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羅漢

十六羅漢

十六羅漢,主要依據唐玄奘翻譯的《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他們是:一賓度啰跋羅惰闍、二迦諾迦伐蹉、三迦諾迦跋厘墮闍、四蘇頻陀、五諾距羅、六跋陀羅、七迦理迦、八伐闍羅弗多羅、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啰怙羅、十二那伽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托迦。十六羅漢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據經典說,他們受了佛的囑咐,不入涅盤,常住世間,受世人的供養而為眾生作福田。此外,另有十八羅漢之說。此繫於十六羅漢加上二位尊者。關於所加的二尊有多種說法,茲不一一列舉。

起源


古代譯品中如北涼道泰譯的《入大乘論》說:「尊者賓頭盧、尊者羅睺羅,如是等十六人諸大聲聞散在諸渚……守護佛法。」但是未列舉出十六羅漢一一的名字。此外,西晉竺法護譯(一雲失譯)《彌勒下生經》云:「所謂大迦葉比丘、軍屠缽嘆比丘、賓頭盧比丘、羅雲上丘,汝等四大聲聞要不般涅盤,須吾法沒盡,然後乃當般涅盤。」東晉失譯《舍利弗問經》也說:「我去世后摩訶迦葉、賓頭盧、君徒般嘆、羅睺羅四大比丘住不泥洹,流通我法。」隋智顗《法華經文句》卷二即根據此說云:「佛敕四大羅漢不得滅度,待我法滅盡。由是住持於今,未得入無餘涅盤。」而唐湛然《法華文句記》解釋此文卻云:「准《寶雲經》第七,佛記十六羅漢令持佛法,至后佛出方得入滅。彼經一一皆列住處、人名、眾數等。故諸聖者皆於佛前各各誓言:我等以神力故弘護是經,不般涅盤。賓頭盧、羅雲在十六數,卻不雲迦葉。」今勘本《寶雲經》有兩譯,一是梁代曼陀羅仙譯,一是梁代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都無此文。只是僧伽婆羅譯本卷七末沒有一般經典慣例的「信受奉行」的文句,或者現本的經文有所缺失,這就難以考定了。所有的十六羅漢的典據是依唐玄奘譯《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難提密多羅,此雲慶友,是佛滅后八百年時師子國(即今斯里蘭卡)人。
十六羅漢像
十六羅漢像
《法住記》中說:第一尊者賓度羅跋啰惰闍(Pindolabharadvaja),與自眷屬千阿羅漢多分住在西瞿陀尼洲;第二尊者迦諾迦伐蹉(Kan-akavatsa),與自眷屬五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北方迦濕彌羅國;第三尊者迦諾迦跋厘惰闍(Kanaka-bharadvaja),與自眷屬六百阿羅漢多分住在東勝身洲;第四尊者蘇頻(Suvinda),與自眷屬七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北俱盧洲;第五尊者諾距羅(Nakula),與自眷屬八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南贍部洲;第六尊者跋陀羅(Bhadra),與自眷屬九百阿羅漢多分住在耽沒羅洲;第七尊者迦理迦(Karika),與自眷屬千阿羅漢多分住在僧伽荼洲;第八尊者伐闍羅弗多羅(Va-jraputra),與自眷屬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在缽刺拏洲;第九尊者戍博迦(Svaka),與自眷屬九百阿羅漢多分住在香醉山中;第十尊者半托迦(Panthaka),與自眷屬千三百阿羅漢多分住在三十三天;第十一尊者羅怙羅(Rahula),與自眷屬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在畢利颺瞿洲;第十二尊者那伽犀那(Nagaena),與自眷屬千二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廣半度波山;第十三尊者因揭陀(lngata),與自眷屬千三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廣脅山中;第十四尊者伐那婆斯(Vanav-asin),與自眷屬千四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可住山中;第十五尊者阿氏多(Ajita),與自眷屬千五百阿羅漢多分住在鷲峰山中;第十六尊者注荼半托迦(Cuda-panthaka),與自眷 屬千六百阿羅漢多分住在持軸山中。
自《法住記》譯出以後,十六羅漢受到佛教徒的普通尊敬讚頌。現存敦煌唐人寫經中還存有《第八尊者伐闍羅弗多羅》、《第十尊者羅護羅頌》二首,每首七言八句(見《敦煌雜綴》下)。此外還有《十六大阿羅漢因果識見頌》一書,題雲「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迦譯」而不記時代。前有宋范仲俺序云:「慶曆中宣撫河東,宿保德冰谷傳舍,於堂檐罅間得之,因於府州承天寺命僧別錄藏之。於戊子歲(1048)有江陵僧慧哲又出其藏本,稱得之於武陵僧普煥,寶之三十餘年云云。」書中記十六阿羅漢,各各為摩拏羅多說自所證「因果識見」,各有七頌,總有一百十二頌。唯文義淺薄,其為宋代漢地民間偽造無疑,就此亦足見當時民間對十六羅漢崇奉之廣。在《秘殿珠林》還載有唐人畫十六應真圖,卷后附宋姜夔跋,完全引用了此頌,可見這《因果識見頌》在宋時是相當流行的。

