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蜀龍的結果 展開

蜀龍

蜀龍

蜀龍(學名Shunosaurus)是種獨特的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晚侏羅世的中國四川省,約1億7000萬年前。蜀龍的屬名來自於四川省的古名“蜀”。蜀龍的化石發現於自貢市大山鋪的下沙溪廟組。蜀龍的化石發現於我國四川省,由於四川古名為“蜀”而得名。蜀龍身體笨重,用四肢行走,尾巴上的大尾錘是它主要的防禦武器。它主要生活在河畔或湖濱地帶,由於牙齒呈樹葉狀,邊緣沒有鋸齒,只能以柔嫩多汁的植物或低矮的樹木枝葉為食。

形態特徵


蜀龍
蜀龍
蜀龍身長約12米,體型相當於一個成年雌象的大小。以一個蜥腳類恐龍而言,蜀龍的頸部相當短。蜀龍擁有短而縱深的頭顱骨,鼻孔位在口鼻部偏低的地方,而匙狀牙齒相當結實。蜀龍有12節頸椎、13節背椎、4節肩椎、43節尾椎,有些尾椎的形狀為人字形,類似較晚期的梁龍。肩胛骨與鳥喙骨癒合。在1989年,發現蜀龍的尾巴末端擁有尾棒,可能用來擊退敵人。
李氏蜀龍為蜥腳類,中型而且尚未特化的種屬。牙齒具高而細的形狀,像鏟子似的,總計有四顆前頷齒,17到19顆頷齒以及21顆臼齒。頸椎很短,后凹椎具有低平的神經弓與神經棘。後段的頸椎約為背脊椎的1.2倍長。背部的神經棘很高聳;而 骨有四塊骨結合的椎骨,與在印度中部發掘到的巨腳龍很相似。根據趾的數目尚未減少推斷為非常原始的形態,而在前三趾端都具有爪子構造。
蜥腳類恐龍是迄今為止體形最大的陸地動物。蜀龍屬於原始蜥腳類恐龍,它們還沒有完全進化出龐大的體形。蜀龍的體形中等,與其他蜥腳類恐龍相比,蜀龍的頸部更短。蜀龍的牙齒呈勺狀,有利於它們咬斷並咀嚼植物 。

生活習性


蜀龍身體笨重,行動緩慢,喜群居,通常都和鯨龍一起成群出現。蜀龍的牙齒只適合吃些柔軟的植物,所以主要生活在河畔湖濱地帶,以柔嫩多汁的植物或低矮樹上的嫩枝嫩葉為食。
蜀龍生活在河畔和湖濱地帶,是一種植食性恐龍,以鮮嫩多汁的植物為食。蜀龍的四肢長度差別不大,再加上它們的身軀笨重,蜀龍只能以四足行走,而且行動起來特別緩慢 。

物種學史


蜀龍
蜀龍
蜀龍是在1983年首次敘述,目前已發現超過20個蜀龍骨骸,其中數個是完整或接近完整的骨骸,以及少數保存下來的頭顱骨,使蜀龍成為蜥腳下目中生理結構最清楚的恐龍之一。模式種是李氏蜀龍(S. lii),是由董枝明、張奕宏、周世武等人在1983年所敘述。而第二種是自流井蜀龍(S. ziliujingensis),但並沒有正式地敘述,狀態仍是無資格名稱。
蜀龍被分類為一種基礎蜥腳下目恐龍。它們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瑞拖斯龍有緊密親緣關係。
蜀龍化石目前正在中國四川省自貢市的自貢恐龍博物館展示中。

防身武器


值得一提的是,蜀龍有自己獨到的防身武器,它就是生長在尾巴末端的骨質尾錘,由幾節膨大並癒合的尾椎骨形成,呈橢圓球狀。當恐龍活著時,這樣的內質尾錘上包著皮肉.看起來就和一個兒童足球差不多大小.4米多長的粗大尾巴末有這樣的“戰錘”,如果揮動起來,就可能使一些肉食動物聞風而逃。也許,同一個化石點掘出來的肉食性恐龍——氣龍,就曾經因為“嘴饞”而成了它們的錘下之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