汁
漢語漢字
汁,現代漢語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普通話讀音為zhī。最早見於秦朝小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汁”字,《說文解字》解釋為“液也。從水十聲”。“汁”字的基本含義為含有某種物質的液體,如:汁子、汁滓;引申含義為雨夾雪。
在現代漢語中,“汁”字常用名詞,如:墨汁、腦汁。
“汁”字始見於說文小篆,演變過程如下圖:
汁的字源演變圖
拼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詞 | 例句 |
zhī | 名詞 | 含有某種物質的液體 | juice | 汁子、汁滓 | 汁,液也。——《說文》 |
雨夾雪 | rainandsnowmixed | 行秋令,則天時雨汁,瓜瓠不成。——《禮記·月令》 | |||
參考資料: |
液也。從水十聲。之入切。
說文解字注
(汁)液也。古經傳多假汁爲葉。方言曰。斟、協、汁也。北燕朝鮮洌水之閒曰斟。自關而東曰協。關西曰汁。此兼瀋汁和葉而言。如台朕賚畀卜陽予也之例。汁液必出於和協。故其音義通也。從水。十聲。之入切。七部。漢汁邡縣用此字。
【巳集上】【水部】
《唐韻》《韻會》之十切《集韻》《正韻》質入切,音執。《說文》液也。《禮·郊特牲》汁獻涗於盞酒。《注》獻讀為莎。秬鬯者,中有煮郁,和以盎齊,摩莎泲之,出其香汁,因謂之汁莎。
又啜汁。《史記·魏世家》客曰:彼勸太子戰攻,欲啜汁者眾。《注》喩冀功勛者眾也。
又雨雪雜下曰汁。《禮·月令》仲冬行秋令,則天時雨汁,瓜瓠不成。
又《集韻》檄頰切,音協。與協通。和也。《揚子·方言》自關而東曰協,關西曰汁。《張衡·西京賦》五緯相汁,以旅於東井。《左思·吳都賦》皆與謠俗汁協,律呂相應。《注》猶葉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未為協洽。《史記·曆書》作汁洽。《李巡雲》言隂陽化生,萬物和合,故曰協洽也。
又《集韻》實入切,音十。䦹邡,縣名,在蜀。或從邑作。亦作汁。
中國大陸 | 中國台灣 | 中國香港 | 日本 | 韓國 |
參考資料: |
1 | 2 | 3 | 4 | 5 |
參考資料: |
篆書-王福庵-《中國篆刻大字典》 | 隸書-石濤-《中國書法大字典 · 隸書卷》 | 草書-趙孟頫-《中國書法大字典 · 草書卷》 | 行書-何紹基-《行草大字典》 | 楷書-彭玉雯-《十三經集字摹本》 |
參考資料: |
字形 | 韻書 | 攝 | 聲調 | 韻目 | 字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汁 | 廣韻 | 深 | 入 | 緝 | 章 | 開 | 三 | 全清 | 之入切 | tɕjep | |
集韻 | 深 | 入 | 緝 | 精 | 開 | 三 | 全清 | 即入切 | tsiep | ||
深 | 入 | 緝 | 章 | 開 | 三 | 全清 | 質入切 | tɕiep | |||
深 | 入 | 緝 | 船/常 | 開 | 三 | 全濁 | 寔入切 | ʥiep | |||
咸 | 入 | 帖 | 匣 | 開 | 四 | 全濁 | 檄頰切 | ɣiɛp | |||
韻略 | 入 | 緝 | 質入切 | ||||||||
增韻 | 入 | 緝 | 質入切 | ||||||||
入 | 帖 | 胡頰切 | |||||||||
中原 | 入上 | 齊微 | 照 | 全清 | tʂi | ||||||
中州 | 入作上聲 | 齊微 | 張恥切 | ||||||||
洪武 | 入 | 緝 | 照 | 陟 | 全清 | 質入切 | tʃiəp | ||||
入 | 葉 | 匣 | 胡 | 全濁 | 胡頰切 | ɣiep | |||||
參考資料: |
客家話[客語拼音字彙]zib5[沙頭角腔]zip7[客英字典]chip7[台灣四縣腔]tsiip7[東莞腔]zip7[海陸腔]chip7[梅縣腔] zhip7[陸豐腔]chip7[寶安腔]zip7
粵語zap1
汁液、膽汁、乳汁、豆汁、汁水、墨汁、腦汁、雪汁、汁協、銅汁
絞盡腦汁、金壺墨汁、墨汁未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