畫像


十六羅漢壇城
十六羅漢壇城
關於十六羅漢的圖像方面,《宣和畫譜》卷二載梁張僧繇有十六羅漢像一幅。他是否 根據北涼道泰譯的《入大乘論》,或者如湛然所說《寶雲經》的記載而畫,難以考定,但是我們知道當時佛教界對十六羅漢的崇奉並不普遍。唐玄奘譯出《法住記》以後,到乾元中盧楞伽特愛好作十六羅漢像,《宣和畫譜》卷二記載他有這類作品多種,又同書卷十中記王維也有十六羅漢圖四十八幅。到了五代時這類繪畫就更多起來,如南唐的陶守立(見《式古堂書畫考》二)、王齊翰(見《宣和畫譜》四、《清河書畫舫》五、《秘殿珠林》九),前蜀的李升(見《宣和畫譜》)、張玄(見《宣和畫譜》三、《清河書畫舫》五),吳越的王道求(見《式古堂書畫考》二),都有此類作品,而以前蜀貫休為最知名(見《清河書畫舫》五、《妮古錄》、《式古堂書畫考》十),宋代孫知微(見《清河書畫舫》六)、李公麟(見《珊瑚網》二三、《弇州四部稿》一三七、《式古堂書畫考》二、《秘殿珠林》九、十、《書畫鑒影》二、《寶繪錄》十、《平津館鑒藏書畫記》、《江村書畫目》、《好古堂家藏書畫記》上、《三秋閣書畫錄》二)、顏博文(見《式古堂書畫考》二)、李時擇(見《式古堂書畫考》二)、梁楷(見《書畫鑒影》三)、孫必達(見《秘殿珠林》九);僧中如梵隆(見《珊瑚網》二三,《弇州四部稿》一三七、《式古堂書畫考》二、《大觀錄》一四、《江村銷夏錄》一、《春霞閣題畫絕句》)、月蓬(見《式古堂書畫考》二)、海侖(見《秘殿珠林》九、十);元代趙孟頫(見《秘殿珠林補編》十)、錢選(見(盛京故宮書畫錄》三),明代吳偉(見《秘殿珠林》二集)、仇英(見《過雲樓書畫記》四、《江村銷夏錄》一、《盛京故宮書畫錄》三)、吳彬(見《石渠寶笈》三)、丁雲鵬(見《石渠寶笈》二、三)等,都有名作見於歷代的著錄。

雕刻


十六羅漢壇城
十六羅漢壇城
關於十六羅漢的雕刻方面,最早的有杭州煙霞洞吳越國吳延爽造十六羅漢,計右璧 內部二尊、前部四尊。左壁十尊。此十六尊的雕刻技巧同一手法;阮元《兩浙金石志》曾載有煙霞洞吳延爽造像功德記。吳延爽是吳越王錢元瓘妻吳夫人的兄弟。宋代曾在此洞補刻僧像一、布袋和尚像一,作法淺陋,遠不及前十六尊。可見《咸淳臨安志》所記:「原有石刻羅漢六尊,吳越王感夢而補刻十二尊,成為十八」之說,全出於附會。
從以上所述繪畫和雕刻兩方面來看,十六羅漢的尊崇是從五代時發展起來的,特別是在江南一帶地區,並且由十六羅漢而演變成十八羅漢。

