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爐山鎮的結果 展開

爐山鎮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轄鎮

爐山鎮,隸屬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地處凱里市西部,東鄰龍場鎮、萬潮鎮,南連麻江縣,西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北界大風洞鎮,行政區域面積198.22平方千米。

元代時期,爐山鎮境域屬麻峽縣(今麻江縣);1992年1月,清平鎮、五里橋鄉、大田(白臘)鄉、洛棉鄉合併為爐山鎮。截至2018年末,爐山鎮戶籍人口為33718人。截至2020年6月,爐山鎮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清平社區。

2015年,爐山鎮完成財政非稅收入295.64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78億元。2018年,爐山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

歷史沿革


元代時期,爐山鎮境域屬麻峽縣(今麻江縣)。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置清平堡。
爐山鎮 2張
爐山鎮
明弘治七年(1494年),屬清平縣。
民國二年(1913年),為爐山縣第一區第一分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置爐山鎮、洛棉鄉、平初鄉、翁壩鄉、西屏鄉。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置城關(清平)聯保。
民國三十年(1941年),清平聯保改為清平鎮。
1953年,清平鎮析為城關鎮、老君寨鄉、五里橋鄉、洛棉鄉、甘壩鄉、白臘鄉。
1958年,成立黔峰公社(不含老君寨鄉)。
1961年,置清平、白臘、五里橋3公社。
1963年,增設洛棉、甘壩2公社,共5公社。
1966年,甘壩公社併入五里橋公社。
1984年,公社改為鄉鎮,境內設清平鎮、五里橋鄉、大田(白臘)鄉、洛棉鄉。
1992年1月,清平鎮、五里橋鄉、大田(白臘)鄉、洛棉鄉合併為爐山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爐山鎮地處凱里市西部。

地形地貌

爐山鎮地形屬中山和低中山區,山脈由雲霧山脈分支自都勻一麻江一福泉桃子山入境,形成清水江重安江之間的山嶽地帶,水脈多呈西南一東北走向,岩溶石灰岩佔總面積60%以上。主要山峰有馬鬢嶺、大坡山、龍王坡、鍋底山等,最高點位於龍王坡,海拔1290米;最低點位於翁堀河注入重安江處,海拔637米。

氣候

爐山鎮多年平均氣溫14.6℃,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23.6℃;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3.5℃,極端最高氣溫等於或高於35℃的日數,年均0.1天,極端最低氣溫-9.6℃(1970年1月16日)。無霜期年平均259天。年平均降水量127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188天,降雨集中出現在每年的4—10月,佔全年降水總量的80%以上。

水文

爐山鎮境內主要河流有重安江、翁堀河、南山河、西河等。重安江過境9千米,系福泉市與凱里市界河。翁堀河源自本鎮重孟,向東北注入重安江,年均流量0.6立方米/秒。南山河源自本鎮新莊,向東流入萬潮鎮,注入清水江,年均流量0.6立方米/秒。西河源自本鎮洛邦,系白水河上游,年平均流量0.2立方米/秒。東門溪,源自五里橋。

自然災害

爐山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澇、倒春寒、冰雹、雪凌、雷擊等。

自然資源


爐山鎮境內地下礦藏有煤炭、鐵、重晶石等,其中煤炭探明儲量960萬噸,主要分佈於後庄、良田、尖坡等地;鐵礦石儲量1500萬噸,以白臘利高坡的礦源集中,且品位高;重晶石儲量200萬噸,主要分佈於新寨、洛邦、偉勇、金銀洞等地。耕地面積28849.5畝。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爐山鎮轄2個社區、27個行政村:爐山、清平、五里橋、大土、響水岩、水溝、上堡、洛邦、金銀洞、翁早、甘壩、後山、六個雞、角沖、城關、牌坊、海星橋、尖坡、新山、洛棉、關田、白臘沖、新堡、平初、大田、良田、新寨、白臘、偉勇;下設19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爐山鎮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清平社區。
爐山鎮區劃詳情
清平社區洛棉村大牌坊村百官村
城關村新堡村環西新村龍洞村
海星村平初村紫荊村大良田村
甘壩村偉勇村新華村百興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爐山鎮總人口26906人。另有流動人口4494人。總人口中,男性15746人,佔58.52%;女性11160人,佔41.48%。總人口中,以苗族為主,達18706人,佔69.52%;仫佬族2139人,佔7.95%;畲族1751人,佔6.51%;其他民族4310人,佔16.02%。2011年,人口出生率14.25‰,人口死亡率6.58‰,人口自然增長率7.6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41人。
截至2018年末,爐山鎮戶籍人口為3371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爐山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735.9元。

農業

2011年,爐山鎮完成農業總產值1.25億元。
爐山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薯類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3522噸。
爐山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2011年,生豬年末存欄1.04萬頭,牛飼養量0.54萬頭,羊飼養量153隻。
截至2011年末,爐山鎮有森林面積13.6萬畝,活立木蓄積量4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9.63%。
爐山鎮漁業以稻田養魚為主。2011年,水產品產量286噸。
2011年,爐山鎮有大型農業機械109台(輛)。

工業

2011年,爐山鎮有工業企業50家,其中煤炭企業3家,完成工業總產值1260萬元。

文化


地名由來

爐山鎮原名“清平”。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始設清平府,是凱里市的前身爐山縣。爐山鎮因鎮人民政府駐爐山而得名。

民俗文化

踩親舞是革家青年男女社交活動中一種獨特的舞蹈,在集會上,當革家小夥子吹起蘆笙舞曲步入蘆笙堂時,身著盛裝的革家姑娘也跟上伴舞,為了試探姑娘的心思,小夥子邊吹蘆笙邊用腳跟輕輕地踩住身後伴舞姑娘的腳尖。如果姑娘鍾情,那就用手輕輕地敲打小夥子的後背,算是迴音,於是他們邊跳邊舞,沉浸在歡樂的之中。

交通


爐山鎮境內有360省道經過。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爐山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462人,專任教師20人:小學11所,在校生2544人,專任教師11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3%;初中1所,在校生1254人,專任教師7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5.2%,小升初升學率95.3%,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科學技術

2011年末,爐山鎮有市科技推廣機構5個。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爐山鎮有文化站1個。2011年,文體廣播電視中心1個,衛星地面接收站2161個,有線電視用戶1580戶。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爐山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8個,其中鎮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27個;病床5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9張,固定資產總值18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9人,其中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4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6000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8703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爐山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34戶,人數738人,支出211萬元,比上年增長5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97戶,人數3131人,支出205萬元,比上年增長54%;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人,支出0.43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5人,支出1.27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75人次。自然災害受災人口2520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4300畝,直接經濟損失2130萬元,救災支出24.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4.04萬元,比上年增長10.3%。敬老院1家,建築面積2400平方米,床位12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6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2124人,參保率99.85%。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爐山鎮有郵政支局1個。電信服務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戶2179戶。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爐山鎮有自來水廠1座,設450立方米高位水1座,供水干管3千米,日供水量900立方米,用水2400餘戶,用水普及率100%。各條主要道路均有排污下水道,總計5.35千米。
供電
2011年末,爐山鎮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2座。
園林綠化
2011年末,爐山鎮有公園1個,位於鎮區西北1.5千米,面積628.7公頃。

旅遊


石仙山森林公園

石仙山森林公園是省級森林公園,位於爐山鎮西北部,總面積628.7公頃。公園的主要景點有:圓通殿,始建於明末清初,與觀音殿合為“光明寺”。殿外建有“學友坊”,還有三仙峰、孫應鰲墓、科技農業觀光園、蓮花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