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近代史

重讀近代史

《重讀近代史》是一部由作者朱維錚在2010年8月1日創作的圖書,由百家出版社出版。

作品描述的是充分利用他人所忽視的稀見史料,但又不迷失於浩瀚的史料之中,而將辯證的思維穿插於史料的闡述之中,每一步推理和論證都建立在紮實的文獻資料基礎之上。

編輯推薦


重讀近代史
重讀近代史
《重讀近代史》是著名歷史學家,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朱維錚先生近幾年來讀史閱世的感想彙集和理念提升,可謂是先生的代表著作。閱讀本書,對於普通讀者而言,不僅能夠系統、全面地了解近代中國,而且可以讀史明鑒、反躬自省;對於歷史研究者來說,則可以從宏觀上把握作者的治史思路,學習名家分析、看待歷史的眼界和方法。

內容簡介


《重讀近代史》是復旦大學教授朱維錚先生近年來潛心研究近代史的心血結晶,可謂是作者的代表作。作者廣泛閱讀中文及西文史料,兼涉政治、經濟、文化等學科領域,既鑽進歷史的深處,身臨其境地探尋、查考;又不落窠臼,跳出以往歷史研究局限於國內的狹隘視野,以高屋建瓴般地姿勢站在全球框架俯視近代中國。

作者簡介


朱維錚,1936年生,江蘇無錫人。1955年就讀於復旦大學歷史系,1960年畢業后留校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現為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2006年德國漢堡大學授予榮譽博士。主要從事中國文化史、中國思想史、中國經學史、中國史學史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1987年以來曾先後應邀至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印地安納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海德堡大學、哥廷根大學、韓國高麗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校擔任客座教授或訪問學者,並做過台北駐市學者,又曾任北美《亞洲評論》雜誌顧問等。著作主要有《走出中世紀》、《音調未定的傳統》、《求索真文明:晚清學術史論》、《壺裡春秋》、《中國經學史十講》及與人合作的《孔子思想體系》、《維新舊夢錄:戊戌前百年中國的“自改革”運動》等。編注輯校有《中國歷史文選》(修訂本)、《章太炎選集》(合作)、《梁啟超論清學史二種》、《清代學術概論》、《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及增訂本、《中國現代思想史資料簡編》卷一、《章太炎全集》卷三、《中國現代學術經典·康有為卷》等。主編有《中國近代學術名著》叢書十種,《傳世藏書》經學史類二十一種、諸子類五十種,《馬相伯集》,《利瑪竇中文著譯集》,以及論文集《傳統文化的再估計》、《儒家思想與未來社會》、《基督教與近代文化》等。曾在海內外各種刊物、會議文集等發表學術論文一百餘篇。

目錄


篇之甲 史有疑
挨打必因落後?
質疑“兩炮論”
三問“開眼看世界”
誰先注目地球那一面?
難道中國人只會見銀眼開?
豈可說先人閉目塞聽?
“被現代化”的邏輯
清史與近代史
需要重讀近代史
篇之乙 往回看
回眸清代“改革”史
“改革”溯源
重提“奏銷案”
“探花不值一文錢”

前言


有許多年,作為中國史學的從業者,我對“近代史”,只想充當讀者。
起因在於被1958年席捲全國學界的那場“厚今薄古”浪潮所震懾。當時我仍在大學習史,突然面對理論權威公開痛斥“厚古薄今”,斥之為封建的資產階級學者抗拒學術為現實政治服務的伎倆,號召文史哲等學科必須“厚今薄古”。有的左派名流,甚至主張中國史應該倒著學,由今及古,並要貫穿不斷革命精神。我想不通歷史科學怎能等同於現實政治,但稍表露即被指為“白專”。幸而也因此被分配到中國古代史專門化,得以棲身於被認作間離現實的中世紀史領域。
又歷年余,正值知識分子被“脫帽”的瞬間,意外地留校任教,師從陳守實教授學習中國土地關係史,又被周予同教授指定兼任他主編大學文科教材《中國歷史文選》的助手。他們都是博古通今的大師。於是我不得不跟著涉足“近代史”。

書摘


很奇怪,時至清末民初,“天網”早已破漏,但最愛暴露滿清宮廷醜聞的野史筆記,都對乾隆前期這起文字獄大案,記敘特少。如民國初期搜羅清代史料或佚聞甚詳的《清朝野史大觀》,僅有一則述及“偽奏稿案”,還是節抄自前引《東華續錄》。稍後,原北平故宮博物院文獻館編印的《清代文字獄檔》,所刊布的乾隆朝文字獄六十四起,也沒有偽孫嘉淦奏稿案,令人不禁懷疑這件大案的材料,已在清廷檔案中消失。
因此,多年前偶見《歷史檔案》雜誌公布的“乾隆年間偽孫嘉淦奏稿案史料選”,過後又見上海書店出版社重排的《清代文字獄檔》,於補輯五案中收入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編前述史料選,並增補出版社從《高宗實錄》輯出的相關材料,始知此案的原始史料遺存,達二百九十二件。雖然偽孫嘉淦奏稿的傳抄諸件,迄今仍未發現,可能當年已被乾隆朝君臣毀屍滅跡,但由上海書店出版社補輯的“偽孫嘉淦奏稿案”近三百件史料內,仍依稀可辨此案的來龍去脈。
(三)
偽孫嘉淦奏稿,假託正在清廷充當翰林院文士班頭的孫嘉淦之名抨擊“今聖”——明太祖只許皇帝稱作活著的唯一“聖人”,在明清沿襲五百年,至清光緒初才被僭主慈禧太后打破,——應說有歷史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