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山晏鄉

長山晏鄉

長山晏鄉地處進賢縣南部,東面、北面與白圩鄉交界,西與文港鎮李渡鎮接壤,南與撫州市臨川區雲山鎮相連。北距進賢縣城15公里,西距省會南昌50千米,銀福高速公路和316國道由東向西,省道進李公路由北向南過境,區位優越,交通發達。

總面積47.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2萬畝,山林面積2.75萬畝,森林覆蓋率40.6%;轄10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有81個自然村,設81個村民小組。具有文化底蘊深厚,是近代中國紡織實業家朱仙舫的故鄉,且有醫療器械之鄉的美譽。

歷史沿革


原屬臨川縣,1958年設新華公社,1968年更名長山晏公社,1969年划屬進賢縣,1984年建鄉。1997年時,面積47.3平方千米,人口1.87萬,轄新居、下趙、上付、墩上、塗橋、下過、舒坊、圳晃、西陳、五橋、百源11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轄上傅、新居、墩上、塗橋、下過、舒坊、圳晁、西陳、五橋、百源等11個行政村,81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長山晏街,距縣城13千米。
行政代碼:360124210:~200新居村 ~201下趙村 ~202上付村 ~203墩上村 ~204塗橋村 ~205下過村 ~206舒坊村 ~207圳晁村 ~208西陳村 ~209五橋村 ~210百源村 ~500長山墾殖場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我鄉位於縣東南端,地處丘陵。境內總面積47.32平方公里,轄10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81個村民小組,截至2010年底,總人口22800人,其中村級人口20080人。全鄉耕地面積21880畝,可養水面2500畝,山地面積32418畝。境內有316國道、京福高速公路以及縣級公路進李路,鄉村水泥公路四通八達。

氣候特徵

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境內山清水秀,美麗富饒。有“三山、三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美譽。

經濟發展


綜述

長山晏鄉工業園區一隅
長山晏鄉工業園區一隅
2002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達46985萬元,其中工業產值42423萬元,佔總產值的90.3%,鄉區域財政收入達1000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達2640元。2005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達77465萬元,其中工業產值72665萬元,佔總產值的93.8%,鄉區域財政收入達114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313元。
1999年來,長山晏鄉的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較快。一是南昌西山文武學校&西山高級中學經濟快速增長。新世紀的三年,經濟總量增長速度均在30%以上。2002年的工業產值是1993年的6597萬元的7倍多。農民人均純收入比1993年的1090元凈增了1550元。鄉區域財政收入是1993年的180萬元增長了6倍多。
2015年全鄉實現工業總產值50.6億元,財政收入1.13億元,比上年增長12%。

支柱產業

長山晏鄉擁有醫療器械主導產業和特色養殖產業,並形成了甲魚黃顙魚、奶牛、牲豬四大養殖基地。在建重大項目7個,已投產項目4個,主要包括:科美集團、海福特公司、廬樂公司、永泰公司等7家公司投資都在2000萬元以上,尤其是科美集團投資2個億,年前進行了試產,產品達標合格。“三和”農業租賃山地3000多畝,前期投資2000多萬元。

私營經濟

私營經濟蓬勃發展,個私企業如雨後春筍。到2008年,長山晏鄉已形成醫療器械、煙花鞭炮、紙箱包裝、橡塑製品四大支柱產業,全鄉共有6000多人從事自產自銷或推銷行業,他們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大中小城市及大部分鄉鎮。
長山晏鄉共有企業253家,從業人員6000餘人,2002年,上交國家稅金1073萬元。南昌市贛江醫療器械廠創辦於1989年,是國家醫藥管理局定點生產一次性使用輸液器、注射器的專業廠家之一。屬鄉辦集體企業。

招商引資

2010年引進企業11個,其中新增規模企業3個,在建項目7個,已投產企業3個,招商引資金額達1.9億元,佔全年任務的104.05%。固定資產投資11家,完成投資3.089億元。

獲得榮譽


1994年榮獲全省“農村小康建設排頭鄉”稱號。1995年,綜合經濟效益跨進了全省“百強鄉鎮”。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9370
10390
8980
家庭戶戶數4350
家庭戶總人口(總)18489
家庭戶男9871
家庭戶女8618
0-14歲(總)5307
0-14歲男3077
0-14歲女2230
15-64歲(總)12853
15-64歲男6746
15-64歲女6107
65歲及以上(總)1210
65歲及以上男567
65歲及以上女64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8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