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數字迷城的結果 展開

數字迷城

圖書

《數字迷城》是2011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國)埃布爾森等。本書從經濟、政治和社會的角度分析和闡釋了網際網路技術發展及“信息大爆炸”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各種機遇與挑戰。

內容簡介


《數字迷城:信息爆炸改變你的生活》嘗試探討信息社會的發展趨勢,具有獨到的見解和深邃的洞察力。全書內容豐富,涵蓋了信息學基礎、信息安全、搜索引擎密碼學等信息通信領域熱門話題,除此之外還詳細地闡述了“信息大爆炸”所帶來的有關網路共享和內容安全等問題。書中在討論每一個話題時,均列舉了相關事例或數據,這些內容能夠極大地開闊讀者的視野,使其跟隨作者的腳步,探索網際網路影響下的人類社會。全書語言精練而不失細節,內容翔實、豐富,主旨明確、深刻,兼具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和啟發性,深入淺出、引人入勝。《數字迷城:信息爆炸改變你的生活》可供信息通信領域的相關人員學習參考,也可供社會上對信息技術改變人類社會生活這一現象感興趣的普通民眾閱讀。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埃布爾森(HalAbelson)(美國)萊丁(KenLedeen)(美國)劉易斯(HarryLewis)譯者:李卉王思敏張魏埃布爾森(HalAbelson),是麻省理工學院MIT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教授(Classof1922Professor),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會員。他曾協助推行創新教育技術措施,如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式課程(MITOpenCourseWare),並協同創辦了CreativeCommons和PublicKnowledge,同時也是自由軟體基金會(FreeSoftwareFoundation)的創會董事(director)。KenLedeen是NevoTechnologies的主席及首席執行官(CEO),並且曾是許多技術公司的董事會成員。HarryLewis是哈佛學院HarvardCollege)的前院長,是哈佛計算機科學系的GordonMcKay教授(GordonMcKayProfessor),以及伯克曼網際網路與社會中心(BerkmanCenterforIntemetandSociety)的研究員,他還是(ExcellenceWithoutaSoukDoesLiberalEducationHaveaFuture?))一書的作者。同時,本書的三名作者均教授“數學推理(QuantitaiveReasoning)”,這是哈佛大學為非技術且非數學方向的學生所開設的一門創新型課程。

