基本上完成了硬化、亮化、美化、綠化、香化工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隨著2009年28棟小康樓的交付使用,我場建成墾區首個百棟小康樓住宅區,也標誌著我場在抓城工作中,又邁上了新的台階。
自2006年12月九三分局場縣共建領導小組下發《農墾九三分局與嫩江縣合作共建試點工作方案》以來,農場成立了以場長、黨委書記為組長,農場機關和場直各相關單位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場縣合作共建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和目標,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成員單位協同抓、有關部門配合抓”的工作格局,並制訂了《大西江農場與臨江鄉合作共建實施方案》,對具體合作項目和對口業務,又制訂了6個子方案和5個子協議。過去三年來,累計完成代耕代種以及承租面積121.3萬畝,其中代耕21萬畝,代播23萬畝,農機跨區作業47萬畝,場外承租30萬畝,出動農業機械210台次,使得這兩個村近150名勞動力從土地中分離出來外出打工,農民因此實現勞務收入達210多萬元。農場在臨江鄉推廣五大作物高產栽培模式27萬畝,推廣農業農機新技術12項,推廣農業農機新技術21萬畝,幫助建立了一個科技園區,培育科技示範戶165戶。設立種子銷售網點2個,累計銷售種子960噸,推廣糧種10.8 萬畝,實現航化作業35萬畝,實施測土配方施肥24萬畝。幾年來農場累計為臨江鄉開展科技培訓12次,先後有3100多人次參加了培訓,吸納地方勞動力來農場就業的有390多人次。農場還積極拓寬渠道,從教育、醫療等方面開展多領域合作。幾年來,場中、小學校就近共接收臨江鄉中小學生325人次,免收學雜費近12.4萬元,與臨江鄉開展教師異地授課118人次,場醫院與臨江鄉衛生院互為定點醫院以來,共為臨江鄉提供就診服務1258人次。
2010年規劃實現目標
按照“三步走”戰略要求,2010年實現糧豆總產8.1萬噸,生產總值3.8億元,企業利潤 800萬元,人均純收入10600元;實現奶牛存欄7230頭,造林綠化面積3520畝,拆遷居民點4個。爭取通過三年的努力,到2013年,把農場建成農業結構優、糧食單產穩、農機水平高、輻射帶動強、人居環境好的萬人小城鎮,成為分局乃至墾區最具競爭力的農場之一。
加快配套農機具改造和購進步伐,投資1482萬元購買3大類52台套整地和收穫機械,其中,馬鈴薯播種機和收穫機各6台,玉米摘棒機9台,甜菜移栽機4台,自走式青貯收割機2台,積極提升農機裝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