名稱


指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十六位大阿羅漢。據經典所載,十六羅漢受佛付囑,不入涅盤,常住世間,受世人供養而為眾生作福田。茲依唐·玄奘譯《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所載,略述十六羅漢之名稱及弘化地方如次︰
(1)賓度羅跋羅墮闍(Pindolabha^radvaja)︰與自眷屬千阿羅漢,多分住於西瞿陀尼洲。
(2)迦諾迦伐蹉(Kanakavatsa)︰與自眷屬五百阿羅漢,多分住於北方迦濕彌羅國。
(3)迦諾迦跋厘墮闍(Kanakabha^radvaja)︰與自眷屬六百阿羅漢,多分住於東勝身洲。
(4)蘇頻陀(Suvinda)︰與自眷屬七百阿羅漢,多分住於北俱盧洲。
(5)諾距羅(Nakula)︰與自眷屬八百阿羅漢,多分住於南贍部洲。
(6)跋陀羅(Bhadra)︰與自眷屬九百阿羅漢,多分住於耽沒羅洲。
(7)迦理迦(Kari^ka)︰與自眷屬千阿羅漢,多分佈於僧伽荼洲。
(8)伐闍羅弗多羅(Vajraputra)︰與自眷屬一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於缽剌拏洲。
(9)戍博迦(Ji^vaka)︰與自眷屬九百阿羅漢,多分住於香醉山中。
(10)半托迦(Panthaka)︰與自眷屬一千三百阿羅漢,多分住於三十三天。
(11)啰怙羅(Ra^hula)︰與自眷屬一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於畢利揚瞿洲。
(12)那伽犀那(Na^gasena)︰與自眷屬一千二百阿羅漢,多分住於半度波山。
(13)因揭陀(An%gaja)︰與自眷屬一千三百阿羅漢,多分住於廣脅山中。
(14)伐那婆斯(Vanava^si)︰與自眷屬一千四百阿羅漢,多分住於可住山中。
(15)阿氏多(Ajita)︰與自眷屬一千五百阿羅漢,多分住於鷲峰山中。
(16)注荼半托迦(Cu^l!apanthaka)︰與自眷屬一千六百阿羅漢,多分住於持軸山中。
十八羅漢之因揭陀尊者
十八羅漢之因揭陀尊者
十八羅漢之戌博迦尊者
十八羅漢之戌博迦尊者
十八羅漢之蘇頻陀尊者
十八羅漢之蘇頻陀尊者
十八羅漢之羅怙羅多尊者
十八羅漢之羅怙羅多尊者
羅怙羅多尊者
羅怙羅多尊者
那迦犀那尊者
那迦犀那尊者
迦理迦尊者
迦理迦尊者
迦諾迦跋厘墮闍尊者
迦諾迦跋厘墮闍尊者
迦諾迦代蹉尊者
迦諾迦代蹉尊者
諾距羅尊者
諾距羅尊者
伐那婆斯尊者
伐那婆斯尊者
注茶半托迦尊者
注茶半托迦尊者
自《法住記》譯出之後,十六羅漢受到我國佛教徒的普遍信仰,石窟中也陸續出 現這種題材。敦煌千佛洞第十六窟晚唐壁畫中就有十六羅漢像。歷代畫家對十六羅漢圖也多有繪製,如王維曾繪四十八幅十六羅漢圖。五代時期的禪月大師貫休十六羅漢圖,可由敦煌千佛洞第七十九窟窺其遺影。此外,大足石窟大佛灣第三十六窟、杭州煙霞洞等石窟也有十六羅漢像。宋代以後,十六羅漢的題材雖然在石窟中已經減少,但繪畫界則仍頗風行,一直延續到明代。著名畫家有李公麟、梁楷、趙孟頫與仇英等人。

十六羅漢


目前現存最早的十六羅漢是杭州煙霞洞五代十六羅漢造像,但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俞建華等人去煙霞洞實地考察后提出此洞五代羅漢群像的數量為十八的可能性遠大於十六。

十八羅漢


此外,另有十八羅漢之說。此繫於十六羅漢加上二位尊者。關於所加的二尊有多種說法,茲不一一列舉。[參考資料] 《佛教藝術論集》(《現代佛教學術叢刊》);道端良秀《羅漢信仰史》第二、第三章。
十六羅漢與龍岩十八開、十三太保、四季素,共為建蘭家族素心品系的四大多花銘品,在建蘭素心品系中居第二位。它又是素心建蘭中花形最大的銘品,先人以其莛花朵數多達十六朵,聯想到神名羅漢而借喻之,命名為“十六羅漢”。十六羅漢產於閩西。球莖圓大。葉幅1.4?2厘米;長25?40厘米,是重心建蘭四大多花銘品中葉幅最闊的品種。葉態直立成斜立,葉柄短而闊,葉中部肥闊,順尖或鈍尖收尾。新葉淺黃綠色,成熟葉碧綠,端部略彎垂。葉主脈間明亮,側脈較隱匿,葉兩側均密布龍骨節狀的深綠色斑紋,為該品特有的風采,格外雅緻。該品在生長茁壯的情況下,可開出莛16朵的出架香花,是素心建蘭中,莛花朵數居第二位的花葉兼優的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