目錄


第一章 數字大爆炸
這一切為什麼會發生?又潛藏著何種危機? 1
從“比特爆炸”說起 2
比特的公案 4
公案一:歸根結底都是比特 5
公案二:完美並非難事 6
公案三:隱藏在浩瀚數字迷霧中的需求 7
公案四:計算就是力量 8
公案五:量變走向質變 9
公案六:如烙印般無法抹去 10
公案七:比思想更快的是比特 12
好與壞,共存的希望與挑戰 13
科技無好壞之分 13
新科技讓機遇與挑戰並存 14
第二章 裸露在陽光下
隱私的拋棄與被拋棄 17
1984:甘之如飴 17
腳印與指紋 20
茄子!”——咔嚓! 20
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22
藏在鞋子里的秘密 23
“黑匣子”:不再是飛機的專屬 25
追蹤一張紙 26
超乎想象的停車場 28
把2500萬人裝進口袋 28
信息拼圖 29
隱私為何離我們而去 33
節省時間 34
節約金錢 35
顧客的利益 36
“露”並快樂著 37
C'est la vie(這就是生活) 38
“小大哥”正看著呢 39
公開文件如此公開 39
閑暇時的好奇心 42
“老大哥”,美國境外與境內 45
你買麥克,我來監聽 45
辨認公民身份——不用身份證 46
兩個“老大哥”的友好合作 47
技術革新與新的生活 51
信用卡文化 52
E-mail文化 52
網路文化 54
遠不止隱私 57
給我一點私人空間 57
隱私和自由 58
公平信息處理原則 60
把隱私作為一種掌控信息的權利 63
永遠“開著” 65
第三章 機器的靈魂
電子文檔的神奇秘密 67
計算機不懂你的心 67
“跟蹤修訂”——修訂也被“跟蹤” 70
文檔的“指紋” 72
能否阻止信息外泄? 73
表示、現實與幻象 74
什麼才是正確的表示? 77
減少數據,不代表丟失信息 81
技術的誕生和消亡 82
數據格式也是“公共財產”? 83
在圖像中隱藏信息 86
垃圾郵件大戰 86
在眼皮底下遁形 88
舊磁碟的驚人秘密 90
已刪除文件中的數據都去了哪裡? 92
數據可以被永久刪除嗎? 95
數據實際上能保存多久? 95
第四章 大海撈針
Google和比特市場的“經紀人” 99
70年後的重逢 99
圖書館和大集市 100
滑鼠一點,消息盡收 103
失落的層級分類 107
搜索引擎如何運轉 110
第一步:收集信息 111
第二步:保留副本 113
第三步:建立索引 116
第四步:理解查詢請求 117
第五步:確定相關性 119
第六步:確定排名 121
第七步:呈現結果 125
誰來買單?買了什麼? 126
沒有銅臭的搜索 127
位置、點擊和競拍 129
坐山觀虎鬥的“山姆大叔” 130
Google的平衡點 131
被禁止的廣告 132
搜索就是力量 133
有規則並不等於無偏見 133
並非所有搜索引擎都一樣 134
操控搜索結果 136
搜索引擎並非千里眼 139
搜索控制 139
你在搜索什麼?——追蹤你的搜索 140
尋求規範還是替換“經紀人” 141
第五章 秘密的比特
密碼何以牢不可破 145
“滿大街”都是密碼 145
為何不對加密進行規範? 146
歷史上的密碼學 148
破解替代密碼 150
秘密密鑰和一次一密亂碼本(One-Time Pad) 152
網際網路時代的教訓 156
新突破時有出現,但消息卻傳播得很緩慢 156
信心代替不了現實 156
好的系統不一定就有人使用 157
敵人對你的系統了如指掌 158
層出不窮的保密手段 160
密鑰約定協議 162
私人消息的公共密鑰 163
數字簽名 164
RSA演演算法 165
證書和證書授權中心 166
人人都在加密 167
加密未完成 171
第六章 搖擺的天平
誰擁有比特? 175
“自動”犯罪——“自動”制裁 175
五年內的26000起訴訟 176
高風險的侵權行為 177
NET法案:分享也是犯罪 179
“點對點”引發的巨變 180
幽靈般的二級侵權 182
分享無中心 183
沒有安全的安全港 185
意圖的疑惑 186
僅供授權使用 187
數字版權和受信系統 188
超越版權的約束控制 190
被禁止的技術 191
版權保護還是避免競爭? 193
技術鎖閉的真實面貌 195
版權Koyaanisqatsi:失去平衡的生活 196
“上桌”太遲 198
戰爭降級 199
財產的界限 201
學會在數字迷雲中飛翔 202
第七章 不能在網上說這些
堅守數字錶達的前線陣地 205
知道你的孩子今晚上網做什麼嗎? 205
特殊的比喻 207
發布機構還是傳播機構? 210
既不自由也不安全 211
地球上最骯髒的地方 212
多數佔優 214
保護行善者——未必盡然 217
過失之後的法律問題 220
網際網路可以像雜誌攤一樣嗎? 221
就像騷擾電話? 223
數字保護、數字審查和自我審查 225
第八章 被比特包裹
舊比喻、新技術和自由言論 229
審查總統的言論 229
廣播如何得以規範 230
從無線的電報到無線的混亂 232
無線電波頻道 234
頻率國家化 238
山羊腺體和第一修正案 239
解除頻率管制之路 242
從“大喇叭”到“悄悄話” 243
另一種“割地” 244
頻率共享 246
世界上最美麗的發明家 247
通道容量 249
能量、信號、雜訊和帶寬 250
你的信號也許是別人的雜訊 252
解除頻率管制 253
廣播的未來蘊藏著什麼? 256
如果收音機都智能化,世界將會怎樣? 256
數字爆炸是我們所希望的嗎? 259
到底需要多少政府監管? 260
結語
“大爆炸”之後 263
比特點亮世界 263
隱私與人格 264
言之何物,聽者何人? 265
創意大爆炸還是法制大爆炸 266
幾個“比特”做總結 267
附錄
網際網路:交流平台與網際網路精神 269
網際網路是一個交流平台 269
分組交換 269
內核與終端 270
IP地址 271
一切的關鍵:傳遞數據包 274
協議 275
網際網路的可靠性 277
網際網路精神 277
沙漏 277
層,而不是孤島 280
端到端 280
分離的內容和載體 281
乾淨的介面 283
參考文獻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