灕江橋
桂林20個“重中之重”項目之一
桂林灕江橋橫跨灕江,位於桂林市上海路與灕江路跨灕江處。1987年,該橋樑建設工程被列為廣西12個重點項目之一。自建成之日起便成為桂林人的驕傲,承載著這座城市發展變遷的記憶,曾作為國內首座採用“V形”結構的跨江大橋被記入史冊。灕江橋擴建工程於2015年被列為桂林20個“重中之重”項目之一。
1988年建成通車的灕江橋,官方稱為雉山灕江橋(不是雉山橋),橫跨灕江,位於廣西桂林市市內,西連上海路,東接灕江路,是中心城區東西向主幹道的一個重要節點,與雉山橋和穿山橋很近並一起連接了桂林的東西城區。
V型橋墩簡圖
灕江橋由鐵道部大橋工程局勘測、設計、施工,桂林市政府總投資1421萬元,於1985年9月始建,1988年3月竣工並在9月通過驗收交付使用。媒體報道建橋的構想緣於鐵道部大橋局局長池應波,由於所涉及的地形和景觀複雜,光橋的設計方案就搞了三年,在當時中國路橋史上是極其罕見的。橋位的規劃早在1975年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肯定,在1982年9月自治區有關部門又進行反覆論證並確立了灕江橋的橋位,桂林市市政府以“市政函(1982)3號”文件將大橋的勘測、設計、施工委託給鐵道部大橋局。1982年11月,簽訂了“桂林灕江雉山公路橋勘測設計合同”,這樣灕江橋工程正式開始。需要特別提出的是:曾在1981年桂林市第五屆人大代表會召開時,人大代表們均要求修建此橋。上報后,自治區領導開始同意了建橋方案但第二天又否定了,桂林市科協里有人提出了改建過江隧道的方案,可是後來因為資金過高,且不可行而被否決。通過桂林市領導的努力,最終落實了建橋方案。
交付使用后,灕江橋成為桂林市的重要交通樞紐,它是桂林東部城區去往桂林火車站、汽車站以及桂林兩江國際機場的主要道路之一,也是最快、最直接的道路。同時,因為是國內第一座V型有技術難度的大橋,桂林人對此倍感自豪。
隨著時間的推移,灕江橋變得不堪重負了。2007年初,市交警部門對通過車流量進行統計,發現大橋高峰小時流量已經超過4684輛次,嚴重超過了自身負重。灕江橋在高峰時段的擁堵已經成為司機們最頭疼的事,它還曾入選了市民盤點的桂林市區十大“堵車點”。2009年底,雙向6車道的雉山橋和穿山橋相繼重建通車后,機非混行的雙向4車道灕江橋更是成為了東西向交通的一個瓶頸。市民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多次發出了擴建灕江橋的呼聲。2015年3月下旬,由市領導跟蹤服務推進的20個“重中之重”項目正式確定,備受關注的灕江橋改造已完成立項並被列入了新開工項目之中。
灕江橋擴建效果圖
2015年4月28日上午,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樂秦主持召開4月份的20大重中之重項目推進會,聽取項目進展情況彙報,研究解決項目推進的有關問題。灕江橋擴建項目從被列為2015年度20個“重中之重”項目到4月底,短短不到1個月的時間,前期工作便已迅速鋪開,主要包含地震災害勘測、地質勘查和施工承台搭建等。所有前期工作力爭在9月底前全部完成,9月底正式進入實質性施工。擴建過程中老灕江橋將保持正常交通通行,對東西嚮往來車輛行人的影響不會太大。
2015年的20個“重中之重”項目中,除了新開工、竣工的項目外,還有15個是續建項目,既有改善住房條件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又有城市便民利民的交通路網工程,還有目光長遠的生態示範帶建設項目,它們都跟桂林人的生活與發展緊密相關,必將使桂林的發展再上一個台階。
2015年的“重中之重”項目
1,國道321桂林至陽朔段改擴建工程
2,桂林北通暢工程
3,桂林北綜合交通樞紐工程
4,萬福東路及龍門大橋工程
5,萬達項目
6,中電科項目
7,棚戶區及城中村改造項目
8,電力建設項目
9,保利文化藝術中心
10,桂林灕江綜合治理與生態保護
11,縣縣通高速項目
12,桂林兩江國際機場改擴建
13,廣西桂林國家農業科技園
14,華潤萬象城項目
15,桂林海吉星項目
16,桂林市與海航合作項目
17,臨蘇產業園及輪胎、客車項目
18,灕江橋改造項目
19,灕江東岸百里生態示範帶建設項目
20,城鎮示範“書記工程”項目